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不是初來乍到的他了。有皇帝派來的高手,閻尋是非常有信心能拿到賬冊的,卻不料,他們翻找了大半夜,仍舊是一無所獲。
閻尋與小五哥他們坐在一起猜測,賬冊到底是不是存在,又存在何處?
忽然,閻尋腦子閃過一個場景,“茅廁!你們可曾找過茅廁?”
京城來的幫手愣了一下,“找過了,無所獲。”隻是沒有認真去找罷了。
閻尋背着手踱了一圈,“我去找找。”
最後,閻尋卻是在茅坑上方轉角之處,挖出來了。所幸還有盒子裝着,不然誰都會被這“味道”賬冊熏暈過去。
隻是這一本賬冊卻是讓他驚怒又惶恐。
無他,這本賬冊,記錄了傅家堡收購大量兵器的單子。而最晚的日期,竟是上個月!
傅家堡作為一個江湖人士,本身就能做自己需要的兵器,為何舍近求遠,讓這一個小城富戶來偷偷完成?難不成還真有異心?抑或是錦司司那邊接着傅雁聲的名頭行事
還是說,傅雁聲與錦司司的分開隻是一場戲?
到此,他都有點害怕這個設想,擔心傅雁聲沒有真真切切地放下錦司司啊!更别論是皇帝那樣事事憂心的了。
而且這本賬冊可是經過皇帝那邊的眼睛的,他想要遮掩,也是不可能的。
他也擔心,如果傅雁聲真的被利用了,這可是把剛從大漠逆賊漩渦中摘幹淨的他,又拖了進來啊。
閻尋深深呼吸了一口氣,現如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出有利證據,證明傅雁聲是真的絲毫不知情。
想到令他頭疼的錦司司,他眼底湧上了無盡的厭惡。當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何必整這些動搖國之根本的蠢事來。真是又自私又蠢笨。
又過了兩天,事情終于真相大白。
代表傅家堡、傅雁聲的那個交易私印,是錦司司那邊的人偷盜所得,然後冒充傅家堡定制刀劍弓羽。而留在傅家堡的,卻是個以假亂真的。
而這個偷偷摸摸在自己農莊裡弄兵器的富商,卻隻是見财起意的小人,被錦司司利用罷了。
傅雁聲不知道,閻尋又為他抹除了一個緻命的危險。
此時閻尋還跟京城來的人求情,求他日後回京後,務必将事情原原本本禀告皇帝,傅雁聲是真的無辜被牽扯的。
那人是個嘴巴毒的,他扯過閻尋用裡握着的賬冊,冷漠矜持地道:“閻大人不必憂心我隐瞞實情,我定會一字不差地說與皇上聽。”
閻尋看了一眼那賬冊,心裡無奈卻也隻能抱拳,“多謝。”
因為證據确鑿,閻尋将路南縣某三十戶商戶人家全部關押起來。其中兩個戶主通敵禍害朝廷百姓,以~叛~國~重罪,判其死刑,家眷全被流放北荒;另有十個被判流放,家财被抄沒,家眷隻帶着媳婦嫁妝發放原籍鄉裡;十三人被判入牢十載,罰銀兩萬兩;餘下五家則是被罰銀一萬兩。
被罰銀的,都是罪行較輕的商戶,家中雖有銀子,可一下子掏出一萬兩萬的,也是傷筋動骨的。
至此,閻尋上任第一把火,竟是鬧出了這樣大的動蕩。這是路南縣幾十年來,第一樁大案,還是涉及朝廷百姓的大案。
一時間,沒有人敢小瞧他,更不敢有小動作,就怕他不管不顧地将他們逼到絕境去。
他的外号坐實也因此坐實了。那些小人是怨與怕的,而對于百姓,卻是敬又怕的。
路南縣一切順利,而此時的府城,進展卻是沒有這般的順,甚至可以說,是陷入了泥潭之境。即便有閻尋審訊那些要犯所得的口供相助,也并不能對府城擒賊有任何的幫助。
原因是什麼?府城幾個富戶,一夜之間,在監視的人眼皮底下,全部消失不見了。剩餘的那些人,卻是一點有用的東西都不知道。抓誰去?
最後還是有人來報,說是城郊一處小莊子裡,有陣陣惡臭傳出。當地裡正帶人去查看後,差點被吓死。
無他,屋裡廳堂裡,橫七豎八地躺了一地發臭的屍~體。
府城的刺史大人姓鄧,四十多歲的人了,看到那個場景,卻是當場暈了過去。
他們查來查去的,最後隻是查出,這些人就是那些個富商的仆人。
至此,所有線索都嘎然而止。即便他們有懷疑,卻苦于無證據,這案子成了無頭公案。
而閻尋收到來信,直接就将懷疑目标鎖定錦司司。隻是,天下之大,錦司司的人又狡猾如狐,他實在是不知從何處找起,所以,他也隻能含恨将此事放下。
“芝芝也是被你害的,現如今延州府也這般光景,都是因為錦司司。總有一天,我定要将她繩之于法!”不然他如何跟芝芝交代,跟延州府百姓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