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存一?”
“西晉滅國?!”
劉協、曹操、劉備、孫權齊刷刷從椅子上站起,他們曉得司馬家威脅大,僅僅隻當作篡位不軌或是治國無能,未曾想到司馬家又行了分封之事,就是前朝西漢七王之亂差點報廢了中央正統,西晉更是超越,八王!
劉協難得與曹操心有靈犀,以前是為曹操自斷一臂暢快,現在是為天下人安定擔憂:“司馬懿如何!”
“好在魁首已死。”曹丕捏了一把汗,命令手下人道,“将司馬家家眷看管起來。”
“衣冠南渡、十不存一?”
劉備重複着幾句,細思極恐,諸葛亮面色凝重,羽扇也不搖了,端端正正擺好筆墨,撰寫書信準備與兄弟諸葛瑾、諸葛誕通氣,曹魏、東吳禍亂大漢,但在各自的地盤都是北擊鮮卑、内整豪族,不及司馬家亂來,把中原百姓一把□□全送去見泰山府君啊!
“來人,準備囚車。”孫權一激靈,奔喊道,原以為接濟逃亡來的司馬家人是撿來曹賊的便宜,沒想到是燙手的山藥,“把府中司馬家人送去許縣。”昆侖鏡一出,司馬家人人唾棄,可不能再收留司馬家人敗壞名聲。
各地豪族紛紛遞告拜帖,雖然八王之亂尚未開始,但晉武帝大封二十七同姓王,又在各王國置軍與對抗士族,已有亂局的端倪,好不容易活上幾天太平日子,誰都不想拖家帶口逃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沒了西晉這個大屏障,殺胡令防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難道我們要向司馬家那個傻子皇帝俯首?!”崔家子弟不滿的指責在場提議與司馬家講和的士族,“楊氏把持朝政,借皇帝的權勢打壓我等出仕,你等居然因一兩句讒言就認了。”
“那你家與齊王交好,給了多少兵馬,縱容你家侵占田地!”又一當地士族子弟反駁道,“劉家堡曲部二百,豈是普通山匪能攻破的。”
“你什麼意思?!”
“我阿母姓劉,我什麼意思!”
士族大小實力不一,高門大戶與王族沾親帶故的,九品中正制,家中出仕入朝輕而易舉,自然不用擔心,單隻能在本地生存點小家族卻要考慮佃戶與曲部的支出,八王之亂的消息一出,堡壘裡的隐戶幹脆私逃南方,讓不少小士族損失慘重,他們也知道,太平盛世他們有一口飯,一旦兵亂,二百曲部能抵禦多久流民的襲擊,堡壘就是糧倉,他們則是暴民眼裡的肥羊。
“我們幾家烏堡締結互防,湊一湊也有千百曲部,流民賊兵斷不敢侵擾,”劉家子侄拉攏着地方小士族提議,自信勉勵道,“漢末亂局我等能從中周旋,延續至今,八王之亂亦可。”
【日頭漸高,朱阿公也耐不住熱,挽起袖子大口喝水,朱女士看了眼時間,臨近正午,也不再聊些亂七八糟的,一行人緊趕慢趕過了丹陛橋,聽了一道講解員介紹“鬼門關”的曆史,順着人從衆的汪洋擠進了祈年殿内院。
“由南向北走,每一步都是步步高升,進了祈年門,不用我多說,在我面前的這座大殿,就是大名鼎鼎的祈年殿。是古代祈求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重要場所。以其獨特的三層圓形攢尖頂結構而聞名,象征着古代追求天地的和諧與統一的思想……”人聲鼎沸的圓廣場,來來往往的遊客行走觀賞,朱阿公饒有興緻的望着穿着漂亮漢服與馬褂的青年人,樂呵呵的笑道:“這不是小明喜歡玩的嗎,改明咱們一家也換上去拍拍照。”】
屁股開了花的朱家宗室徹底佛系了,穿就穿吧,他們爬在軟榻上抽吸着喘氣,朱棣擰着眉等待着小太監們的結果。
“回陛下,穿咱大袍的三十六人,穿袍褂的三十一人,”小太監一磕頭報道,朱棣的眉宇高挑,原本嚴肅的表情也逐漸變得得意起來,“襦裙的十二人。”
