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帶上去年冬天珍藏的半斤小土豆
「斯通霍洛(Stonehollow)」。
離薩伏伊牧區最近的另一個小鎮是斯通霍洛小鎮。
該牧區雖然在直線距離上離薩伏伊牧區的教堂最近,但在教會規劃上,它屬于另一個教堂。因為斯通霍洛小鎮的教堂是在風很大的山頂上。
該教堂最典型的特征是外圍有一圈矮石牆,所以當地人也習慣把那個教堂稱為“石籬教會”,不過,他們同薩伏伊牧區一樣,對教堂活動并不感興趣。
他們平時也很愛聚集在小鎮裡面的酒館讨論最近聽到的傳聞,尤其是酒館話題中心人物——阿利斯神父。
此刻,酒館燈火通明。
鎮民觥籌交錯,在肉香、酒氣和喧鬧的包圍中交換着聽來的情報。
“前幾天聽說薩伏伊牧區有槍聲。”
聽到“薩伏伊牧區”幾個字眼,鎮民酒杯微停,很快就被吸引了注意力。
“是軍隊過來了嗎?”
這個問題剛落下,便有吧台的帽子男接着回應道:“說是北領地的騎兵當場處決一名逃犯。”
他是鎮裡的郵差,平時到處跑,偶爾也會離開鎮子去給别人送信送貨,因此他的消息總是最多的。
“是犯了什麼事?”
郵差說道:“這部分就不太清楚了。軍區的事在哪輪得到我們這些老百姓知道?”
衆人紛紛點頭,本一位這段小道消息就到此為止,氣氛正要漸漸平靜下來。然而,提供“結語”的郵差環視周圍的人表情,又故作神秘地說道:“不過,這事還和那邊那個神父有關系。你猜他做了什麼?”
衆人被勾起了性質,卻還沒有開口,講述的郵差就忍不住先揭了底:“阿利斯神父,把那人葬在自己屋後的小墓地了。”
“什麼?軍方的要犯能被這麼帶走嗎?!”
這樣的質疑以及更多的關注讓郵差來了精神。
猛地“啪”的一聲拍着桌子,郵差的聲音在酒館中炸響:“何止是讓神父帶走!神父當時徑直走到騎兵面前,義正辭嚴地讓他停止殺戮。那騎兵愣了幾秒後,居然……把火槍遞給他了。”
這話一落,荒謬和質疑就在鎮民們心中炸開。
“啊——?”
“不可能吧?!”
“你在說什麼?”
“這個傳聞比你之前說那個薩伏伊牧區的老人說看到阿利斯神父是神明化身,還要離譜。”
“那老人老糊塗,眼睛看花了,這很正常。可送槍真的太離譜了吧!”
鎮民忍不住七嘴八舌讨論起來。
郵差接收到大家震驚的表情,自己也跟着心滿意足,像是早就等着這反應了。
他用手指在半空點了點頭,肯定地說道:“千真萬确。我第一次聽說時也不信,立刻懷疑了。可這是我親耳從去雷力治安官那裡聽來的消息。”
郵差頓了頓,壓低聲音:“據說神父拿到槍後,就轉交給雷力治安官。”他特别賣關子地補了一句:“槍身有編碼,聽說是等級非常高的軍官的槍,雷力治安官把槍上交後,自己也吓得臉都白了。”
衆人的表情也跟着更加精彩起來。
有人還在消化這個故事,努力地找理由,詢問道:“阿利斯神父居然那麼厲害…?這會不會是因為騎兵其實是阿利斯神父的親朋好友,又或者對神父感興趣?我聽說有些軍官會送武器贈予戀人。”
另一個聲音就傳來:“我有個在當軍校生的遠房親戚。他們軍校生确實說是會在感興趣的對象面前,顯擺一下自己領到的武器。可是,随意送武器的話,就違反了他們的規定。最嚴重的後果是要革除軍人的身份。老實說,他們連火藥都是不準随便用的。”
“那他怎麼能把武器給阿利斯神父呢?丢槍是很嚴重的事情吧?”
郵差被這個問題問傻了。
他也沒有想過這個層面的問題。
衆人的目光就像是針刺一樣紮在郵差身上,讓郵差坐立難安。
這時,擦着吧台的酒館老闆開口說道:“剛才皮克不是說騎兵可能是身份很高的人嗎?”
皮克就是剛才吸引衆人注意的郵差。
酒館老闆平靜地繼續說道:“所以,這編号要麼是貴族私有的,要麼是這個軍官高到丢槍也沒有關系,或者兩者都有。”
這句話解答了大家的疑惑後,衆人又下意識地望向深藏不露的酒館老闆。
聽說他和薩伏伊牧區的酒館老闆是雙生子,兩人分别在兩個小鎮各開了一家酒館,成家立業。他們平常也有聯系,酒館裡面流竄那麼多消息,可是酒館老闆很少會發言。
這一發言,大家又開始看向酒館老闆,“博加爾老闆,你怎麼看待隔壁牧區的阿利斯神父?”
博加爾老闆向來低調,也不習慣成為衆人目光的焦點。他不善言辭,也講不好故事,難以滿足酒客們的期待。
不過,最近他哥的酒館确實因為阿利斯神父的各種“神迹”而天天爆火。
他們斯通霍洛酒館知道的情報消息,都是薩伏伊牧區情報的邊角料。
現在,薩伏伊牧區悄悄地傳一句話:「阿利斯神父能帶來奇迹」。
什麼騎兵送槍這種故事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
因為這和他們的生活也沒有太多關系。
真正激起熱議的有兩件事。
一個是「找回隔壁村子失蹤的芬尼安」。
據說,當時被找上門的神父隻是望了一眼遠方,便說:“往卡森市的方向去找吧。”
當時,村民都并不是特别清楚,可是也一籌莫展,隻能跟着照做。追到一半的路,他們沒有找到孩子,卻看到了行商馬車陷在泥坑裡面,急需别人幫助,否則自己的貨都要毀了大半。
商人正焦頭爛額,村民們本來也是心善心熱,就幫忙将沉重的車輪從泥坑裡面推了出來。
馬車扶正後,村民們還幫忙修損壞的部分。
商人感激萬分,拿出上等小麥粉分給衆人——每人半斤。
平日裡面,大家吃的都是黑麥或者大麥。
而小麥是隻有節慶或貴客到訪時,大家才可能見到的奢侈物。
那天從馬車上分下來的小麥粉,雪白細膩,連手指碰一下都覺得自己輕飄飄的。有些人把小麥粉換成了銀币,有的默默藏起來,隻打算在節日時加餐。當然,這是後話。
在他們收到禮物後,找孩子的線索自然而然就斷了。
他們重新返回去的時候,神父已經讓獵人把孩子送回村長家了。而神父則把兩個被惡魔附身的綁架犯帶回教堂,施行淨化儀式。
事情就這樣,安然結束。
一切都在神父的掌控之中。
這裡插一句,因為神父曾經說孩子失蹤當晚的雨是及時雨,所以也有鎮民開始相信,那雨其實不是巧合,而是神明親自降下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