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這趙構還挺長壽啊。
【内部不行我們再看看外部。趙昚對位的金國皇帝是誰呢?是金世宗完顔雍。完顔雍比趙昚早一年上位,趙昚又在完顔雍病逝的同年禅位太子趙惇,這倆人的在位時間幾乎完美重合。根據曆史記載,完顔雍是将金國推向鼎盛的皇帝,有“小堯舜”之稱,後世人評價“金代九君,世宗最賢”,可以說,趙昚遇上了最強勁的敵人。】
衆人:這是什麼倒黴鬼的運氣?天時地利人和是一個都不占呀!
趙匡胤:真是太離譜了!
趙昚:已經眼前一黑了,我還有救嗎?
陸遊:我覺得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
辛棄疾:是的,我們要相信奇迹。
【生不逢時,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在孝宗身上,他并不完美,也做過錯誤的決策,但在兩宋的皇帝裡,他幹得還是可以的,“乾淳之治”就是他能力的證明。“隆興和議”雖然仍是屈辱合約,但至少南宋不用再對金稱臣,南宋每年給金國的銀絹減少為各二十萬兩、匹,比紹興和議時少了五萬,“歲貢”也改稱“歲币”,名頭上好聽了那麼一點。也是在這次,宋金兩國正式約定了歸正人的歸屬問題:凡是越過宋、金邊境投奔南宋的百姓,金國都不再追回,南宋也不再遣返。南歸的移民終于在法律上得到了保護。】
“名頭再好聽也改變不了屈辱的事實。”趙昚歎氣,和議哪有那麼容易談成?其中必然存在利益交換,他甚至都能猜到自己許出去了什麼,“朕還是太欠考慮了。”
“當局者迷,官家已經做得很好了。”辛棄疾安慰道。
【隆興北伐之後,趙昚還是在堅持閱兵練兵,他身體力行地帶着皇子們一同習武,哪怕因此而傷了眼睛都毫不在意,仍舊堅持禦騎習射。但大宋畢竟是大宋,軟久了的骨頭哪有那麼容易硬起來?主和終究還是大勢所趨,虞允文死後,宋廷再也沒有出現像虞允文那樣名聲卓著、堅決主戰的重臣,趙昚最後的支撐也沒了。這位一生都在北望中原的皇帝,最後被不孝子氣病、郁郁而終,死後兒子連喪事都不肯給他主持,不得不說也是很凄涼了。】
陸遊和辛棄疾先後看向表情麻木的趙昚,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陸遊:真不知道該說什麼。
辛棄疾:官家的不孝子也不是咱倆可以議論的。
趙昚:累了,怎麼太上皇的人生那麼美好,我的人生就那麼一言難盡?
【說到底,北伐不是過家家,不能短期見效,它是一場需要長期堅持的持久戰,辛棄疾可以是希望的火種,但隻有辛棄疾一個人也是不行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整個國家無法上下一心,如果沒有訓練有素的軍隊、沒有靠譜的同僚、沒有君主的支持和充足的後勤準備,一切都将是空談。】
“世界上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無論做什麼都需要細心謀劃、認真準備。”劉徹将視線從屏幕上移開,“南宋的路,還長着呐!”
【不過恕我直言,就大宋君臣那對外軟骨頭、對内窩裡橫的毛病,上下一心?不可能的!什麼時候能不歧視武将,不熱衷于搞黨争内鬥,對着敵人能硬氣起來說“我不給你送錢”了,再來讨論收複燕雲或者北伐的事吧!
猜猜強漢、盛唐、剛明中間那個是什麼?其實原本該是富宋的,但是吧,咱們現在更喜歡叫弱宋,因為宋朝對外實在太一言難盡了,有錢也遭不住你宋扯着“禮儀之邦、愛好和平”的遮羞布往外上貢啊!】
宋朝皇帝們:……
宋朝大臣們:……
【如果世上真有平行時空,那麼主播希望北宋人早點意識到尊嚴是靠打出來的,而不是退讓出來的這個事實;也希望南宋人時刻牢記,你們的祖墳還在北方呢!】
沉默,是今天的大宋。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直播的全部内容,我們下期見啦!】
光幕又一次消散,大家重新自由活動。
–
南宋·高宗時期
或許是打擊太大,秦桧硬生生把自己氣中風了,大家找到他時他已經徹底癱在床上不能動彈。
民間的抗議聲越來越大,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趙構立刻退位。
“你們想幹什麼?”趙構驚慌地看着朝自己圍上來的宮女太監們。
“既然官家注定要禅位,那不如現在就把位置讓出來吧!”他們道。
–
南宋·孝宗時期
北伐呼聲越來越高,民衆收複故土的願望越來越強烈,漸漸壓過了主和派反對的聲音,主和派不再強勢。
在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的建議和支持下,趙昚放棄了速戰的想法,沉下心整肅朝綱、厲兵秣馬,隻待時機成熟後揮師北上,恢複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