“好。”朱瞻基爬着也不向朱棣忘賀喜,“皇爺爺,在後世,還是我大明更得人心。”
“哼,那蠻子的袍衣醜!咱漢人就得穿大明的衣袍。”朱高燧哼哼唧唧道,他固然看太子一系不滿,但和自家人相比,他對奪了朱家天下的蠻子更是敵視,“也不知道着滿人是哪一号地界的,等本王屁股好了準給父皇您處理幹淨。”
【“我們眼前的這座祈年殿,是清光緒二十二年複建的,最初的‘祈年殿’并不是這個名稱。它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的,賜名大祀殿,因為明初實行天地合祀,當時叫天地壇,而不叫天壇。
是嘉靖九年更正祀典,實行天地分祀,遂于大祀殿南建圜丘以祀天,大祀殿被廢。同時,嘉靖下诏撤大祀殿,在其址建新殿,欽定殿名為大享殿。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任皇帝,前任皇帝是他的堂兄,當時明武宗在南遊時因意外落水染疾病亡,衆大臣子排除嗣衆多益王一系,而擁立嘉靖。”講解員一股腦把祈年殿的前世今生說了大半,生怕朱簡明一家又把話題拐到神奇的角度上去,繼續道。
“虧得沒選益王。”朱簡明小聲嘀咕一句,“風水輪流轉,朱由檢一系差不多是重蹈朱允炆的下場,要真選了可沒有我的事。”】
“這女郎居然是明皇後裔?”劉備大為震撼,他自诩漢朝正脈,但論系脈隔着遠了,單手下人都還信服他能中興大漢王室的威嚴,與昆侖鏡中這家差點一步登天的随意态度相比,劉備不禁嘀咕,“國泰平安,不想追思前朝也正常。”
劉禅微微擡頭看了一眼,羨慕的兩眼發亮,這昆侖鏡裡的天下多好啊,天人出行有“鐵車”、“地龍”,吃食有大白米飯和數不盡的新奇,就連休息的床鋪,松軟彈性,爬上去舒服極了。而他們一家,直到在益州這一年才有些資産,漢皇正統又如何,聽聞曹賊手裡的劉辯也四處流浪。
“雖是前朝舊夢,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還能站出來複興中原,是條漢子!”前有朱由檢自缢保民,後有朱太公興漢,劉備對明皇一脈的作為心心相印,“劉禅啊,你也要如此!”
諸葛亮察覺了父子倆相異的動靜,無奈的歎息,劉禅慈善敦厚,就是缺乏進取心,然而當下局勢,亂世枭雄争霸,劉禅的性子恰恰是緻命的缺點。他恭敬的目視鬓發泛白的劉備,隻盼還有時間扭轉,做不得一方霸主,也要有能力維護百姓安生。
【“大學士楊廷和讓世宗先入孝宗嗣,再繼承大統,非要把武宗和世宗的堂兄弟關系變成親兄弟關系。但遺诏的内容卻表示:告于宗廟,請于慈壽皇太後,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廟。
這一抗争在現代研究解讀,是嘉靖為了鞏固權力,減少藩王影響,繼位後他把自己的父親興獻王追尊為皇帝,廟号睿宗,并且把老祖宗,也就是頂頭太宗的廟号改為成祖,天子九廟,還差一個移誰,第四位皇帝高宗,老父親獻皇帝就入了宗廟。
這就是著名明朝大禮儀事件,雖然嘉靖在繼位之初的抗争,一定程度打壓了舊朝官員的勢力,十分英明,但對于逐漸形成官黨的明政無力回天,這或許就是嘉靖後期追崇道教的原因。”】
與劉備、劉禅兩人的父慈子孝相比,南京的朱元璋臉黑成了一片:“太宗、成祖,都給朕跪下!”也不管朱标是不是他的好大兒了,朱元璋抄起身邊太監的拂塵大開大合三兩下,給嫡子來了一個大屁股蹲。
參考曆朝曆代太宗多是第二任皇帝的廟号,而成祖代表的,一是功成再造,二就是小宗替代。朱元璋罵罵咧咧的暴怒道:“是哪個小兔崽子奪了太子的帝位、又改了老子的祖訓!朕的标兒、朕的好孫兒呢?!朱允炆是打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