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時,金軍依照諸王、皇孫、後妃名冊,将留在府邸和藏匿在民間的皇室宗親一一捕獲,差不多一波帶走了趙氏皇族。
為什麼說是差不多呢?因為還剩條漏網之魚——康王趙構。
趙構也是一個挺傳奇的人,據說他曾主動前往金營當人質,但由于表現得過于英勇,他被金人懷疑不是趙家的皇子。金人表示這麼有膽肯定不是你趙家的種,于是他們決定把趙構這個假貨退了,要求用肅王趙樞換康王趙構。】
趙宋皇室們:……
不是,這金人怎麼說話的,什麼叫這麼有膽肯定不是我趙家的種啊?
“外面的人都是這樣看待我們大宋皇族的?”趙煦感覺自己被侮辱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金人看走眼了,趙構絕對是趙家最純正的種。想當初宋太宗趙光義在高粱河一戰成名,架着一輛驢車那是誰都追不上,還因此榮獲“高梁河車神”、“驢車戰神”等稱号。作為趙光義的後代,趙構自然繼承了這優秀的逃跑能力,面對一直在屁股後面追的金軍,他從北方跑到南方,從陸地跑到海上,愣是沒讓金軍逮到他。至于之後表現出來的隻要能和談,不管付出多少代價都可以的态度,更是完美繼承了自宋真宗趙恒“澶淵之盟”以來的對外納貢精神。】
趙構:……
趙光義:……
趙恒:……
果然,嘲諷雖然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
北宋·太祖時期
“宋、太、宗、趙、光、義,呵!”趙匡胤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的好弟弟,敢情那些個氣死人的子孫全是趙光義的後代呀……
趙光義硬着頭皮狡辯:“或許是官家日後傳位于臣弟……”
“哦?是嗎?”趙匡胤不置可否。
–
漢初
“咳咳……”正在喝茶的劉邦猝不及防被嗆了個撕心裂肺,坐在他身邊的蕭何見狀,連忙好心伸出手給他拍背順氣。
“乃公還以為宋朝隻有那幾個皇帝不行呢,沒想到是從太宗開始就奇奇怪怪了。”劉邦扯了扯嘴角,神情變得越發古怪,“這是從根上就歪了呀!”
【額,說到這裡阿藜不得不感慨一句,其實不止大明皇帝樂子多,大宋皇帝樂子也挺多的。
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之間的“燭影斧聲”、“金匮之盟”之類的典故根本無須多說,反正“絕命毒師”趙光義身上的弑兄奪位嫌疑是沒辦法洗掉了。】
“燭影斧聲,絕命毒師?”趙匡胤緊緊盯着趙光義。
要命了,後世人害我!
趙光義頭頂直冒冷汗,一邊連連擺手一邊對趙匡胤說道:“官家,這是個誤會,大概是後人以訛傳訛……”
“朕明白,後世人也隻說了是嫌疑,沒說一定。”趙匡胤皮笑肉不笑,可那又有什麼關系呢?結果不都一樣,上位的是趙光義,後面的那些皇帝全是趙光義的子孫。
“來人!晉王病了,帶他下去好好修養。”
【而接下來繼位的宋真宗趙恒,那也是個挺重量級的人物,打赢了還搞出“澶淵之盟”,慷慨地給敵人送錢,這屬實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的腦回路。更令人無語的是,在後來有人指出“澶淵之盟”實為恥辱的城下盟後,趙恒為了粉飾太平決定去泰山封禅,還為此搞出了很多人為的“祥瑞”。最後他倒是如願封禅了,隻是吧,自從他去泰山封禅之後,後世就再也沒有皇帝願意去泰山搞封禅了,可謂是一己之力拉低了泰山的身價。】
已經去泰山封過禅的嬴政:……我能當自己沒去過嗎?
趙祯:……
趙顼:……
趙煦:……
知道祖宗被後世皇帝嫌棄,作為子孫的他們也很無助。
而被嫌棄的趙恒本人已經習慣了,索性躺平任嘲。左右這事都成定局了,他現在後悔也來不及,大不了他以後再也不幹類似的蠢事了!
