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提前開學。
早上八點,唐嘉霖去學校,走路隻用五分鐘,遂她對陸聞江道:“我自己去就行。”
陸聞江:“我在家也沒事。”
于是兩人一起出門,在早點攤上吃了早飯,慢悠悠前往學校。
停在校門口,陸聞江看着她:“進去吧。”
唐嘉霖嗯了一聲,往前走幾步,突然回頭,見他還站在原地,擡手揮了揮:“放學了我馬上回來。”
陸聞江失笑:“中午帶你去吃好吃的。”
燦爛笑容瞬間綻放,唐嘉霖對放學更加期待。
陸聞江目送她進入校園,轉過彎消失在教學樓後,才準備離開,身形忽然一頓,有種自己在養女兒的荒謬錯覺。
唐嘉霖還覺得荒謬呢,她一個大學生,居然要重讀高三,誰有她命苦?
高三教學樓下的公告欄裡貼着班級名單,高三會按照成績再分一次班,兩個文科重點班,兩個理科重點班,九個普通班。
原身以前在文科重點八班,現在還是八班。
唐嘉霖有點慌,怕從八班之光變成八班之恥。
邁着沉重的步伐走進教室,裡面已經坐滿了一半的人,三三兩兩地說笑。
一圈掃下來,好幾張熟悉的面孔,都是以前的同學。
今年296萬人參加高考,大學包括大專錄取的隻有62萬人,高考平均錄取率才21%。
這所高中平均線都到不了,小縣城教育資源貧瘠得可憐。
每年都有大量學生無緣大學,大部分人就此放棄,少部分人選擇複讀,希望有朝一日魚躍龍門青雲直上。對于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高考是唯一的登天梯,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無意間和一個紮着麻花辮的姑娘對上視線,唐嘉霖翻了翻記憶,以前的同學,好像叫範秋麗。
範秋麗熱情邀請:“我邊上沒人。”
唐嘉霖走過去。
終于遇到個相對熟悉的老同學,範秋麗殷勤拉開凳子:“咱倆又成同學了,都是考砸的倒黴蛋。曉得一個學校都考不上,我第一志願就填大專了,我的分數上大專還是可以的。”
要早知道會落榜,估計原身也會填大專。有大專可以上,唐奶奶走的時候會更安心,原身也不會絕望自殺。
可千金難買早知道,唐嘉霖壓了壓情緒,說道:“誰也想不到的事情,這一年好好努力。”
範秋麗用力點頭,她爸說了,明年要是再考不上大學,說什麼都不讓她再複讀了,讓她跟表姐去南邊打工。
有一搭沒一搭聊着天,教室漸漸坐滿。
九點差五分鐘,班主任來了,還是原來那位班主任潘老師。
因為教學成績出色,潘老師常年帶高三重點班,而不是像其他老師那樣,帶完高三帶高一,把高一帶到高三後再去帶高一。
“……玩了一個暑假,都收收心。你們是高考生,以後怎麼樣就看這一年的努力程度……”
聽着潘老師的苦口婆心,範秋麗忽然想起了她女兒,是她們同班同學,便低聲問唐嘉霖:“夏思甜應該是考上了吧?”
唐嘉霖搜了搜記憶:“考上了。”
範秋麗羨慕:“哪個學校?”
唐嘉霖搖頭:“不知道。”
範秋麗奇怪:“你倆不挺好的?”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唐嘉霖:“高考完就沒聯系了,向潘老師打聽錄取情況時順口問了問,才知道她考上了,當時自顧不暇,哪有心思多問。”
範秋麗理解地點點頭。
鼓舞完士氣,潘老師道:“拿了錢的同學,上來把學費交一下,從第一組開始,從前往後一個個來。”
唐嘉霖上去交學費的時候,說明情況:“潘老師,我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不想住校了,住寝室休息不好,影響白天的學習效率。”
之前報名複讀時,原身申請了住校。
潘老師有點為難:“床位給你留着了。”
唐嘉霖商量:“那我住宿費照交,中午去寝室休息,晚上不住,可以嗎?”
潘老師沉吟兩秒:“行吧,待會兒我寫個條子,你交給生活老師。”
唐嘉霖:“謝謝老師。”
潘老師和顔悅色鼓勵:“這一年好好努力,别灰心,以你成績正常發揮能考個不錯的大學。”
唐嘉霖點了點頭,走回座位上。
交學費的人不到一半。
一學期學費雜七雜八加起來一共278,住校生還要交住宿費50,複讀生要交學籍費100。
不是一筆小錢,很多人家拿出來都有些吃力。
潘老師見怪不怪,收學費年年如此:“回去和家長說一下,盡快交上來,不然老師也很為難,學校會一直催。”
沒交的同學低着頭,不敢對上老師的眼睛。
潘老師沒有多說,讓所有人去走廊上,男一隊女一隊,從矮到高排列,分配座位。
唐嘉霖在女生裡屬于高個子,坐在了倒數第二排,同桌是範秋麗,排隊的時候,她悄悄挪了下,于是兩人分到了一起。
範秋麗心裡美,新同學都不認識,老同學都不熟,也就和唐嘉霖稍微熟一點。而且她成績好,自己可以請教。
“……今天就到這,通校生回家,住校生要買東西的趁着今天去買,明天就不能出學校了。”潘老師話鋒一轉,扔下一枚深水炸彈,“差點忘了,我和各科老師商量了一下,明天我們組織個開學摸底考,上午考兩門,下午考兩門,晚自習再考兩門。時間有點緊,早上七點開始考試,千萬别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