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簡明吹了吹滾燙的燒餅,剛出爐的糖餅幹脆,被高溫融化的白糖均勻的粘附在夾層,甜香不膩。估摸着三個餅子足夠晚上一餐,趙簡明咬着白糖餡的燒餅慢悠悠晃回西湖邊,找了個景觀燈小角落準備邊吃邊聊,好在她是不招惹蚊子的體質,否則一喂一個不吱聲。
“蚊子除叮咬吸血、騷擾人體外,還會傳播登革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和絲蟲病。現代人是免疫力好,有藥可以治療。你們就不要學了,夏秋季節晚間戶外乘涼時不要赤身露體,室内點燃艾蒿繩以及蚊香等;有條件可安裝紗窗紗門,使用蚊帳,以防蚊蟲叮刺。
如果有時疫,蚊蟲也會成為傳播媒介,平時抽空鏟除岸邊雜草、清潔臭水、稻田養魚預防蚊蟲滋生。當然除了蚊蟲,還有很多肉眼不看見的生物傳播疾病,不過我不是醫家,有能力的可以自己研究。”」
“求天娘子賜藥!”
“孩他爹!把衣服挂上!别給蚊子咬了。”
“明個去山上采點艾蒿。”
“稻田裡還能養魚?村口的水塘臭了許久了,裡正,幹脆喊些人去疏通,把排水道的雜草拔一拔。”
曆朝曆代,能看見的百姓無不按照趙簡明的話,急急忙忙檢查了一遍自己的田畝。時疫、瘧疾,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人人受苦受害,古人不知道細菌病毒,總以為是風邪鬼祟,拜豆娘,敬蝗蟲神,為了活下去求神拜佛。
趙簡明并不吝啬,能活萬民的警言,也不過是她嘴裡輕飄飄一句話提醒。可惜她不是相關專業的,也隻能在突然想起來的時候講上一點,再說多的理論讓古人都信服,那太為難她了。古人也不是傻子,出名的醫生各朝各代都有,徒子徒孫一大把,給他們指出正确的方向,自然會有人去研究。
張仲景捧着手裡的《素問》不知是笑還是哭,書中“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一直影響他,過去他堅信以為,并且認真地加以研究,但今天,天女一語道破的玄機,原來高熱症狀的來源不僅僅是籠統的傷寒,連蚊子這種不起眼的小蟲都會引發時疫都大規模傳播。
不止蚊蟲,還有更小的生物,如何去發現呢?張仲景沉思,他不是迂腐的頑固,做官坐堂,也是為了多與人看病多研究例子,總結救治經方。天女指點解決時疫的新方向,正适合當下東漢末年亂世,時疫頻發,如果能行,就向皇帝上書推廣。
“醫家。”孫思邈順着白花花的胡須笑了笑,後人雖然不是醫師,但一句話能點醒多少醫師救助無數百姓,論一句大家的也不為錯,這防範于未然的法子與他的想法一緻,孫思邈對趙簡明頗有好感,決定立即找一處村落實踐論證後人的建議,“學海無涯啊!”
「“哦,剛剛說完了涼茶。現在來說說熱餅,”趙簡明在吃燒餅,景觀燈照得臉五顔六色,她也懶得出鏡了,索性把視角對着步行道上的路人(系統會自動打碼),“燒餅,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面食,其曆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當時稱為胡餅,随着胡人的往來經商從西域傳入中原。經過與本地飲食文化的結合,至今發展超過一百多個品種,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做法大同小異,店家奶奶剛剛也做了兩個看,不多叙述。
制冰講了,現在來講講燒火,也就是我拍給你們看的蜂窩煤。”」
劉徹有一瞬間大腦空白的與趙匡胤同步,謝邀,人在皇位,但是剛剛得知他的大漢也裂開了。他,不能接受!
硬是擠過來與劉徹同席的陳皇後無視劉徹的僵直,一字不漏的記下天女的話語,天子受命于天,天人在上,那天女的話肯定比劉徹管用。陳皇後滿臉誠懇,恨不得出一版天語。
衛青瞟了一眼劉徹出神的表情與陳皇後的淡定,收住了向皇帝講述胡餅制作和攜帶方便騎馬急行軍的見解,決定暫時閉嘴當個宮燈,往後挪一挪減少自己在陳皇後眼裡存在感。
“衛郎中的筆莫停,陛下回頭還要看的呢。”陳皇後遊刃有餘的提醒道,自打能看見昆侖鏡,這宮中的男子陳皇後都不放在眼裡了,這個不幹淨,那個不謙和,實名嫌棄,可惜了,天人是女子。
劉徹:你看看她罵腐儒、罵皇帝廢物的樣子?謙和?呸!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發現和利用煤炭,然而早期所用燃料一直是以木炭為主,《周禮·月令》就記載:季秋草木黃落,伐薪為炭。為什麼後來煤炭成為燃料的主要來源,因為真的沒有樹林了。
據《漢書·禹貢傳》載:‘攻山取銅鐵……斬伐林木亡存時禁,水旱之災未必不由此也。’說明從漢代開始大量伐木燒炭,用以冶鐵,因過度樵采,緻水土流失,林木是有鞏固沙土、調節自然雨水的功效。一旦林木減少,就容易出現環境問題。北宋學者魏岘著寫的《四明它山水利備覽》總結道:四明水陸之勝,萬山深秀,昔時巨木高森,沿溪平地竹木蔚然茂密,雖遇暴水湍激,沙土為木根盤固,流下不多,所淤亦少。
也論證了植被茂密地帶。盡管遇到暴雨的嚴重沖刷,沙土被樹根盤得很結實,被沖走的泥沙也不會很多。”」
宋朝王公百姓的心咯噔一緊,天娘子一提他們趙宋,就沒有好事,别又是要挨罵了。
趙佶一身金縷道袍,在缈缈熏煙中半閉眼眸,慵散誦經。他已經不是大宋的皇帝了,自然不必再為國事煩心,被趙桓趕下位置清修後,趙佶終于有閑暇取笑兒子的愚蠢,後人之語,需要的時候是天音浩蕩,不需要的時候是妖言惑衆。
若趙恒真有本身,中狀元的就不是三郎,南遷立國的就不是九郎,隻占了長的名頭,他在天人口中為帝,卻沒有逃過北俘命運。反倒是那媳婦朱氏,比兒子們都敢,然而是個外家的女兒。
可惜可惜,趙佶搖頭晃腦的念着經文。人總歸喜歡垂死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