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山村今天很是熱鬧,住在村尾靠山邊的石家大兒子娶夫郎,他家和别人家不一樣,大兒子都二十二了,才說了這門親,村裡好多人都過來湊熱鬧。
秋桂花在新人房裡轉了又轉,床鋪被褥撫了又撫,一遍遍确認沒有不妥後,還是不放心,左右摸摸看看,總也停不下來。
旁邊的人笑着說她:“我說桂花嫂子,快歇歇吧,青越小子成親,你是真了了一樁心願吧。”
“那是,自從事定了,我這身上可是輕快多了。”秋桂花樂呵呵的轉身回道。
“這今天辦席,真不喊那房的過來,好歹是越小子的奶奶和大伯,血緣至親呢。”開口的婦人磕着瓜子,話語間并不見有多真心,挑眉弄眼,到是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模樣。
秋桂花眉頭一皺,想着今天是兒子的好日子,才忍下沒發作,撇嘴道:“妹子,我跟你說句真心話,我現在聽到他們還不住的想抹眼淚呢。活了這麼些年,這十裡八鄉,你們大夥兒瞧瞧,還有第二個這樣的人家嗎。”
說起秋桂花的婆母,在這附近可是有着“赫赫威名”。老太太一口氣連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石準,二兒子就是石家老漢石頭,小兒子叫個石塊,光聽這名字也知道偏心誰了。
旁人也道奇了怪了,都是兒子,也沒有誰缺胳膊少腿的。怎麼這大兒子就如珍如寶,嬌生慣養,還花了大錢送去學堂讀書識字。這剩下的兩個兒子倒像是家裡長工似的,還是不用給錢的那種。兩兄弟那是家裡忙活地裡打轉,閑時還得出去做工,供大哥讀書,供家裡吃穿用度。
世人重孝道,又是自己親大哥,沒辦法也隻能忍下去了。
後來兄弟三人長大相繼成了親,秋桂花打一進門就嘗到了自家婆母的厲害。每日稀薄的菜湯,便是多喝上兩口,那老太太就開始哭天抹淚的叫喚,不知道的還以為她這個兒媳是有多貪嘴呢。
連着家裡的雞蛋,老太太那是扣住扣的有數的,她自己吃得,大房的人吃得,其他人吃不得。到底秋桂花那時年紀輕,臉皮薄,隻能受着,隻字不敢多言。
直到秋桂花連着懷了幾胎,一個也沒留住,悄悄去看了大夫,才知曉,她這是身體虧得太厲害了,保不住胎。也是自那以後,自家漢子像是開了竅,會偷偷的弄點吃的,悄摸的給她補補,但到底虧的太厲害,過了好幾年才有了石青越這麼一個孩子。
不過要比起她那苦命的弟夫郎,秋桂花好歹還有命在。
石家老三石塊就比石老漢小了歲半,原本他們成婚之後,就該給他張羅親事了。
隻是石家前面隻有大兒媳婦進門的時候,還沒什麼。自從秋桂花嫁進來,那石老太太開始早早晚晚的吊嗓子。雖說出來埋怨是二兒媳的不是,但久而久之,周圍誰還看不出點門道來。家境又不是說真有多殷實的,附近誰家還敢跟她結親,加上老太太再不上心,拖着拖着石塊就二十往上了。
還是石塊自己有出息,尋摸了門道,上外頭掙錢去了,第二年就帶了個夫郎回家。想起這個弟夫郎,秋桂花還是覺得亮眼,鄉下真真少見生的這麼好的人。
那時石老太太還大吵了一陣,不為别的,就這哥兒是石塊花錢買來的,老太太自是剝皮挖肉的難受。
還有就是…秋桂花每每想到無意間聽到的話,都忍不住啐上幾口。原來那老太太鬧騰的原因,更多是覺得大兒媳被比下去了,那大兒媳可是她為寶貝兒子精挑細選的。她覺得老大都沒有,憑什麼小兒子得一這麼好的。
結果那個年,鬧的石塊沒待上幾天就帶夫郎出去幹活了。後來到底是錢的面子大,老太太看着石塊每次回來上供的銀錢,才漸漸不鬧了。
後面甚至還笑吟吟勸石塊把夫郎留在家,免得跟他出去在外頭受苦,這可不是老太太好心,她隻是覺得石塊會把錢扣一部分給夫郎,不全部上交給她這個老娘罷了。
石塊每次也都打岔過去,有二嫂秋桂花這個現成的例子在,他怎敢留夫郎一人在家裡這個虎狼窩。
直到夫郎有孕,石塊才送回家,他原本是想留在家裡的陪着的,但一想孩子出來花銷大,這又有月份在呢,還是出去再掙兩個吧,沒想到這一去竟是天人兩隔。
從那以後,秋桂花就感覺石塊就沒什麼人氣了,熬了一年,看着石青川會走路了,就跟着夫郎去了,之後秋桂花就把孩子抱回自己屋養了。
等到孩子長大,大房那邊自然還得老太太疼惜。他們這裡石青川娶妻,石青越還未娶親,老太太便逮到這個剛過門的孫媳,時常拉過去立規矩。第一個孩子懷着有七八月了,都給磋磨掉了。看着已經成形的孩子,石家兄弟都氣瘋了,還是秋桂花好容易拾起理智給拉回來的,怕萬一他兄弟二人激動之下做了什麼,是要遭罪的。
但她不能讓她的孩子再步她的後塵,無法,她舍了這張老臉,跑到村長家,一進門就哭的昏天黑地的。這孝之一字太重,壓的他們都要活不下去了。
長輩尚在就要分家,原是要被戳脊梁骨的,但開口的不是石家兄弟,而是秋桂花,她雖然是當人兒媳的,可年紀快有半百之數。再加上這些年,他們家裡過的什麼樣子,不說村裡人就是方圓幾裡内的人,話語閑聊,也知道的清楚,吃不飽穿不暖還累去了幾條性命。
最後村長也是實在不忍心,帶着裡正過來做主分家。又吵吵嚷嚷好些天,期間石家老太太哭天搶地的又是要碰頭,又是要上吊的,最後活扒了他們一層皮帶着血肉,隻把現下住的老屋分給他們單過。自己則拿着銀錢,賣了田地,帶着大房,去城裡過日子了。就是這老屋也是看裡正在旁邊,加上實在年歲久遠,才留給他們的。
當時他們家沒錢沒地沒吃的,幸而石青越此前就自己摸索着上山打獵。雖然勉強隻算個半吊子,他們這邊的山勢也不好,但就是打的這些小東西,家裡也是靠它才漸漸好起來,後面一家人又齊心努力,慢慢才置辦了些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