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王遠行跟着魏文侯走了,提着一杆槍,亦步亦趨跟着這個半路師兄進了冀州駐軍。
然後才發現,魏文侯诓他。
兩個人步行從河北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一路進了津城,累死累活,路上半個饅頭分着吃,一個餅子掰開嚼。
有一陣子路上沒有客棧,更沒有人煙,深山老林裡邊,土匪倒是沒碰見,碰見了狗熊,被追的滿山亂竄,最後在樹上過了夜。
等兩人到了都被折騰的不輕。
這也是王遠行第一次知道,很多人套不起車,更多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險,帶着幹糧和鞋子徒步走過去。
這也是魏文侯這麼些年沒有回山上看看的原因。
王遠行難言這個認識有多麼的震撼,他自小跟着常青章遊曆四方,自以為見過人間疾苦,可是如今自己親身走一遭,才發現“書生誤國”四個字竟是真的。
常青章稱得上是名士,王遠行幼年時确實帶着他四處走過,可是都是别人套車去請,好吃好喝,安排住處。
他所謂的見過些許世面,曾經遊曆四方,也不過是十歲前像串親戚一樣的走動。
王遠行從不知道,人的遺憾是因為沒錢。
這段長途跋涉把王遠行走得越來越沉默,魏文侯差點以為他嗓子眼長在腳上,走多了張不開嘴。
等倆人到了,魏文侯帶着王遠行剛見到千戶長,王遠行的槍就被那千戶以檢查為由拿走了。
那杆槍是臨走時跟安沉陸交換的信物。
王遠行覺得不對想要拿回來時,那千戶卻說:“誰見你的槍了?這是我自來就用的。”
魏文侯有些看不下去,但軍中等級森嚴,他單打獨鬥這麼多年,仍然是個小小百戶,實在沒敢頂千戶,隻是喊了一聲:“千戶……”
王遠行想不到軍中竟然如此無恥,一時情急,敗了事。
“此乃趙王世子之槍,你多大的膽子!”
那千戶聞言看都沒看,嗤笑一聲,連個眼神都懶得給。
跟着魏文侯這個小小百戶來的,能有什麼來頭。
王遠行一時情急,上手去奪,那千戶到底出身行伍之間,反應奇快,一轉身讓王遠行撲了個空。
王遠行轉臉卻看到了魏文侯惶恐的神情。
于是他收回了手,沒有再去拿那把長槍。
王遠行大可以亮出身份大不了當不成兵,可魏文侯一個小小百戶,今天若是因為他得罪了那個千戶,恐怕難以再往下混了。
他不能讓魏文侯為難。
王遠行愣了一愣,忍了又忍,最後老老實實的跟那個千戶拱手說道:“大人,是我認錯了,多有得罪,您見諒。”
千戶得意的提着那杆槍走了,臨走還要說一句:“算你識相。”
魏文侯頗為詫異,王遠行看起來年少輕狂,竟然這麼舍得下臉面。
王遠行隻是無奈,他不是不通人情的榆木疙瘩,魏文侯打拼多年不易,今天要是因為他那一杆槍得罪了上邊,這就叫恩将仇報,再貴重的槍也比不上别人打拼半生的成果。
初始的風波很快過去,王遠行一看就是良家子,不過月餘,在軍中很快展露了一點頭角。
主要是王遠行那手劍耍得實在是極其漂亮,即使是長槍也能舞得潇灑快意,引得叫好一片,頗得參将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