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後無數朝臣們都站了出來,齊聲請求武皇處置二張。
武皇聽着衆人的話,神色依舊平靜,但那雙眼睛卻越發明亮。
她并不意外天幕中自己的處理,當她覺得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脅時,孫子和侄孫的命又算得上什麼?
控鶴監是她用來節制外朝的工具,肯定是不能關閉的,不然她的皇位直接還給李唐好了。
隻是二張兄弟是不能夠留了,不僅因為天幕的劇透,也因為這兩人顯然後來已經野心大到想擺脫她的控制,不然不會膽大到直接對她的孫子們下手。
她需要的是聽話的刀,刀如果開始噬主自然要毫不猶豫地舍棄。
而且天幕會提起這件事,顯然是其導緻的結果很是嚴重,甚至出乎了她的意料,她自然得通過處理二張平息滿朝的憤怒。
須臾間武皇便已經想好了處理方案,卻并不着急宣布,“安靜,吵起來像個什麼話?這些都等天幕結束後再處理!”
這話一出,礙于武皇的威勢,所有人閉了嘴,隻是心中猜測不斷。
臣子們懷疑武皇是想繼續袒護二張,畢竟從前武皇就數次對他們告發二張敗壞朝綱視而不見。
二張兄弟也心生武皇要保他們的希望,就像是曾經那樣。
然而在觸及到武皇冰冷的目光時,他們心中的希望又瞬間掉落。
完了,武皇肯定不會放過他們。
此刻他們隻希望天幕播放的時間能夠長一些,又或者爆出更大的猛料能禍水東引。
天幕仿佛聽到了兩人的心聲一般,話題終于轉回了政變。
【因為這件事的發生,擁李派臣子對二張的擔憂越發嚴重,也越發的不信任武皇。他們本來覺得既然武皇已經确定李顯為太子,年紀又大了,等着和平交接就好。但如今他們卻覺得誰知道老太太臨老了還會做出什麼事,萬一真把自家兒子孫子都殺了個遍,傳位給武家怎麼辦?所以最好還是得逼迫武皇得提前禅位。】
【彼時狄仁傑已于兩年前去世,但卻舉薦了一批李唐派的臣子進入到了帝國的中樞,而他們都在政變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一瞬間跟狄仁傑交好且被舉薦的李唐派臣子們頓時瑟瑟發抖,不是說好的是光宗大帝一手主導的嗎?怎麼開始曝起他們朝臣的料了?
而被天幕點名的狄仁傑卻是站得筆直,仿佛天幕根本沒有提到他的名字,也沒有預告他的死期。
二張則是心頭一喜,抓緊機會道,“陛下,狄仁傑和他推舉之人保藏禍心,臣請戴罪立功,為陛下捉拿那些反叛之人!”
禦座上的武皇的神色卻依舊波瀾不驚,仿佛一點不驚訝狄仁傑所為。
甚至在聽到二張的話後,她直接皺了皺眉,厲聲喝道,“住嘴!”
而後武皇轉頭望向狄仁傑,關心道,“狄愛卿,朕一定找遍天下神醫為你醫治,哪怕耗盡府庫中所有藥材,朕也要為愛卿延長壽命。”
武皇心知肚明大半朝臣都心向李唐,其中也包括她的肱骨之臣狄仁傑,隻是相較于其他人更加溫和圓滑罷了。
狄仁傑既願為她所用,又願等她死後再将皇位和平交還給李唐,于她的皇位并無妨礙,她自然而然願意争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狄仁傑這樣的聰明人定然不會完全寄希望于自己,肯定會留下後手,若是沒留她才會真的驚訝。
相較于政變臣子的信息,武皇更憂心狄仁傑竟不足一年就要去世!那她朝堂可真無可用之臣了!
狄仁傑那般淡然倒不是全然将身死置之度外,隻是他了解自己的身體,早知自己大限将至,自然不意外天幕中自己的死期。
至于他舉薦了李唐派臣子也不算什麼,武皇這樣的聰明人早就明了他的立場了。
更何況武皇又能怎麼處罰他呢?貶官還是處死?他早就辭官多次是武皇不肯批準,更是沒幾年可活了。
當然他還是有些擔心自己舉薦的那些大臣們,經此一役,他們肯定是要遭殃了。
隻是眼下他已經無暇顧及這些,他更擔憂的是武皇會不會改變主意不想還政李唐了。
縱使知道武皇不會處罰自己,但聽到武皇關懷的問話,狄仁傑還是不由心頭一暖。
若不是立場有别,武皇真真算得上是他年少時一直盼望的聖君了。
于是,狄仁傑溫和一笑回道,“陛下不用如此挂懷,臣這是年紀大了時間到了,不必耗費人力物力,浪費府庫中的名貴藥材了。”
武皇聽了狄仁傑的回答卻是搖頭,“讓愛卿這樣的人才延壽那才是那些神醫和名貴藥材的價值。從明日起,朕每五天派太醫去狄卿府上為愛卿診治,能延壽幾年幾個月也是好的。”
聽着君臣二人的對話,衆臣子心中生出了些希望,武皇是不是打算輕拿輕放了?畢竟政變不僅還未發生,現在也沒有确定名單不是?
然而這時武皇卻是一改之前的溫和态度,轉頭對着侍衛道,“将狄卿之前舉薦之人都先控制起來,奪去他們身上官職,天幕後朕再行處置。”
她可以對狄仁傑寬容,卻不代表會對其他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