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人多,唐朝也不少。大唐盛世,自唐太宗李世民始,“昭昭有唐,天俾萬國”,被各族共同尊奉為“天可汗”的唐太宗不僅是唐朝最優秀的皇帝,還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三個皇帝之一。】
最傑出的三個皇帝之一。
聽到這個描述,李世民笑得格外燦爛。
他就知道,自己不會比任何人差。
【唐朝不缺耀眼的将星,亦不缺能力卓著的名臣,但我們接觸最多的,大抵還是在語文課本上存在感極高的唐朝詩人們。“初唐四傑”王勃、楊炯、駱賓王和盧照鄰,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狂賀知章、七絕聖手王昌齡、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詩鬼李賀,還有“唐宋八大家”裡唯二的唐朝人韓愈和柳宗元,以及“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等,這些可都是折磨過一代代年輕學子的中堅力量啊!】
阿藜每說一個人,光幕上都會出現一張相應的标注了人物介紹和主要作品的圖片。
–
明·洪武時期
“唐宋文人确實很強!”朱元璋感慨,“隻是怎麼沒見後世人背背咱大明文人的作品呢?”
“爹,我們大明的文學特色是小說。”朱橚幽幽開口道,“不适合全文背誦。”
朱元璋:……
你說的好像也有道理。
–
唐·憲宗時期
“阿藜姑娘怎麼不提微之?”白居易不解,“明明微之也很厲害。”
“也許是阿藜姑娘一時半會兒沒想起來吧。”元稹不甚在意地笑了笑。
【想必大家對這些詩人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詳了,主播再車轱辘一遍也沒啥意思。這樣吧,咱這部分就簡單聊一個不常在課本上出現的、同時也是主播開這個曆史盤點系列的初心的詩人——元稹。】
元稹莫名有種不祥的預感,在阿藜這裡擁有特殊待遇的人好像……
【元稹,字微之,中唐時期大臣、文學家、小說家,與白居易并稱“元白”,二人同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元稹一生宦海浮沉,被貶過很多次,但也曾官至宰相。他一心為民,任地方官時整頓吏治,“賞信罰必,市無欺奪,吏不侵轶”,得到了地方百姓的真心愛戴。當元稹自通州離任時,百姓登高而望,依依不舍地目送他乘船遠去。自此,為紀念這位心系百姓的父母官,每年農曆正月初九通州百姓都會自發登高望遠、祭天祈福,通州也留下了“元九登高節”這一民俗。】
元稹眼中閃爍着喜悅的光。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這本就是元稹的心之所向,未來的自己做到了,元稹覺得很好。
【說起來元稹也是個才華出衆的大才子,寫得好的詩不算少,主播有時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麼教材不愛選他的詩。不過問題不大,雖然元稹不常在教材裡出現,但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影響力足夠大,咱隻要知道白居易就基本都能知道白居易有個好朋友叫元稹。課外再多讀點白居易的詩,咱還能看到很多諸如《别元九後詠所懷》、《禁中夜作書與元九》、《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夢微之》、《醉後寄元九》之類的詩詞,身為好友,白居易會為元稹刷足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