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直播]創飛老祖宗的一百種方法 > 第26章 不止考古

第26章 不止考古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爹,爹,你消消氣!”挨了兩棍子的朱标扶着朱元璋順氣,朱元璋一看朱标,又來了氣,“允字輩,這是你的兒郎!雄英呢,這是怎麼回事!”

“爹,雄英才兩歲。”朱标忙安撫道,眼看着老朱又要拍桌子了,朱标趕緊轉移話題道,死外家不幹自家,大明的好太子,朱家的好長兄話鋒一轉,“爹你想後人透露出的消息,朝中大臣左右皇帝選立!益王一系子嗣多,他們恐被奪權,才選那嘉靖。”

被朱元璋扯着嗓子,太監們叫喊來的諸皇子不覺明曆,隻跟着的馬皇後聽懂了大兒子這歪損的議題,慢了半步,畢竟都是百年後的事了,讓老朱罵罵不礙事,等裡面的聲音平息了,馬皇後才慢悠悠的走進内閣,宮人都給趕出去了,一家子明人不說暗話,馬皇後依次扶起皇子們,頂着朱元璋和善的眼神安慰道:“陛下莫要生氣了,跨過了标兒,由孫子輩的繼承,主小臣強,不利于大明江山穩固。”

“皇帝都沒了!”朱元璋吹胡子瞪惡狠狠的提醒,“朕封你們為藩王,是吸取前朝的教訓,讓你們拱衛中央,好小子,又是成祖、又是世宗的,你們好大的膽子!”

“我這可沒膽子。”朱樉首先嚷嚷道,“爹不如想想,怎麼大哥沒了,侄兒繼位。”

“你大哥還在你就想當太子了!”朱元璋一聽,不顧馬皇後與朱标的阻攔,上前就是一腳,朱樉次子,若是朱标不在,大統按理是落在他頭上,朱元璋握着拂塵破口大罵,“就你那臭德行,你爹我是稀的訓你,就老三、老四那一個不比你好。”

被無辜卷入的晉王朱棡與燕王朱棣面面相觑,不敢說話。長公主朱鏡靜背着熱鬧的人群翻了個白眼,好了,現在知道為什麼是朱允炆繼位了。

【“嘉靖二十年大祀殿被拆除,嘉靖二十四年在原址大享殿建成,形制和如今的祈年殿一樣,但是瓦分三色,上檐青瓦,中檐黃瓦,下檐綠瓦,相傳上面皇乾殿的匾額就是嘉靖親手撰寫的。然而在大享殿落成後,嘉靖帝仍于紫禁城内的玄極寶殿,即今紫禁城雨花閣僅存遺址的隆德殿舉行明堂秋享之禮,大享殿長期閑置。

直到清順治二年,順治帝诏命舉行祈谷典禮,改大享殿為祈谷壇,重新啟用。最終,在乾隆十六年,乾隆帝下旨改大享殿為祈年殿,大享門遂改名祈年門,将祈年殿三層瓦色統一改為青色琉璃瓦。就與我們現在所見的設計結果無二。”】

已經摸清了拍照代表什麼的劉徹觀望着背景裡的祈年殿,雖然看不見殿内的裝飾繪彩,在陽光下散發輝光的三重檐與藍色琉璃瓦讓他眼前一亮。大漢的工藝不如後世的積累出的底蘊深厚,祈年殿恢弘威嚴的外形體現出的擎天之勢,金碧輝煌的彩繪三層重檐,但這對含着金湯匙出生,幼年榮華富貴樣樣不缺的劉徹而言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沒有什麼比這能突出皇家的威嚴與莊重。

尤其聽見講解員分析,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表示對天的尊敬,強調皇帝是“奉天承運”的君主,完美符合了大漢曆代皇帝營造的“天子”身份。

“這樣的神地,容忍這麼多黔首踐踏,着後世的君主着實寬厚。”

劉徹撇了撇嘴與衛青打趣道,陳皇後猶豫再三,還是認命的随手将布絹甩給衛子夫,縱使兩位貴人自幼受過精英教育,但這臨摹營建房子可不是必修課,習慣了差事的衛子夫默默在心底把“寬厚”替換成“無能”,一臉凝重的握着筆試圖描繪下祈年殿的恢宏。

“他們沒有皇帝了。”陳皇後反駁。

“沒有皇帝,還有國王、将軍、官員,隻是換了個名号。”劉徹大大咧咧的振袖,不屑的駁斥道,“有人的地方就會權力的争奪,能站在頂點的隻有少數人。什麼民國,你會容忍大字不識的黔首踩在你頭上?”

