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不會太麻煩郁明了。小花年歲還小,坐不住,又是女娃娃,我本想她認個字就行了。”
當今大多數人還是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那一套,願意收女娃進學的學館本就寥寥無幾,願意送女娃進學的人家更少。平頭百姓家中,像王嬸這樣希望孫女可以識字的阿婆更是無多。
郁明雖知道自己娘子這是又起了逗弄王小花的心,但他還是認真道:“進學不隻是為了識字,更是識禮。年歲越小,越該識禮。王嬸也不必怕我麻煩,小花性子好,娘子喜歡她,我也樂得教她。”
王嬸早年失夫,中年失子,獨自拉扯孫女,王嬸從不覺着老天有眷顧過她。直到他們夫婦倆搬到她隔壁。不僅給了她銀錢多活少的活計,夫婦倆更是對她孫女甚好。王嬸覺得老天終于開眼的同時也對他們感恩戴德。
“小花還小呢,這些時日難得有了小雲這麼一個玩伴,再過些時日,過些時日我定然将她送去。”
王嬸雖說着是小雲陪着小花玩,但實質上是誰陪誰,大家心底也都有數。
馮十一這才恍然記起,她忘了小雲的存在了。沒了王小花,她還得花心神管她。如此一想,還是讓王小花再散漫一些時日吧,隻要她不再破壞她的好事。
告别王嬸,夫婦倆繼續往學館走。郁明看着身側面含淡笑的人無奈道:“娘子怎麼總逗弄小花。逗急了她,隻怕她又得哭。”
馮十一:“夫君不覺着小花着急的時候很有意思嗎?”
郁明回憶,卻想不起太多王小花的模樣。他腦中都是她逗弄王小花時,那狡黠随性的模樣。
自一年多以前,他初見她逗弄王小花那次,便留下了印象。從那起,偶爾在路上見到王小花,他都會不由頓下腳步,看看王小花的身後,會不會跟着她。
她出現的次數很少,但每一回他都會駐足停留。看着她又把王小花逗的急眼,露出滿意微笑,他也會随之一笑,随後搖搖頭離開。
一月,兩月,三月,不知何時他開始期待見到她。大半年前,她消失了許久。許久未曾在鎮子上見到她的他鬼使神差登了藥鋪的門,那一次他雖然見到了她,但她臉上再無閑散笑意,而是白着臉吐着血。
見到她吐血那一幕,郁明說不清道不明心頭一緊。又過了幾日他又一次在王小花身後看到了她,她還沒逗弄王小花呢,卻又一次背着人吐了血。
再後來,便是她入水救她。還沒上岸,隻是攬着她的腰肢,郁明心中就騰起一個念頭:他要娶她。
許是因為她拖着那樣的身子還下水救他讓他動容,亦或是男女授受不親,他們一同入水,他已經壞了她的清白。更或是其他的……
郁明理不清,至今都理不清到底因何想娶她。他隻知道自己要娶她。
把渾身濕漉的她送回家後,郁明換了衣裳就找了牙子購置院落。在知道如今這座院子隔壁住的是王小花時,他沒有猶豫就買下了。
這院子如今看來也買對了,時隔多年,他又感受到什麼是家。
沒有朱甍碧瓦,沒有畫棟雕梁,沒有侍從環繞。隻有一座小小宅院,身側有個她,有個熱鬧的鄰裡,這便是一個家。
牽着她的手,郁明心底充實。
那兩張告示貼在告示欄已有大半月,日日接送她都會路過告示欄,但郁明目不斜視,從不停留。
往事已過,多看隻會多思,而他不願多思也不願再回頭看了。
到了學館,學生還未到,郁明把她安置在了書房。
“書房裡有書,對面茶樓茶點也不錯,娘子若是在書房呆着無趣,也可以去對面茶樓坐坐。”
曾經是茶樓常客的馮十一哪能不知道對面茶樓茶點不錯。但她眼下隻能佯裝自己不知。
“夫君安心講學便是。我四處轉轉,不會無趣的。”
在藥鋪二樓一坐可以坐一日的馮十一,不知為何,在滿是書的書房裡坐着,怎麼都覺着不得勁。
沒坐一會,她便出了書房。學館裡,他在專心講學,講學時的他散去了平日裡的溫和,面孔嚴肅不苟言笑,很是清冷。
正是他這清冷模樣使得馮十一決定留在竹溪鎮,也使得她想金盆洗手,想有個清白身份,可以成個家。即便這過程很艱辛,也讓她付了許多,但她覺着挺值的。
馮十一倚靠在柱子上,看着他講學。比起她識字時隻會使她昏昏欲睡的夫子,他的聲音清冽,讓人提着神的同時還會不由沉浸其中。
本隻是想看看他,結果還聽進了一些學識的馮十一不由感慨。她的夫君,可真是個極好的教書先生。
她就這麼倚在外間,郁明雖在講學,但怎麼能不注意到她。郁明克制着自己不去看她,好不容易講完一篇文,郁明放下書向外間走去。
剛跨出門檻,就看到忠平邁進學館。
忠平見到馮十一也是一愣:“娘子怎麼在此?”
馮十一也扭頭看他:“你不是在藥鋪嗎?怎麼來了。”
忠平臉色未變,很是自然道:“那孩子還昏睡着,我無什麼事可做。便想着來取幾本書打發打發時間。”
馮十一哦了一聲,郁明走了出來。
“書房書甚多,你要取什麼書?”
忠平撓撓頭:“要不先生幫我一道尋尋吧。”
郁明點頭:“娘子在此幫我看顧下學生,我去去就來。”
馮十一點頭:“夫君去吧。”
馮十一理了理衣裙踏進學館,再次聽到了異口同聲的師娘好,另一頭,主仆倆也踏進了書房。
書房門一閉,忠平也再無方才的消散模樣。
“先生,我今早去過義莊了,薛氏夫婦倆,那薛氏娘子确實是自缢身亡沒錯。隻是薛大郎,身上創口雖多,但緻命傷在頸部。一刀封喉,傷口簡單利落。不似一個普通婦人能造成的。”
郁明沉了臉:“那孩子呢?醒了嗎?”
忠平搖頭:“還未醒。”
郁明:“找處宅院,把那孩子移出來。不管他傷從何而來他不能再呆在藥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