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修學弟子都走了以後,晏安聆才後知後覺發現一個事實——原來師門竟如此冷清!現在山裡除幾名灑掃人員之外,就隻剩下墨山、重霖、韋殊以及……她自己。
一陣風吹過,晏安聆攏了攏袖子,神情格外寂寥……
界門山是一個放眼整個修真界都堪稱清奇的存在,沒人清楚它的創派時間究竟有多早,但似乎從有修真界這一稱呼起它就已經存在。
其他修真門派,諸如蜀山、旸谷、栖雲宗之類之所以能成為赫赫有名的大宗派,無外乎不是祖上都出過飛升之人。就拿現在如日中天的栖雲宗來說,明明之前都隻是名不見經傳的二流小派,之所以像現在這麼炙手可熱,主要是他們的宗主張靈芝在二十多年前半點迹象都沒有就突然飛升,一舉震驚整個修真界,栖雲宗随之名聲鵲起,身價也自然水漲船高,成功跻身一流大派行列。
而界門山就不一樣了,盡管它一慣不問世事,在修真界的地位卻仍無可撼動,除了曆任山主武力值比較強以外,也全賴它那尴尬又令人豔羨的地理位置。
據界門山一本蟲吃鼠咬的門派典籍記載,晏安聆連蒙帶猜大概得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混沌初開後,天地間出現了幾位主神,而相繼于這些主神之後,又陸陸續續誕生過許多神明,這些神明大多都追随着各自的主神,而有一小部分則更喜歡自由自在。
不知何時起,西北的萬重高山中孕育出一位仙人,仙人生于斯長于斯,與許多同時期的神明都相互熟識。後來,神明們陸續遷徙到天界,一開始還維持着與人間的往來,再後來,天門封閉,天界徹底自成一界。
不過,有一個例外。
西北重山中有一座奇高的山峰,它接天通地,甚至峰頂還直接伸進了天界裡。那位仙人的後裔,世代就在此處繁衍生息。它見證了天界的誕生,卻始終自成一方小世界。
一開始,衆神忙着天界的建設,再加上那位仙人與許多神明都相識,平日裡多半也隻是安安靜靜地坐在峰頂看着他們忙來忙去,便沒有人去理會這個地方和這個人。
後來,天界建成,主神隐沒,許多神明也陸續消隐,新興勢力各自為政,天界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動蕩。
再後來,遙朱大神平息了戰亂,天界得以恢複和發展。隻是可惜,遙朱大神最終也陷入了沉睡,他的神體在無岐之海中沉淪,不知所蹤。
接着,伏明,也就是現在的天帝繼位。
在此期間,這座山也經曆了從人口凋零到外來遷徙者的加入,再到開宗立派的漫長過程。
等天界發覺,這座相當于天界門戶般的山的存在,始終是一個威脅天界安全的隐患時,這座山已經自成一方勢力,為時已晚了。
不過好在,這座山上的人看起來對天界并不感興趣,成天一副與世無争的樣子,暫時還構不成威脅。
但留着卻始終是個隐患。于是天帝與某屆山主立下約定,在這座山與天界相接的地方築起一道牆,牆上開一道門,門的一邊是天界,另一邊就是人間。山主就同時肩負起了看守此門的重任,在天界算是有了個單獨為此而設的尴尬職位。界門山也因此得名。
當時的那位山主很是随和,心想天帝都安排好了,那就照着來呗,反正也沒人對去天界感興趣。除了多了一堵牆,牆上開了道門,門的鑰匙在自己手裡之外,好像對原本的生活并沒有什麼影響嘛。于是山主秉着與人為善的理念,愉快地答應了。
……
看完典籍,晏安聆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複,她怎麼也無法将山上那扇平平無奇連門闆都爛了個洞的木門與“天界之門”這四個字聯系到一起。她跑上山頂,跑到那扇門前,眼睛透過門闆上的小洞朝那邊用力看,可看了半天,山是山,樹是樹,與這邊并無什麼不同,她站起身撓撓頭,回去的路上腦中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既然天界與這裡沒什麼不同,她又為什麼要飛升呢?
可能她此刻所想亦是界門山許多前輩們的心聲,是以漫漫歲月,山中雖然人才輩出,卻始終無一人選擇飛升。
……
門派清冷,如今隻剩下晏安聆與韋殊兩個小輩,不論之前相處的如何,二人現在的關系還是比以前拉近了許多,雖說談不上多親近,但至少也能做到同門之間的正常交往。
山中歲月匆匆而過,轉眼已是三十多個年頭,韋殊與晏安聆相繼結丹,各自獲得了師門賜予的道号與法劍。
這個年紀,這個境界,已然已是新一輩中的佼佼者。
晏安聆道号為紫凰,寓意紫氣東來,像鳳凰一樣不拘于物,自由自在的翺翔九天。道号是重霖想了一夜起的,同時他還為晏安聆量身打造了一把寶劍,賜名“聆河”。
韋殊道号為昆梧,因韋殊出身皇族又拜入名門,加之天資卓絕一般人的仙路都沒他這麼順遂,難免有幾分心高氣傲,視蒼生于無物,所以墨山希望他能如昆山神樹青梧一樣頂天立地,庇佑萬物于無聲,滋養萬物而不求回報,并為其法劍賜名“抱樸”用以時常警醒。
近日,據聞人間有妖邪作祟,為禍地方,剛好徒弟們的修煉小有所成,墨山便派他們去人間除魔衛道,也算曆練一番。
二人領命而去,在人間一番探查,幾處線索最終皆指向中部的一個小城,隰陽。
而在這裡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