“天人,每一個都能識字,熟悉百家經典,了解各朝曆史。”陳皇後皺眉再說,“便是許多王公子弟都做不到熟讀史書。”

“所以朕是大漢的天子,而他們隻能由朕統治。”

陳皇後抿着嘴,無言反對劉徹的見解,她轉而瞄了瞄衛子夫,兩眼一黑,覺得回頭讓女師給衛子夫加課一種。同時扭開頭安慰自己,罷了罷了,一介女仆,這點高雅的貴族技藝不會正常,陳皇後擺擺手,有侍從悄然湊近,從衛子夫面前取走布絹。

衛子夫避開衛青的審視小幅度擡頭,陳皇後已經不再關注她。

【從結束祈年殿的遊覽,講解員帶領一行人來到最後的一處賞區。

“明明是八塊石頭,叫七星石。”朱阿公打量着綠茵地上形狀不一的白石頭問道,“這又是個什麼說法?”

“之前提過,嘉靖信奉道教,與宋徽宗一樣給自己取了不少道号。所以嘉靖皇帝在此安置石頭,寓意泰山七峰,滿族入主中原後,為表明其亦為華夏一員,乾隆诏令于東北角增設一石,有華夏一家、江山一統之意。”講解員按部就班介紹道,“也有說法是康熙經過考察,泰山源頭是東北的長白山,所以到乾隆年間,他就在北增加了一小石頭,我們也知道,滿族的發源地就是長白山。這也被認為是一種,滿族皇帝迎合中原文化,太高地位的手段。”

“原來如此。”朱簡明點點頭,恍然大悟道,“這就和現在南朝對長白山聲明主權,并進一步觊觎我國東三省是一個概念。”】

朱元璋一愣,“長白山是何處?”

“無妨,天人說東北方,大概是與三韓國接壤的部族。”朱标腦子一轉,立馬找出了大概的方位,“與山為鄰,或許是北元治下的遼陽等地。”

“遼陽?”朱元璋沉思,“或許北元治下多族,具體是哪一家可不好說。”

“全殺了便是!”朱樉滿不在乎的回答,得到馬皇後不贊同的一撇,這下父兄們都看向他,朱樉哽住,老實許多,朱元璋打發道:“平章乃兒不花多次侵明邊境,你既然有心,就随傅友德習武出征北元。”

“父皇!兒受封燕王,理應協同抗擊北元,請父皇準許。”一直安靜的朱棣眼神一亮,毛遂自薦,果不其然把朱元璋與幾位兄長以年歲太小還需鍛煉為由打了回去。

“那滿族是發源北方的長白山!”朱高燧眼前一亮,顧不得屁股疼,一溜煙爬起來主動請纓道,“臣願領軍北征,保我大明千秋江山。”

“好好好,朕的好兒子。”朱棣陰陽怪氣的斜了一眼戰戰兢兢的朱瞻基,“也和宋徽宗一樣信奉道教,做道教的皇帝是嗎?有你這一支敗家子、大明何怕哪外族入主中原。”遭天人指着大宋鼻子罵軟骨頭的例子在前,戰功累累的朱棣已經能預想到大明的未來如何複制大宋的結局,也就是崇祯骨氣硬,自缢了,可南宋的小皇帝不一樣投海殉國。

朱棣恨鐵不成鋼,朱高熾與朱瞻基都是自己精心培養的繼承人,他還盤算着,努力點把仗打完了,四方安定了,正好由文治高超的朱高熾接任安民養生,不想後面才三代,就敗得徹底。

其他幾個兒子?朱棣滿臉憂愁,連連歎氣。兒孫們你看我,我看你,卻是滿堂沒人再敢出大聲招惹朱棣的闆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