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直播]創飛老祖宗的一百種方法 > 第16章 文食天下

第16章 文食天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南宋抗金名将嶽飛,率領嶽家軍奮勇北伐,力圖恢複宋朝一統江山。

嶽家軍節節勝利,金兵聞風喪膽。不久進兵朱仙鎮,這個地方離故都汴京已經很近了,是要馬上收複河山了。在嶽家軍與金兵對壘時,嶽飛又以少勝多,擊潰了金兵的十萬大軍主力。當嶽飛高興地向高宗奏告:金兵銳氣喪盡,已丢棄兵器,向北逃竄。此時機不可失,而嶽飛正志得意滿準備進兵汴京,迎回二帝。

這裡有一重點,畫一下,迎回二帝,這裡就産生了一個矛盾點。雖然這個時候趙佶已經死了,但他兒子趙桓還活着,是由趙佶正經傳位的皇帝,宋有二帝,都是趙佶的兒子,誰是正統呢?

這個問題,在後來明朝景泰帝迎回為瓦剌叫開城門的俘虜皇帝朱祁鎮時有了結果,力挽狂瀾救國的景泰被複辟的朱祁鎮下令谥号“戾”。」

朱棣拖下鞋靴,毫不猶豫的照着太子朱高熾與他的好聖孫朱瞻基臉上甩去,打不了小子還打不了老子嗎,哪怕這個老子隻有十幾歲,放在尋常百姓家也當爹了。

朱高熾不敢勸,隻愛子心切,上前半步為兒子朱瞻基當了幾闆子打,“爹,爹——息怒、息怒,瞻基今年還未成親呢!”那給瓦剌叫門的廢物孫子現在影都沒有,怎麼也怪不到他頭上啊!

朱瞻基跪在地上縮着腦袋一言不發接受朱棣的狂風暴雨,怎麼也想不通,他與皇爺爺一起出征蒙古,一起巡幸農家查民情,生出來的兒子卻是和趙家小兒齊平,給瓦剌叫門?朱瞻基打了個寒顫。

“隻是沒有正妃。”朱高熾不開口則好,一開口又觸了朱棣的怒氣,朱瞻基隻是後院裡伺候的人不少,如孫氏那還是她點了入院的,“命司天再議皇太孫正妃人選。”

隻要這小子不出生,就不必擔心。朱棣深吸一口氣想,“太子也去看看。”到時候别說我選錯了人,帶給大明萬劫不複。

為朱祁钰臨危繼位加冕的大臣們沉默,他們剛剛在孫太後的帶領下簇擁新帝,政令還未傳達出去,就告訴他們未來朱祁鎮複辟了?朱祁鎮還給了朱祁钰一個“戾”字谥号,朱祁鎮可是太後親子,那他們這些知情者的下場……

“于尚書,”孫太後平靜的看向于謙,目光飄渺,朱祁钰是孫太後推選的新帝,如今抉擇太上皇的生死,也得看老太後的面子,“為不何領群臣拜見皇帝。”

孫太後絲毫沒有因為天人的預言動搖,朱祁钰閉眼歎息,這一關過了,在一聲聲“萬歲!萬歲!”,朱祁钰登上禦座。

孫太後衰弱的扶着朱祁钰的胳膊,他的兒子,不能成為大明的罪人,朱見深還是太子,就有挽回的機會,她必須護住太子。孫太後堅毅的然後說道,“于尚書以北宋為教訓拒絕遷都,想必也準備了安置上皇的法子。”

既然都拒絕朱祁鎮叫門,那再絕一點,給上皇一個成全。聽出暗示的于謙拱手一拜,王振黨羽已死,後宮不得幹政的大義在,大家都是一條繩子上的蚱蜢了,于謙肅穆,向衆臣宣示,“陛下乃力挽狂瀾救國之君,瓦剌小人得志辱我上皇,此世仇!”

