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對了,這篇小說你是打算用真名發表,還是用筆名呢?”
大梁之前的朝代,寫話本子的多是落魄書生,在主流的士人圈裡,多少有些被看輕,是以九成九的話本子寫手,都會為自己取個筆名。
而在如今的大梁,寫小說是一份正經的工作,能寫出點名堂的,都是被羨慕的,故而有的人就很願意用本名來發表作品。
當然,也有不滿意自己本名,或者不希望寫小說一事在生活中暴露的,會選擇取一個筆名來發表作品。
戴琳琅對自己的名字是很滿意的,琳琅嘛,是精美的玉石,是美好、珍貴的事物或人才,飽含了父母對她的珍視期盼,她自然是喜歡的。注釋①
隻是她不是一個喜歡在三次元暴露自己小說的人,一旦被現實的人知道,她寫小說就會有一種别扭之感,無法順心盡興,是以,戴琳琅毫不猶豫選擇了筆名發表的方式,并且要求趙瑾瑜為她的真實身份保密。
至于筆名,也沒有過多糾結,直接采用了前世使用的筆名[陳三願]。
一開始是很喜歡《春日宴》這首詞,順手截了裡面的詞拿來用,沒有什麼特别意義。後面用習慣了,也就沒有再改。
這回在大梁,她也沒聽說哪個作者的筆名是這個,也就不用考慮再換,直接用了便是。
“行,那就采用這個筆名刊登哦。”
兩人談好了筆名,又談妥其他各項事宜,最後在趙瑾瑜的邀請下到食堂吃了個飯,戴琳琅這才拿着24兩銀子的預付稿費出了采薇報社。
采薇報社雖說不是在府城中心區,但是離得并不算遠,而且門口還有直達中心區的公交車。
隻是這時代的公交車遠沒有上輩子的體驗感來得好。
那外部龐大笨重,露出鍋爐煙囪的車身就先不說了,主要是内部。
上一世公交車内部座椅是很寬敞的,坐在位置上,再抱個小孩都不成問題。但是這裡的公交車車内空間卻是比較狹小的,一排座椅挨着一排座椅,坐上去之後會有逼仄的感覺。那座椅還是木頭做的,隻在坐墊位置用皮革包了柔軟材料。但卻是并不厚的一層,車子路過崎岖之地時,屁股都能被震麻,便是正常的路行駛,因為減震裝備不如上一世,都能感受到明顯的颠簸感。
因為是使用蒸汽動力,公交車還得有司爐工,時不時地添水加煤,維持蒸汽供應。夏天的話,若是沒位置隻能坐在靠近鍋爐的座位上,那可有得好受了。注釋②
而那燒煤産生的氣味和内部車廂的氣味混雜在一塊,暈車人員都不必站上來,湊近聞到都能臉色蒼白捂嘴欲嘔。
戴琳琅就不怎麼喜歡坐公交車,雖然她不暈車,可是坐公交車的體驗感實在差勁,相比較之下,她更願意坐載客自行車,視野寬敞,沒有異味,雖然也還是會颠簸,但視覺上和嗅覺上就勝過公交車許多了。
就是價格會比公交車昂貴,因為這時代的公交車大部分也是屬于國營的,少部分私人承包運營的話,也有政府補貼。
而載客自行車都是私營的,價格收的比公交車貴也是自然。
這時代還沒有汽車,載客自行車,在某種程度上都相當于前世的滴滴出租車。
是以,考慮到價格因素,哪怕戴琳琅不喜歡坐公交車,有時候較遠的路程,還是會選擇坐公交車,也就四五公裡的路程或者有同窗一起出行,才會考慮載客自行車。
至于馬車……那就是坐個意趣了。
在大梁128年,自行車已經在城市裡普及的時候,馬車的數量就減少許多了。
城市裡大家出行不是靠自行車,載客自行車,就是靠公交車,遠途的話有火車,馬車的性價比大大降低,現在也就是一些富戶,為了彰顯自家錢财,會配備馬車,但實際上真的要出遠門,還是依靠火車的,趕時間的話則是依靠載客自行車或者公交,馬車是不行的,城市交通管理規定不允許在城裡賽馬,馬車是限速的。
且有一些城市為了路面整潔,也不允許牲畜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