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作為天子,朱厚照必須要親自出席祭祀,并且還有非常繁瑣的禮儀流程。
而那些禮儀和流程,正是朱厚照最頭疼的玩意兒。
明朝從太祖時期開始,每年都要進行各種各樣的祭祀。
明洪武元年,天下初定,朱元璋即命中書省、翰林院、太常寺定拟祀典,把祭祀分為三個等級:大祀、中祀、小祀。洪武初以郊、廟、社稷、先農為大祀;以山川、帝王、孔子、旗纛為中祀;諸神為小祀。後來把先農改成了中祀。
其餘的祭祀,則可以遣官代替。國有大事祭告,也可以遣官代替。
所有的祭祀事務皆由太常寺主持(太常寺屬于禮部)。
《明會典》又将這些祭祀分别稱為“郊祀”“稷祀”“廟祀”“陵祀”“群祀”等五類。
各種各樣的祭祀延續到朱厚照一朝時,很多祭典已經被削掉了。
但是,即便是被削掉了一些,卻依舊令朱厚照頗為煩惱。
這不,由于出了之前的花燈事件,群臣要求朱厚照必須要重視這一次的祭祀大典。
這一次的祭祀大典被稱作是郊祀,屬于大祀一類,必須要皇帝親自出席,不能找人代替。不過,後來的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改了規則,即便是大祀也可以遣官祭天。
這對于朱厚照而言,無疑是非常痛苦。因為在祭祀期間,不能食葷,不能近女色,每天要沐浴齋戒喊口号,一共為期三天。
所謂郊祀,自然就要在郊外舉行。
朱厚照心想着,既然在郊外,何不等祭祀大典結束後,順便整個郊獵,豈不好玩?
這個想法一出,朱厚照就忍不住興奮,屆時就可以帶上彩兒,在郊外任意馳騁。
不過,這個消息一經公布,就遭到了朝臣們的強烈反對。
理由很簡單,祭天才結束啊!就光明正大的狩獵,老天爺還看着呢。
萬萬不可,絕對不行。
幾乎京城的所有文官、勳戚和入京辦事的官員都對朱厚照這個荒謬的行為感到憤慨,這是對上天的不敬,紛紛表達強烈的抗議。
然而朱厚照不為所動,因為這是他早就有的預謀,就是在不斷地試探朝臣們的底線。收到這樣的效果,朱厚照非常滿意,既不正面回應抗議,也沒有任何表态。
祭祀大典第一天,朱厚照在群臣的簇擁下,來到天壇開始祭祀大典。
第一個環節是鳴鑼迎衆神歸位,朱厚照在萬衆矚目下,敲響了“迎神”的銅鑼。
當朱厚照那一棒槌敲下去的同時,群臣紛紛下跪,迎候衆神下凡。
随即朱厚照恭恭敬敬地端上祭品,在每一個神位前都要下跪行禮,并且口中還要念叨“恭請某某神仙賞食”。
這個環節之後,朱厚照還要親自燔柴烤牛,在預先架好的烤爐上,點燃烈火,把小牛犢烤熟之後呈給各路神仙。
每一次進呈,都要清潔雙手,整理衣冠,整肅儀容之後再跪敬。
之後還要進行上香、祭酒,宣讀祭典诏書,皇帝須不斷下跪、起身、再下跪,反反複複。
每一個動作都要在禮官的口令指揮下按禮儀進行,不能有一絲出錯。
一天下來,朱厚照累成了狗,幾乎都不能直腰。
不過後面的兩天就輕松許多,隻需要走個流程,也沒有像第一天那麼講究。
好在三天的祭祀圓滿成功,朱厚照的表現雖說不能算得上完美,但也得到了群臣的肯定。
郊祀作為非常重要的祭祀之一,事關天命,對皇帝而言是一次極大的身心考驗,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可你們别忘了,這位皇帝叫朱厚照,他可沒有想讓這群折磨他的朝臣們輕松。
祭祀大典剛一結束,正當所有人都在有條不紊地原路返回時,朱厚照突然宣布:同志們,郊祀結束了,現在郊獵開始啦!
原來,早在三天之前,當所有人都在準備祭典的時候,朱厚照就命江彬暗中策劃了郊獵活動。
朱厚照此話一出,朝臣們頓時臉色大變,可為時已晚。
四面八方竄溜出來的錦衣衛将朝臣們團團圍住,押送着到了圍獵場,朝臣們被迫觀看朱厚照大顯神威,看着他在獵場飒爽的英姿。
在群臣看來,朱厚照此舉是大不敬,可能會引得天怒。
但最主要的一點是,獵場在宮外,很有可能遭到敵對勢力的暗殺,群臣們不由得心頭冒汗,戰戰兢兢地看着朱厚照,生怕出了一點亂子。
在獵場酣戰至半夜,朱厚照才下令返回。
群臣懸着的心總算是落了地。
看着群臣們各個臉色鐵青,朱厚照心裡面十分開心,但表面上還是要有所表示。
于是,朱厚照将自己和部下們獵得的勝利果實,按照官職大小進行了賞賜。
看來這十年皇帝沒有白當,打了巴掌還知道給顆甜棗。
群臣們本來是組織了很多的口水,想要将朱厚照淹沒的,可是領到“恩賜”之後,一個個都變成了啞巴,不知道如何開口了。
朱厚照這一次的試探,雖說引起了朝臣們的怨言,但還是巧妙地化解了他們的憤怒和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