世仇。

大臣們眼睛一瞪,看着面露哀色的朱祁钰,紛紛跪下痛哭流涕,對對對就是世仇,瓦剌小人狠惡,這個仇我大明一定要報。

李世民與武天後倒是接受良好,很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能者為帝!他們都是靠自己一步步謀劃出的地位,一個玄武門斬殺威脅的大兄,一個在丈夫手下謀算天下大違,“可惜啊,嶽飛沒想到這點。”

秦王異人幹咳幾聲呵退大臣,目光如銳,掃過衆多前來當說客的宗室,是啊,都是兒子,公子政的母親是趙人,公子成蟜的母親是秦人,幼子更符合宗室的利益,可那又如何,秦國的利益才是第一位,他是秦王,他的繼承人注定要背負大秦六世的基業,公子政有天賦,有能力,還有天人庇護,誰都無法改變他的選擇。

臣子以為他好操作,他也不介意讓他們見識見識秦王的威嚴。異人冷聲宣判了刑罰,重甲的軍士長劍讓昏了頭的大臣們冷靜,宗室,宗室早在昭襄王時期就落寞了,他們參與進去是糊塗啊!

「管中窺豹,趙家一貫重文輕武,趙光義在位時搞出陣圖,這種決勝聽命千裡之外的皇帝指令行軍、宦官監軍的傳統。“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統禦者嶽飛,在趙構一系皇帝看來,是多麼大的威脅。

特别是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建炎三年軍官苗傅、劉正彥對王淵和宦官康履等不滿,借口王淵勾結宦官謀反,等王淵退朝時,伏兵殺之,并提出了誅殺康履、藍珪、曾擇等大宦官,将帝位傳給皇太子,請隆祐太後垂簾聽政等要求。趙構被迫交出康履等人後退位,年僅三歲的皇子趙旉被扶上皇位,隆祐太後垂簾聽政,改元明受。

懂嗎?趙構已經有一次被武官罷黜的經曆。這就是心理變化的起點。

要知道在秦桧排擠呂頤浩而結黨營私提議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議和方略時,趙構表示:朕是北人,将去哪裡?這句人話。罷免秦桧相位永不複用。足見端倪,趙構要得是皇位和安定,北伐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維護他的位置。」

罷黜皇帝?!

各個時間點的君主們都震驚的張大了眼睛,除了李世民這類功績出衆的,不少人對趙構誅殺名将的舉措很是認可,有前車之鑒,誰能保證後患無人?到時候那些收複失地的百姓認得是嶽家軍的主将,還是南宋逃亡的皇帝。

劉徹若有所思的收斂了嬉笑的表情,窦太後固然支持他掌權,又有陳皇後在宗主中的背景,但其餘叔父兄弟就……

“這,還真是出乎意料的契機……”太平公主磕磕絆絆的感慨道。

武天後頗為贊同的點點頭,自從開了昆侖鏡,簡直是學會了奪權的一百種方法,看看她一心學習太宗、李治的文功武治,和外敵不決先斬臂膀的趙宋比,她可太有道德底線了。

“如此,也是情有可原了。”

趙匡胤聽聞趙簡明的解說懸着的心終于是死了,當年他杯酒釋軍權就是為了防範底下将軍們欺君篡位,在他看來,過去的教訓太多了,而趙構的經曆也對得起他的防備。

亂世大争,一個三歲路都走不穩的幼主繼位,加上太後一個連宮門都出不去的婦道人家掌權。這些人今天可以借口是不滿足宦官得利,明天就光明正大的禅位了。趙匡胤太理解趙構的畏懼了,趙老二這個後代是有本事、有能力的,還能複辟,的确算得上是中興之主。

他遺憾的搖搖頭,後人批評着,計較哪,想選一個絕對賢良的君主當政,但是哪有那麼容易,他趙匡胤打天下也是為了自家子孫後代榮華富貴。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位置難坐。又有幾個如前朝唐太宗李世民一般能在百年之後尚有一曲秦王破陣激勵,多得是平庸的君主勉強駕馭。

趙匡胤嗤之以鼻,趙構既不是他的後人,也管不着,他隻需要從中吸取教訓補全軍政方面的漏洞,後代皇帝的所作所為?和他有什麼關系,宋前的君主荒唐事數不勝數,南漢劉鋹閹割群臣才過去幾年。

趙匡胤揉揉眉角頭疼,不改,金人南下軍士軟無力;改了,軍士造反傳承不保。兩全其美,難!

「說真的,要是沒有罷黜的經曆在前,把司馬衷放位置上都幹不成殺功臣的事,司馬衷起碼還能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人孩子是傻了點,也曉得亂軍中保他命的是忠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