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高危能源适配指南 > 第36章 第三十五章

第36章 第三十五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古斯塔夫·馬勒 (德語: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李小燕:《馬勒永久篇章之《D大調第一交響曲——“巨人”》 》,《藝術品鑒》2017年3月1日 )”,浪漫主義音樂晚期著名的作曲家及指揮家。出生在一個猶太人家庭,幼時居住在位于奧地利的卡裡什特(今屬于捷克共和國)地區。馬勒自小才華橫溢,六歲時首次登台演奏鋼琴。八歲時,他已開始教授鋼琴課程,赢得了贊譽。十五歲時,他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專攻作曲和指揮。

在1875年,他順利被維也納音樂學院錄取,師從胡裡奧斯·阿布斯坦學習鋼琴,之後他踏入了維也納大學的大門。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首哀歌,這是他為了參加歌劇比賽而嘗試創作的。馬勒後來将這首作品改編成了一部合唱作品。然而,他的初次嘗試并未成功,但他并未因此而氣餒,反而将目光轉向了指揮家這個領域。

馬勒自二十歲起開始指揮工作,先後就職于巴達哈爾夏季劇院、萊巴赫城市劇院、德國卡塞爾皇家宮廷歌劇院等多家大型劇院,後又擔任了匈牙利布達佩斯皇家歌劇院的院長。在漢堡歌劇院任職期間,他會在斯坦恩巴赫度過夏季,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少年魔法号角”和《第一交響曲》便是在這段時間裡完成的。他的職業生涯充滿了豐富的音樂之旅,這不僅體現在他的指揮工作上,也體現在他夏天的作曲時間。他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廣受贊譽,而且至今仍被廣大音樂愛好者所喜愛。這就是馬勒,一位在音樂世界中留下了深遠影響的指揮家和作曲家。

在1897年的初夏,馬勒獲得了維也納宮廷歌劇院正式授予的首席指揮的榮譽。歌劇院在同年五月舉行了馬勒的首場演出,曲目是瓦格納的《羅恩格林》,這場演出以其獨具匠心和才華橫溢赢得了觀衆的熱烈掌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馬勒,這個步入中年的人,以他的執着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維也納歌劇院的舞台,并得到了這份榮耀。這部莫紮特的《魔笛》的成功演出,無疑證明了馬勒的天賦和卓越才華并非偶然,而是他無數次鑽研和努力的成果。同年晚些時候,馬勒成為了劇院的音樂總監和院長,這為他在藝術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權威。在這一年,出生于猶太家庭的馬勒決定改信天主教,目的是能夠保住他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所擔任的藝術總監一職。此後十年,他堅守在維也納,以指揮為主要工作,每年在打理歌劇院上就用去了九個月的時間,剩餘的三個月,他會在位于麥亞尼希的沃特湖畔屬于他的一棟小房子裡進行創作。即使花在創作上的時間較少許多。他也順利地完成了第二至八号交響曲的創作。1902年,馬勒由于患上嚴重的心髒病,不得不卸任他在維也納歌劇院擔任的職務。更令人唏噓的是他在維也納嘗試演奏他較為新穎的作品,卻會被衆多反猶太教主義的媒體抨擊。直到八年後,馬勒《第八交響曲》的成功首演才使他創作的作品被大衆所接納。遺憾的是,在《第八交響曲》之後的作品卻再也未能在他生前公開演出。這段經曆充滿了挑戰與困難,但馬勒從未放棄。他的堅韌與才華最終為他赢得了人們的尊重,他的音樂也成為了永恒的經典。這是一個關于一位非凡音樂家如何在逆境中堅持自我、追求藝術的故事,引人深思。

自1898年起,馬勒将指揮的工作轉到了前任指揮剛辭職的維也納愛樂樂團,自此之後他側重于在劇院诠釋理查·施特勞斯、德沃夏克和布魯克納這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兩年後,他率領樂團作了巡回演出,并在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廣受好評。又兩年後,馬勒迎娶了他的妻子阿爾瑪·辛德勒,同年他們的女兒降生。1903年11月,馬勒前往了荷蘭,與多次熱情邀請他的著名指揮家威廉·門格爾貝格交流自己在指揮中的實踐與獲得的感悟。這次交流之後,馬勒順利完成了他的《第六交響曲》,這部作品在三年後的5月成功首演,在之後的6月,受到激勵的馬勒還初次定稿了《第八交響曲》。在第六至第八交響曲的創作之間,馬勒還寫出了《亡兒之歌》這一聲樂套曲并成為了“音樂創作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該協會由策姆林斯基和勳伯格創建。

然而平順的生活并未能持續太久,1907年,紐約日益嚴重的反猶太攻擊使馬勒感到窒息。與此同時他隻工作了一個季度的位于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職務,也因他人而被暫停。幸而一年後,新成立的紐約愛樂樂團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頂着這樣的壓力,他完成了《第九交響曲》以及歌曲-交響曲《大地之歌》。

1911年,他開始了又一次美國之行,但病況卻嚴重起來。為完成他的心願人們送他回到了家鄉。同年5月18日,在鍊球菌侵蝕下,他在奧地利的維也納永遠合上了雙眼,未能完成的第十号交響曲成為了他生命中未盡的遺憾。他的靈魂最終歸宿在了維也納格林清墓園,那裡成為了他的最後安息之地。

馬勒在繁忙的指揮工作之餘,并未放棄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他的代表作包括《第一交響曲“巨人”》《複活》等十部交響樂,以及一系列動人心弦的聲樂套曲,如《少年魔法号角》《遠行者之歌》和《亡兒悼歌》。此外,他還創作了歌曲-交響曲《大地之歌》等作品。馬勒的創作思維宏大,作品篇幅龐大,每部作品都像是一座巍峨的山峰,值得我們去攀登。十九世紀末葉資産階級藝術家們破滅的烏托邦理想和崩潰的人道主義世界觀在他後期的作品中得以反映。這些作品飽含了馬勒對受剝削的大衆的恻隐與共鳴,像是一股清泉湧出,讓人們感受到作曲家内心的深深情感。

馬勒這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指揮工作。這份工作使他對于音樂的理解比旁人要深刻得多。在自由的浪漫主義音樂的吸引下,他所創作的作品也滿含對自然、哲學、文學、民族音樂和神秘主義的熱愛。馬勒在創作中善用龐大的樂隊編制來使音響達到輝煌的效果,豐富多變的和聲色彩及配器手法使作品中的音色特别又不突兀。然而,因信仰而受到的攻擊,使他的生活中不斷遇到坎坷與磨難,以至于他隻能在作品中抒發對死亡充滿的懼怕和對生命的渴望,這些難以用文字表達的情感使他的音樂語彙變得新穎且色彩斑斓。他作品中交替的大小調式,豐富的配器手法以及依托和聲技法造成的遠關系調性變換,都讓人們感到驚訝和好奇。馬勒就如同連接19與20世紀的橋梁,既承接了前者傳統的作曲技法,又為後者打開了現代音樂的新篇章。他的音樂猶如一條寬廣的河流,将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巧妙地連接在一起,他的作品無疑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重要标志。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