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呆了兩天,周遙川發現這裡到處都是人。
除了暑假、新一線省會城市、交通便利、景點衆多等buff疊加,還有亞運會的風也吹了過來。
不管是遊玩,或者是坐公交、吃飯之類的日常,難免碰到人擠人的排隊。
路過網紅景點和餐廳時更是避不開人山人海,哪怕路過,也會受到波及。被大喇叭吵得耳朵疼,或者被推搡的人群擠一下,體驗感都下降不少。
周遙川重新整理了行囊之後準備趕緊離開。
他幹脆租輛車,在去往舟山海邊的路上逛逛沿途的城市與鄉村。
紹興這座寶藏小城也沒能幸免于洶湧人潮。
這裡可以說是杭州的後花園,甚至有地鐵能直通過來。交通方便,河道遍布,船行其中,相比較快速發展的城市,生活節奏更為緩慢。
但架不住旅遊團和人群的來往,染上了些許喧嚣與網紅商業的氛圍,讓周遙川下意識地想避開。
本該去魯迅故裡瞻仰前人,門口的隊伍竟已經排出好幾百米,與前去沈園的人們,在烈日炎炎下幾乎融化為一體。遊客的熱情潑在人與人之間的陰影下,留下一地來不及蒸幹的汗水。
周遙川不由暗暗納罕,上學的時候也都是寒暑假出行,那時候爬個山,逛個街,好像都沒那麼多人。
說不定是這些年都沒能出門,報複性旅行的結果。
亦或許是選擇旅行的人變多了。
繞過人多的街道,周遙川開着白色小車一路向東,進入甯波市。
暑假的南方基本都是濕熱的,蒸發的熱氣讓視野變得扭曲,人在外面走一走就得渾身大汗。
周遙川逛了寺廟、公園、美術館,還去到《三體》拍攝地之一的甯波博物館,慢慢地逛着這座城市。
相比較暑期格外熱門的杭州和紹興,甯波的人雖然多,但工作日時的地鐵上還會有座位,景區之外的地方也還算清淨,生活氣息濃郁,倒讓他喜歡上了這裡。
路上的人才介紹所在招募海員,咖啡店主在門口小黑闆上畫了白白的湯圓,交警在教育逆行騎車的人。
似乎和熟悉的城市有些微妙的不同。
來一份甯波老三鮮就米飯,或點上有皮皮蝦和鱿魚的黃魚海鮮面,或來份蔥油海瓜子與小黃魚雪菜湯,炸桑葉與鲳魚燒年糕,蘿蔔苗燒豆面,芋艿炖肉和甯波烤菜,不餓就來碗甯波湯圓……一連三天都不帶重樣。
海鮮也好,經典菜也好,都很有當地特色,周遙川在北京極少能吃到。
再向東便是舟山。
到了舟山就有了渡口與海。
旅舍老闆曾經告訴他,舟山沿岸的海水不好看,都是入海口的泥沙。想看藍色的海,要麼出海,要麼再往南去象山,在象山的漁村還能體驗到漁民的風土人情。
哎,如果喜歡小動物保護,可以順便去一趟金塘鎮,島上有個水獺的研究站,水獺可是國二。
開上金塘大橋跨海而過,便進入了舟山地域。
舟山市由群島組成,若幹跨海大橋将幾個大島相連,想去到其他小島,仍然隻能坐船。
如他所料,夾雜着泥沙的渾濁的水流撲打在岸邊,甚至與海水形成了十分明顯的分界線。
大小船隻在水上慢慢航行,時不時發出汽笛的聲響。
周遙川在港口附近眺望半晌,回過神來,先找個地方住下。
這幾天的太平洋上有台風,外海風浪大些,出海或有危險,就在朱家尖、普陀山之類的近處走走吧。
作為一個在廣東生活過幾年的人,台風在夏天也算是家常便飯了。隻要别太大,都不叫事兒,說不定還能在小區裡撿到生蚝。
“海天佛國”普陀山人流如織。周遙川雖然不信佛,卻也預約了這裡的門票,坐輪渡來到景區内。
五台、峨眉、普陀、九華并稱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上寺廟衆多,有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等,香火鼎盛。
他謝絕了兜售香燭的婆婆,随遊客們拾階而上,偶爾向人少的岔路拐去,聽蟬鳴,聽梵唱,也不知道進到了哪座寺廟,隻見得各個殿内彌勒笑坐,金剛怒目,菩薩慈祥。
俯首是磨損的蒲團,仰頭是參天的古樹,唯有佛像莊嚴慈悲,望向世間普渡衆生,亘古不變。
黃牆青瓦入林庭,梵呗聲聲誦妙經。
穿着僧衣的僧人雙掌合十,神情平和,嘴唇輕微開合。
跪在佛像前的信衆腕上纏着佛珠,虔誠喃喃,拜了又拜,請三支心香敬佛、法、僧,在爐中點燃,揮去明火,四方拜過,才遞入香爐。
走過一段茂林蔭蔽的石階,豁然開朗,近二十米高的南海觀音像十分威嚴,在高台上金光熠熠。
周遙川駐足合十,神情肅穆,深深一禮。
心中所想的是三條祈願。
父母家人在另一個世界無憂無慮,餘生順遂不再遇人不淑,世上良善之人皆有善報。
其實“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對周遙川來說實在是太過戲劇——他的父母明明是很好的父母,卻被意外奪去生命。
他這輩子沒做過什麼壞事,卻要驟然遭遇這樣的辛苦。好在否極泰來,如今也能順從心意,從北京一路來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