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武帝之後的皇帝是主播知識盲區,隻知道有昭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和永元之隆,昭帝劉弗陵、宣帝劉詢、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章帝劉炟、和帝劉肇都是挺優秀的皇帝,具體多優秀咱也沒細緻了解過,反正漢朝明君多就對了,這裡就不聊了,我們進入第二部分——閑話唐宋。】
被點名的漢朝皇帝們:……
你知道的也不算少啊,怎麼就知識盲區了呢?依我們看你就是懶!
【聊秦漢的時候用的是順序,唐宋咱換個方式,用倒序,先聊宋朝。】
唐朝人:莫名松了一口氣。
宋朝人:心,又懸起來了。
【有一說一,宋朝經濟文化和科技确實都挺繁榮的,不然也不會成為存在感最高的割據政權。具體高到什麼程度呢?主播以前背朝代順序的時候唐宋元明清背得極其絲滑,完全意識不到宋是混進了大一統王朝堆的不和諧因素。】
其他朝代的人:哈哈哈哈!你到底是在誇宋朝還是嘲諷宋朝啊?
宋朝君臣齊齊自閉了,為什麼一開始就是如此直擊靈魂的嘲諷?
【除了祖傳軟骨之外,宋朝可以誇的地方還是不少的。醫學上有“兒科之聖”、“幼科鼻祖”錢乙和“法醫學鼻祖”宋慈,數學上有著名數學家楊輝和秦九韶,藝術上有王希孟和張擇端,還有聞名世界的博物學家蘇頌、“活字印刷術鼻祖”畢昇和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的沈括。】
“沈括?”章惇和趙煦驚訝地對視一眼,是他們認識的那個沈括嗎?
【沈括字存中,杭州錢塘人,嘉祐八年進士,北宋時期科學家、政治家。可以說是世間少有的全才。《宋史》評價沈括“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曆、音樂、醫藥、蔔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著名學者張蔭麟說沈括“不獨包辦當時朝廷中之科學事業,如修曆法,改良觀象儀器,興水利,制地圖,監造軍器等;不獨于天學、地學、數學、醫學、音樂、物理學,各有所創;不獨以文學著稱于時;且于吏治、外交及軍事,皆能運用其科學家之頭腦而建非常之績”。同時,沈括的著作《夢溪筆談》也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1979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将新發現的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星”。】
“雖然之前已經見識過一次後世對百工之技的重視,但再次聽到這種極高的待遇還是會感到很震撼。”趙顼對着王安石感慨。
“再過不久,沈存中的孝期就滿了。”王安石道。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彼此的想法不言自明。
沈括可以被拉出來好好幹活了。
與此同時,正在家看光幕的沈括莫名其妙打了噴嚏。
【除了科學和藝術之外,宋朝的文學也是極其繁榮的,像什麼柳永、範仲淹、晏殊、李清照、秦觀、周邦彥、陸遊、辛棄疾那都是咱的老熟人了,當年上學的時候就沒少背他們的詩詞。還有唐宋八大家裡的蘇轼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和曾鞏,一群成為了必背考點的男人們。想當初主播默寫唐宋八大家的時候總是記不住曾鞏,經常把一些熟悉的詩人詞人混進去占他的位置,還疑惑明明寫詩詞寫得好的詩人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我不熟的曾鞏入選了八大家呢?後面錯多了才後知後覺唐宋八大家是散文八大家,不是作詩作詞的八大家。啊,隻能說感謝曾鞏不愛寫詩,不然我們要背的詩詞量可能就不止現在這些了。】
–
北宋
曾鞏:感謝就不必了,我比較希望你能記住我的名字。
趙顼:朕的朝堂還真是卧虎藏龍,居然滿朝都是名揚後世的大文學家和科學家。
–
唐
“宋朝的文化确實繁榮。”李世民算是對那句“華夏文化造極于趙宋”的話有了點實感了,“後世人隻是憑借記憶随口一提就能說出這麼多人,那她沒記住的呢?估計更多吧?”
【要說宋朝文壇巨擘,那必然得數蘇轼,東坡居士論詩與黃庭堅合稱蘇黃;論詞直接開創豪放詞派,與辛棄疾合稱“蘇辛”;論散文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論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論畫也是該領域的一代重要人物。總之用一句話形容就是:非常之優秀!】
滿朝文武将目光投向蘇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