【客觀來講,“澶淵之盟”确實給北宋帶來了一段和平的時光,但這遠遠無法抵消它帶來的消極影響。它給後來的北宋君臣塑造了一種“隻要花錢就能買和平”的消極觀念,從此大家不再居安思危,朝廷忘戰去兵、武備廢弛,以至于大難臨頭了大部分人還想着花錢擺平,最終被不吃這一套的金人滅國。】
“看似得到了短暫的和平,實際内裡潛藏着巨大的隐患。”李世民不免為宋朝感到悲哀,“趙宋這是自己把自己變成了溫水裡的青蛙呀。”
【說回趙構。靖康二年五月,趙構于應天府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同時,改靖康二年為建炎元年,史稱“南宋”。稱帝後,趙構表面上重用李綱、宗澤等主戰派,還聲稱“朕将親督六師,以援京城及河北、河東諸路,與之決戰”,但實際上他卻聽從黃潛善和汪伯彥之議,于七月十七日下诏“巡幸東南”。彼時在李綱反複勸阻下,趙構遲遲未能動身。但到了八月,以汪、黃為首的妥協派彈劾李綱“杜絕言路,獨擅朝政”,李綱被迫罷相。
說實話,主播對李綱是真的憐愛了,欽宗跑他要抓欽宗,高宗跑他要抓高宗,以一己之力連抗兩個作妖皇帝,這要換主播來鐵定得精神衰弱。】
欽宗時期還沒正式對上趙構的李綱:别說了,我現在就已經精神衰弱了。
嶽飛:李相公當年确實不容易。
其他朝代的人表示看不懂,這還是大敵當前的危機時刻呢,你們宋朝怎麼又自己内鬥上了?
【十月,趙構不顧衆人的勸阻離開應天府,由運河南下。留守東京的宗澤數次上書,請求趙構返回東京,趙構始終不為所動。建炎二年七月二十九日,盼不回趙構的宗澤在病床上三呼“過河”後含恨而終。】
趙構沉默了,他當然知道很多人都盼着自己回去,隻是當時那個混亂的場面,比起家國大義,他更在意自己的小命。
“朕本來就是個自私的人。”他對自己的認知一向很清晰,即便是到了現在,他也隻會做對自己有利的事。
【從建炎二年起,金軍和趙構就一直處于你追我逃的局面,直到建炎四年三月,金統帥兀術率軍途經鎮江,遭到韓世忠的狙擊,韓世忠以八千之衆使十萬金軍不能渡江,兀術因此被困在黃天蕩四十八天,史稱“黃天蕩之戰”。雖然兀術後來還是成功突圍反殺,但此戰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金軍南下的步伐,使金軍自此不敢輕易渡江,也算雖敗猶榮。】
跟随阿藜一起回憶了一番當初熱血奮戰的經曆,韓世忠似懷念又似怅惘地笑了笑道:“好漢不提當年勇喲!”
【“黃天蕩之戰”後,兀術收兵退回建康,在建康遭遇了嶽飛的追擊。嶽飛帶領嶽家軍大破金軍,迫使兀術放棄建康,至此建康得以收複,金軍也全部退出了江南。
建炎四年九月,撻懶在東線攻戰楚州等地。次年春,宋将張榮誘敵至興化縮頭湖,率領北軍棄舟登岸,大破東線金軍,俘獲撻懶之婿蒲察鵲拔魯等,成功收複淮南。
紹興元年五月,金軍進攻和尚原,被宋将吳玠擊退。十月,兀術率重兵猛攻,依舊被吳玠擊敗。此役幾緻兀術全軍覆沒,金軍大小将官三百餘人被俘,兀術也身中流矢。和尚原之戰是兀術侵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慘敗。】
“我們的軍隊還是能打的。”透過文字描述,趙煦感受到宋軍依然有着強悍的實力。那為什麼北宋還是滅亡了,而南宋也始終不能北伐成功呢?
答案似乎顯而易見:因為皇帝、因為官場腐敗、因為黨争内鬥。
【對外形勢一片大好,但南宋内部卻并不安甯。建炎四年,曾在金營當俘虜的秦桧被金人放回,并在南宋朝堂散布“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言論,力主和議。趙構對秦桧十分贊賞,于紹興元年八月拜秦桧為相,試圖執行對金妥協的策略。然而這個想法并未成行,由于朝中主戰派呼聲強烈,趙構不得不将秦桧罷相,金人見和談不成,于紹興三年再度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