他下颌微微揚起,平靜柔和的面容暈染着冷漠和疏離,“臣不敢當。”
兩人相對而立,沈含章視線掠過董元其,看見春意盎然,百花争放,二十出頭的他高中狀元,打馬過街,紅衣似火,神采肆意。
謝師宴上,時任國子祭酒,即将升任禮部尚書的曾宇承當衆攬過董元其,高調宣布,“元其才華橫溢,不可不謂芝蘭玉樹,得此學生,此生無憾。”
繼曾宇承後,董元其作為赤羽曆代年紀第二小的狀元,又得曾宇承衣缽,京中不少人私下戲稱其為“小曾董氏”。
那時的董元其年紀尚輕,一舉成名,猶如旭日出升,難掩張揚英氣,僅僅十年時間,從八品下律學博士一路高升到太常少卿。
可惜兩年前,他在負責祭祀大典時犯下大錯,沈驚鵲盛怒下本欲除他官職,緊要關頭曾宇承跪下求情,最後隻将他連降三級。
所有人都在為他們師生情重感慨,隻有董元其清楚,他落得如今地步拜誰所賜。
沈含章九世重開,自然也明白其中門道有多深。
豔陽隕落,徒留皎潔殘月低挂天際,小吏們很有眼色,背身低頭,閉塞耳目。
“我承認,花費力氣提你上任是有心拉你入夥,更多的卻是不忍你明珠暗沉。”沈含章似笑非笑,坦然道:“你心有不甘,我也有。”
董元其瞳中似燃起一簇火苗,目光如炬,灼得她血液沸騰,“我以赤羽女皇的身份問你,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繁星閃爍,月光如水。
董元其審視眼前人,從她提出入國學監求學開始,他便有所猜測,接到升官口谕時更加堅定所想,方才她所言字字珠玑,仍在他意料之中。
兩年的冷眼和困頓,他白日為人師表清風霁月,夜裡借酒澆愁甘于現狀,如大海借木漂浮,差點喪失鬥志。
現下有一搖搖欲墜的帆船朝他駛來,不識方向的船長向他伸手求援。
該不該上她這條随時會翻的“賊船”?
他思慮良久,終彎腰揖禮,“但憑陛下差遣。”
半月時光很快過去一半。
王景行急得不行,日日傳信與她商議,彙報查找進度,還費心安慰她莫要驚慌,有他在,暫時沒人敢輕易生事。
沈含章從容不迫,每日按時上學吃飯,好像全然忘記國玺失竊,自己命不久矣。
這天禮則課後,鄧雅荷拉着嚴菲堵在沈含章身前,悄咪咪詢問:“含章,聽說你要納方公子入宮,這事是真的嗎?”
八卦的力量果然強大,讓人敢于跨越級别,冒着大不敬之罪,也要過問國君後宮私事。
沈含章目光巡視室内一圈,大多數人默契低頭不敢直視也不願離開。
視線掃過方默言,他翹首以盼,神色緊張。
自射術課後,沈含章和他形影不離,除齋舍外時刻相伴,他卻莫名生出沈含章同他若即若離的怅然。
傳聞是這兩日流傳出來,要是沈含章沒有從前記憶,他定對此欣喜若狂。
可沈含章一言一行皆昭示她變了。
沈含章又說他是最特别的,他求仁得仁,她是真心相待便最好不過,若是假意利用,他也甘之如饴。
國學監男人衆多,沈含章偏偏選中他,除了還愛他,他想不出别的理由。
華景城向來喜怒不形于色,此時臉色陰沉盯着沈含章,似要把她看出個窟窿來。
沈含章對此甚是滿意,“這是秘密。”留下一句模糊回答後轉身離去。
夜半時分,梆子聲響。
一黑衣人手腳麻利躍出後門,消失在街道盡頭。
又一人隐在寬大鬥篷下出現在後門,打開門後馬車恰好出現,她攙扶着那人上車,往另一個方向駛去。
大理寺門前。
值守門衛警惕看着眼前兩人,抽刀質問:“來者何人?”
其中一人亮出金魚符,“貴人不便言明身份。”
他們許是見多高官,即使是金魚符出手仍不松懈半分,“所為何事?”
“找大理寺正宇文錦。”
門衛神色一變,對視後稍稍放緩語氣,“宇文大人正在審理大案犯人,沒有時間見人。”
拿着魚符那人還欲争論,鬥篷底下那人攔下她,幽幽開口,“要是讓宇文錦知道你們這麼跟我說話,照他的脾氣,你們應當活不過明天。”
話糙理不糙,門衛深知此話分量,他們認識的宇文行事狠辣,說一不二,除大理寺卿外沒人敢惹他。
此人手持金符,漏夜前來,捂得嚴實,想必不是一般情婦,繼續阻擾隻會惹禍上身,他們恭敬側身讓步,“您可以進去,但她不行。”
“憑什麼,我......”
鬥篷人按下她揮舞的手,低聲吩咐道:“安心,在這等我。”
“是。”
鬥篷人拒絕引路人,跨過儀門,徑直往通判堂走去。
堂外解豸石像正對門口,月光剛好灑在它頭上,雙眼閃過光亮,額頭獨角直立。
神獸鎮守,本該是辨是非,識忠奸的神聖之地,可她似乎看見無盡冤魂盤繞此地,哀嚎啼哭,久久不絕。
她邁進堂内,四方黑柱矗立。
上方牌匾黑底金邊,寫着“明鏡高懸”四字,下方挂着紅日初升畫像。
她走上台階,坐在黑椅上,剛觸及案上驚木,門外有人匆匆趕來,進來就伏地跪下,“大理寺正宇文錦參見女皇陛下。”
那人沉默不語,宇文錦不敢懈怠,再次請恩,“臣宇文錦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她平靜開口,“擡起頭來。”
“天子威儀,臣不敢直視。”宇文錦搖頭拒絕。
她高舉驚堂木猛拍,寂靜的庭院滿是回響,正色肅然道:“我從未表明身份,也未露身形,你是如何知道的。”
見他不答,沈含章解開鬥篷,步下台階,走到宇文錦跟前。
她俯身勾起他的下巴,眼尾勾起月牙般的弧度,“朕又不吃人,放心擡眼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