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大巫 > 第13章 第十三章 痼疾

第13章 第十三章 痼疾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白岄已起身向外走去,星星的光輝落在她肩頭,照亮了那些細碎的綠松石。

白岄擡頭看向夜幕,距離上次觀星已經過去了一年有餘,如今的夜幕上正挂着明亮的參宿和橙色的畢宿,團團的昴宿外籠罩一片雲霧般的影子,西側的地平線上,青白色的天狼正緩緩升起。

原來又是初冬了。

河水寬廣,将西土和中原相隔,唯有隆冬時節部分水面結起堅冰,西土的兵卒戰車才能快速渡過河水,進攻殷都。

武王到了她的身邊,“巫箴當真能溝通神明?”

“王上不想問天命嗎?”白岄并未回答,在殷都從來沒有人懷疑巫師能夠溝通神明,他們隻會認為神明對祭品不滿意,不想理睬地上的臣民,周人的思路确實奇怪。

武王擡頭望向夜空,初看隻能望見最明亮的那幾顆,看久了才發現那些較暗的視野内,滿目滿目都是密密麻麻的星點。

他忽然覺得有些眩暈,不由扶住了身前的欄杆。

周公旦不知何時出來的,站在一旁擔憂地望着他。

白岄從夜空收回視線,今日的星象平穩,群星在自己的軌道上循行,無一脫序,然後她借着星光細細打量了武王,問道:“王上為噩夢所擾?”

她的猜測是對的,噩夢,驚醒,然後是徹夜的難眠,或是再度陷入噩夢、驚醒的循環。

這一切皆來自于多年前的那次殷都之行。

武王并未回答她的話,隻是道:“聽聞摘星台高至百餘尺,常人若從其上躍下,恐怕早已身死。”

這裡是當初文王為觀星所築的靈台,雖未能親見朝歌的那座高台究竟高至幾何,但能以“摘星”為名,想必絕不會低于他們現在所處的觀星台。

雖然巫祝并不算常人,但畢竟也不是飛鳥。若說她當真能呼喚風神前來相助,他們都是不信的。

“王上很想知道嗎?”白岄側過頭看着他,然後擡手指向天幕上的星星,寬大的衣袖從她手臂上垂下,描摹出夜風的形狀,“今夜星光動搖,月有白暈,主明日有風,風從東方來,當攜雨。”

她是巫,觀察天象,記錄星圖,同時預測天氣。

什麼時候起風,什麼時候下雨,進行細緻的觀測和推算後大緻是可以掌握的,千百年來,這是巫師之間的隐秘,他們自有一套方法得出更精準的結果,甚至能用些巧計适當幹預天氣,但不會宣之于衆——于是不明真相的人們将那些東西稱為“神迹”。

周人似乎并不笃信巫師能夠通神,她翻閱了上任大巫鬻子留下的手劄,關于巫術與祭祀的記錄很少,大段都在闡發天地之理、為政之道。

太廟之中還留存有文王蔔筮所餘的甲骨、蓍草和他親手刻下的蔔辭,但武王繼位後便僅僅舉行歲時祭祀,那些祭祀相較于商人的祭祀來說流程太過簡單,顯得對神明不敬。

武王露出了笑意,臉上稍顯生機,“果然是故弄玄虛。”

所以哪裡有什麼神明和神迹呢?就像那些人為操縱所得的兆紋,從始至終都是巫師們的小把戲罷了。

白岄有些好奇地看着他,商人的确很信奉神明,但她也見過許多遠道而來的方伯和諸侯,他們起初并不信神,或是不認可商人的宗教,但當他們被商人的武力折服、親眼見識到“神迹”之後,在恐懼和絕望中他們會比任何人都更希望神明能救他們于苦難。

到那種時候,不管是他們自己的神,商人的神,或者是山川、日月、風雨,哪怕是鬼魂、精怪,什麼都好,都會成為他們的希望。

她從宗廟中遺留的蔔甲記錄中能感受到,文王也曾面對那樣的恐懼和絕望,但他最終在蔔筮中得到了安慰和解答。

“既不信神明,為何還會恐懼?”白岄問道。

“起兵翦商,我等并無恐懼。”武王答道。

“冊封周方伯的祭典,武王與周公也曾出席?”白岄觀察着他們的面色,冷不丁道,“食難下咽,面色少華,乃至噩夢纏身,夜不得寐,是遠來的方伯和諸侯們初次出席人祭後的常見病症,一般認為是由恐懼而起。”

武王不答。

周公旦深深吐出口氣,道:“剝皮瀝血,剖心剔骨,乃至以人脂燒燎祭天,如此暴行,不該恐懼嗎?”

“不過是祭祀之道,因循舊制,并非暴行。”白岄低頭看着自己缺少血色的手,那上面曾沾滿了人牲的血迹,鮮紅、溫熱、黏稠,與用于獻祭的畜類并無不同,“人亦如此屠殺牛、馬、豬、羊、犬、鹿,以獻上天,何曾畏懼?”

“巫箴是巫,居于宗廟,受民衆敬仰,商王厚待,豈能理解凡人的恐懼?”周公旦又道,“如若你從主祭變為人牲,易地而處,還會如此無所畏懼嗎?”

“以巫師祭天從來都是常事。”白岄的聲音仍然平靜,将讓人心驚膽戰的話說得仿佛明天的天氣,“太公沒有說起嗎?我之所以跳下摘星台,是因商王要以女巫為祭,聯絡神明,女巫多是被燒死、或是活埋進祭坑,當然也有砍下頭顱的……如果不想要那樣死去的話,就隻能試試躍下高台,會不會有一線生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