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導滑鐵盧》(2087年):一款基于富翁銀行遊戲原理設計的钇鋇銅氧遊戲棋,獲年度最佳曆史教育遊戲獎。
2. 《瘋人院大逃亡2》(2055年):瘋人院生活體驗遊戲,探索天才與瘋子的邊界。
3. 《泡泡危機》(2102年):建立在塑料泡泡膜上的無數字連鎖版掃雷,當代極具争議性的生死遊戲。
4. 《不可能謎宮》(2123年):五維宮殿,各層設相應挑戰,如尺規繪出正十七邊形、與五維生物同台表演、走出莫比烏斯環世界。
社會影響
波諾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了當代文明發展方向:
1. 其針對核廢料及核輻射變異體設計的汽化方案被燈塔等多家科研機構采納為防禦系統。
2. 關于多維空間的讨論推動了全球多家實驗室在跨維技術領域的競賽。
3. 生物融合方法論被廣泛應用于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的實踐工作中。
盡管波諾本人極少公開露面,但其思想通過著作和“Nirvana”計劃的研究成果持續影響着科學界與政治界。有評論認為,他可能是繼本傑明·富蘭克林之後,在科學與政治交叉領域最具權威性的天才之一。
評價
“波諾的獨特之處就在于他能将最深奧的科學理論與最複雜的心理戰術完美結合。”——《該死的自然》雜志前總編輯米洛·坎貝爾
“在全球污染的時代,波諾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問‘為什麼’而不僅僅是‘如何’。”——新人類聯盟領袖艾娃
江奕閉上眼睛,大腦消化了好一陣才睜開。
他退出頁面,繼續搜索:M.A.V.P.斯圖爾特
M.A.V.P.斯圖爾特(英國作家及話劇演員)
M.A.V.P.斯圖爾特(不詳-1889年)是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後期的一位多才多藝的作家、劇作家和話劇演員。他以曆史劇、探險小說和實用類作品聞名,作品融合了浪漫主義情懷與現實主義細節,在19世紀英國文壇占有一席之地。
基本信息
全名:莫裡斯·阿德裡安·文森特·波西亞·斯圖爾特
生卒年:不詳-1889年
國籍:英國
職業:作家、劇作家、話劇演員
活躍時期:1840年代-1885年
代表領域:劇本、小說、紀實文學
人物生平
據傳M.A.V.P.斯圖爾特出生于英國一個中産階級家庭,其早年經曆鮮有記載。他最初以話劇演員身份活躍于倫敦霍爾本皇家劇院,參與各類舞台演出,并在期間進行文學創作。
斯圖爾特的作品風格多變,從嚴肅的曆史劇到積極浪漫主義小說,再到實用的生存指南,展現了他廣泛的興趣和知識儲備。他的寫作生涯雖然短暫,但産量頗豐,留下了多部在當時頗具影響力的作品。
1889年,斯圖爾特離奇失蹤,學術界一緻認為其在去往澳大利亞淘金途中遭遇不測,其文學潛力未能完全展現。
主要作品
戲劇創作
1. 《獅心王》(1845年)
以英國國王理查一世(獅心王)為主角的曆史劇,着重描寫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理查與薩拉丁的對抗。該劇在倫敦霍爾本皇家劇院首演時獲得好評,被認為“兼具曆史厚重感與戲劇張力”。
小說作品
2. 《吉姆和羅比》(1847年)
一部積極浪漫主義風格的探險愛情小說,講述貴族吉姆與平民羅比在北極相遇并縱跨地球的故事。小說融合了冒險元素與浪漫情節,展現了巴洛克時期對“世界盡頭”的想象。
3. 《苔原求生法則》(1849年)
一本面向北極探險者的實用指南,詳細記錄了聖勞倫斯島的曆史沿革、當地人的智慧以及應對極端氣候的方法。該書被多次再版,成為19世紀末英國北極探險者的必備讀物。
後面是藝術風格與影響及後世評價,江奕沒去看。他躺在蔺哲的電腦椅上,四肢舒展。難道說這位斯圖爾特先生1889年就死了嗎?但這跟卡莉莎前輩的說法完全對不上。他已經不知道自己該相信誰了。
他點開詞條圖片,裡面的人灰發銀瞳,看上去真是英俊非凡,就是年紀大了些,應該和梅森差不多。他操縱鼠标繼續往下拉,翻到人物關系——
摯愛塔齊歐
他點開一看驚呆了,反複确認才相信這是真人而不是油畫。他面對照片,頭腦愈發清醒,瞧久了又覺得眼熟,好像在哪兒見過。
就到這裡吧。
江奕仿佛一瞬間耗盡電量,避開鍵盤趴在桌邊,食指無力地反擊鼠标,挨個删除頁面。而當退到最後主頁面時,那雙困乏的眼睛無意瞥到了一個叫“曆史浏覽記錄”的圖标。
要點開看看嗎?
江奕猜想,蔺哲是不是也會用電腦搜些他不知道的東西?雖然他看不見,但每條搜索内容旁邊都有個播報喇叭。他搜的應該大多是電路問題,要麼就是芯片選型、特定算法,再不濟直接搜索報錯信息。
還能有别的嗎?
鼠标指針慢慢轉移到圖标正中間。
不行,蔺哲知道肯定會難過的。他那麼信任他,把電腦毫無保留地交給他,目的是為了幫助他,而不是供出自己的隐私。江奕紅了臉,雙手狂亂地抓揉自己的頭發,為差點踐行這個邪惡的想法而感到羞愧。
他火速關閉電腦。
房間比之前更加深幽,像無盡的黑色漩渦。因為見過光,所以他怕黑。他戰戰兢兢起來,将椅子推到裡面。門開着條縫,他朝它走去。
忽然門從外面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