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已經做了太久的心理預期,此時身份被曝光的李雲樂竟是異常平靜。
她不再掩藏自己的存在感,而是直接擡起頭注視着禦座上的武皇。
既是避無可避,那就隻能直接面對,畏畏縮縮反倒惹人笑話。
更何況那什麼政變還并未發生,她與武皇之間遠不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隻要她能展現出自己的價值,那她一切與武就有的談。
瞬間李雲樂的目光便與武皇的目光相會,李雲樂隻覺得那目光銳利無比,心中所想仿佛無所遁形。
然而哪怕是這樣,她還是直直地與武皇對視。
“陛下,安樂不知道天幕所說是否為真,但哪怕是真的,安樂也不過是為了自保和保護家人罷了,易地而處陛下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武皇見慣了跪地求饒的人,聽到李雲樂竟是如此的義正言辭心頭也是一驚。
倒是有幾分膽色,隻是不知道她這分膽色能撐幾時?
她挑眉輕笑一聲,說出的話卻很是冰涼和諷刺,“好一個易地而處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你這時讓朕體諒你?”
李雲樂的目光卻是沒有絲毫移動,“不是體諒,隻是安樂想說自己并非天生叛逆,現如今一切都沒發生不是嗎?又為何因幾句話就定安樂的罪呢?”
一時間李雲樂和武皇的目光就這麼對視着,誰都不願隔開示弱。
直到愛女心切的李顯奔到李雲樂面前,将兩人的目光隔絕開來。
李顯此時心中的慌亂可謂是到達了極緻,他完全沒想到天幕中那位發起政變、逼迫母親退位的幕後之人會是自己的小女兒!
明明裹兒很是聽話懂事,甚至比姐姐們還要懂事聽話,從來不問他們要什麼珠寶首飾,華服錦緞,她怎麼會去行政變之事?
雖然她的思想的确比同齡人成熟些,在她幾歲時便能提醒他如何躲過武皇的監視,減少武皇對他的忌憚。
對了,她還時不時拿出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兒,往往頗有奇效,就比如那什麼犁,竟将他們莊子上田地的耕地效率提高了數倍。
可裹兒她也隻是奇思妙想多了些,跟反叛之事一點不相關啊!
唯一說的上叛逆的便是她不願按照武皇的安排嫁給武家人,還為此成了女冠。
可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反正他們皇家的姑娘不愁吃不愁穿,他養她一輩子也無所謂,而且婚姻上有些叛逆也跟政變沒什麼關系啊!
李顯越想越覺得不可能是自家女兒,這其中肯定有誤會。
而見到女兒竟然直接開口頂撞武皇後,李顯再也忍不住了,當即沖上前開口。
“陛下,安樂她年輕氣盛,不懂規矩,您不要把她的話放在心上。不過我保證她一向乖巧懂事,絕不會是那反叛之人,這其中肯定有什麼誤會,還請陛下切莫聽信這天幕一派胡言。”
但朝臣們哪裡願意就這麼放過李雲樂?不少朝臣們瞬間開了口。
“不管這天幕是否屬實,但為了以防萬一,還請将安樂郡主打進大牢,即刻誅殺!她才是颠覆武周天下的元兇啊!”
“陛下,安樂郡主如今都敢頂撞于您足以證明她天生叛逆,定有不臣之心。”
“臣請陛下甯可錯殺,決不能放過,這是動搖國家根基的大事啊!”
……
開口的臣子中不乏許多堅定的李唐派臣子,他們不少人之前還很是激動于光宗讓天下重歸李唐,帶領大唐走到巅峰。
而如今他們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決不能讓所謂的“光宗”上位。
武三思見狀又再次支棱了起來,畢竟相較于李雲樂所做之事,他犯的那些錯簡直是小得不能再小。
而且他的目标不隻是李雲樂,還包括太子李顯一家。
他當即附和道,“陛下,臣以為哪怕不處死安樂郡主,也應當對太子一家嚴加看管,而且太子位置事關重大,臣以為決不能交給這麼危險的人物!”
這話一出,不少武家人也開始附和。
唯有跟李顯一家聯姻的幾人礙于情面,又或者是擔心李顯一家倒黴連累自己沒有說什麼。
至于李顯一家自是慌得不行,李重潤、李仙蕙幾個跟李雲樂關系好的兄姐更是滿臉焦急之色,恨不得直接沖出去為李雲樂辯解。
雖不确定天幕所言是否為真,但隻看天幕他們比誰都清楚李雲樂會策劃那場政變是為了他們!他們怎麼會願意自家妹妹為了他們而死?
然而韋氏卻是用眼神強制性地控制住了他們,她知道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冷靜。
若是讓這兩個小輩沖了出去,說了什麼不好的話沖撞了聖神皇帝,那才真是害了安樂。
而且她看着武皇的神情,生出了一種預感,武皇好似并不如大家以為的那般想要殺掉安樂。
而端坐禦座的武皇此時冷眼看着台下那些義憤填膺的臣子們,心中很是好笑。
天天叫着還政李唐的人這時候竟然開始裝起了武周忠臣,裝給誰看呢?
他們口口聲聲李家人才是正統,結果現在卻是比自己都還對着李雲樂喊打喊殺。
至于原因嘛,自然是因為李雲樂是個女人,繼位之後提高了女子的地位,影響了他們的利益。
這一刻武皇也徹底想開,再也不在意從前她糾結了無數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