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是什麼?
是久别重逢後,在熙攘的校園裡,望着一張張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絞盡腦汁回憶兩個月暑假忘掉的同學名字;是在教室中,被老師突然宣布的作業檢查吓得心跳加速,緊張刺激感瞬間拉滿;是青春洋溢的大掃除,大家揮汗如雨,而後又滿懷期待地分發嶄新課本……
都不是,對于那些褪去稚嫩的高年級同學來說,這些低年級時的快樂時光早已遠去。
他們正參加一場特殊的戰場——為期三天的開學模拟考,而試卷,正是今年的高考真題。
“這方法,好殘酷!”
了解了高考是什麼的趙德昭猛地拍案而起,這一下用力極猛,震得擺在案幾上的茶盞中澄澈的龍井泛起層層漣漪。
這突如其來的聲響打破了殿内原本的寂靜,伺候在殿内的宦官們吓得臉色慘白,雙腿一軟,齊刷刷地跪倒在地,身子還止不住地微微顫抖。
唯有趙匡胤,神色沉穩,輕撫着颔下的白須,若有所思地沉吟道:“你可知道,這恰恰就是後世選拔人才的精妙之處?”
“比起那些四五十歲,空有滿腹經綸,卻毫無基層曆練經驗的老學究,二十歲左右的進士,就好似尚未開刃的寶刀,潛力無窮啊。”
這一年多,趙德昭在朝中勤勉理政,推行新政,将各項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朝堂上下呈現出一番新景象。
然而,在閱盡滄桑、深谙權謀的趙匡胤眼中,趙德昭還差了關鍵一步。
放眼朝堂,諸多位高權重的大臣,皆是趙匡胤南征北戰時的老部下。
這些人追随趙匡胤多年,在戰場上與他并肩作戰,對他忠心耿耿。
如今趙匡胤尚在,能憑借着自身的威望與手段将這些人壓制得服服帖帖,令行禁止。
“官家三思啊!”趙普見狀,趕忙上前一步,神色焦急,拱手勸阻道,“後世太學每年錄取的人才數以百萬計,而我朝三年才取三百進士,長此以往,此消彼長之下,恐怕……”
一旦自己百年之後呢?
趙德昭初掌朝政,根基未穩,又該如何駕馭這群功勳卓著、位高權重的大臣。
想到此處,趙匡胤神色凝重。
當下最重要的,便是要讓趙德昭選拔培養出足夠的新人取代老臣,形成自己大勢力,唯有如此才能穩住朝綱,保大宋江山社稷長治久安。
“要開恩科實驗就行了。”趙德芳突然出聲,表達了自己的支持。
這一嗓子來得猝不及防,驚得趙普手中的玉笏都拿捏不穩,“啪”的一聲跌落在地,發出清脆的聲響。
趙匡胤看了一眼滿臉震驚的趙普,微微颔首,補充道:“當然不是全盤照搬後世的做法。”
他熟練地在昆侖鏡上調出後世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接着說道,“傳令讓太學盡快建立起相應的标準,将農事、匠作、兵法實踐這些内容都納入到評分體系之中,而後再進行舉薦。”
新學期的首次大考,第一門科目便是衆人耳熟能詳的語文。
當那張現代教育思維的語文試卷呈現在從未接觸過叙事分析教育的古人們面前時,一場認知的風暴就此掀起。
首篇議論文裡提及的“三體交融”概念,讓古人們頭暈目眩。
“内視、外視、旁視,這都什麼東西,一本雜書也值得這麼品鑒?”
窦太後滿臉困惑,忍不住出聲質疑,在他們傳統的認知裡,文學賞析不該是如此晦澀複雜的模樣。
可也有人從中品出了别樣的精妙。
“妙哉!妙哉!”韓嬰猛地拍案叫絕,眼中閃爍着驚喜的光芒,“對稱,原來雪花還有這樣的特征,不同的溫度,不同的形狀……”
大殿外的廊坊下,一衆太學博士們身着官服,正襟危坐,臉上帶着幾分嚴肅與凝重。
而年輕的學子們一字排開,在太學廣場一邊看昆侖鏡,一邊與王槿同步撰寫考題
他們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眼中滿是迷茫與沮喪,仿佛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千軍萬馬擁擠着争搶過獨木橋的慘烈畫面。
好在接下來的文言文閱讀,對這些浸淫在儒家經典中的太學學子和博士們來說,算是專業對口了。
當他們看到用标點符号分割的語句時,還是不禁感到十分震驚。
“這斷句的法子好,省力!”有博士拍手支持,贊歎着這種新式的斷句方式帶來的便利。
但也有人面露遲疑,提出自己的擔憂:“聖人古籍這麼用,是不是一種解釋壟斷?”
在他們看來,傳統的古籍解讀方式由來已久,這種新式标點的運用,或許會打破原有的解讀平衡。
“周公之道,古今有之。”王安石說若有所思地說道:“難怪後人一個個能出口成章,這樣的考題貫穿古今,集千年文氣之大成。”
他敏銳的察覺到,這些考題并非隻是簡單的知識考查,更是對千年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種體現。
在李善長看來這些考題中所蘊含的知識和思維方式,都是治世安邦的為官之道。
回溯北宋時期,科舉考試以經義取代詩賦作為主要内容。
經義要求考生對儒家經典進行闡釋和發揮,注重對經典義理的理解和運用,其文體形式也逐漸趨向程式化,這标志着八股文雛形的出現,而明朝更是沿襲并将其特性變本加厲。
然而,後世的教育和考試方式卻截然不同。
居然就作為學子的考題,這讓他對後人的心胸和格局深感欽佩,這樣的教育和選拔方式……
就拿一篇王勃的《白下驿餞唐少府》來說,出題便能聯系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古文,這種知識的關聯和拓展,讓古人們大開眼界。
“不過這是因為後世與我等語言習慣不通,為了保住文脈延續吧。”
“大明的海船威震四海,”孝宗朱佑樘思索道,“再行八股有失偏頗。”
“白居易,這是你的詩!”同僚突然喊道。
白居易擦了擦汗,一面輕巧的念出答案:“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爻。”
一面暗自慶幸還好沒有被選為文言文解析,否則面對現代的解讀方式,暴露給皇帝,他還真跑不掉禦史的告狀。
“中風”一詞原指腦中風,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腦中風,近幾年被引入眼科。
臨床上,眼科醫生把視網膜動脈阻塞這類缺血性眼病和視網膜靜脈阻塞這類出血性眼病統稱為“眼中風”。
“眼中風”是臨床急症之一,不及時治療會導緻嚴重的視力損害。
李顯坐在桌前,目光直直地定在關于“中風”的語言文字運用題上,眼神裡滿是茫然與無措,嘴唇微微開合,卻半晌吐不出一個字,仿佛被這陌生又複雜的醫學知識給定住了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