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落音,又忍不住瞟了一下。
江小娥一個歎氣,将手裡的馍馍一分兩半,遞過去道:“最後一點,沒了。”
“夠了夠了嘿嘿!”瘦黑的羅朗笑得眯眼,不舍得大口大口吃,一點一點掰着往嘴裡塞,“你家馍馍真香。”
哪裡是馍馍香,隻要是能吃的糧食就沒不香的。
江小娥覺得自己是越活越過去了。
她不是那種進入學校就一股腦投入學習的人,上輩子在學校除了學習之外也懂得去結交合得來的朋友。
她向來不吝啬誇贊,生活上也極為大方,更知道該如何對一個人表示欣賞,拉近彼此的關系。
羅朗就是一個值得結交的人選。
他家裡條件很差,不然也不會眼巴巴盯着她手裡的馍馍。
但一個家庭條件差到連飯都快吃不起的程度,很少會願意花錢把孩子送到學校讀書,除非有其他原因。
羅朗年紀也不大,在班級裡算是最小的那個,才十五歲的他能來職工學校上學,是因為有人願意資助他的學費。
原因也簡單,看中的就是他有天賦。
确實有天賦還挺努力,性格也算合得來,江小娥向來對這類人極為大方,但現在也是真大方不起來……
剛那半個馍馍,就是她為數不多的家當了,再多她真給不起。
再不舍得半個馍馍沒一會就都進了肚子,羅朗拍了拍肚子,那股餓到燒心的感覺稍減了些,他道:“過段時間山裡的野柿子結果,我也請姐姐吃!”
“你家附近有山?”
“有啊。”羅朗點了點頭,誇張的用手比劃着,“老大兩座山了,當時大隊就是想在山上取水,請了人來鑽井沒想到把機器給弄壞了,嘿嘿結果好到了我。”
這事江小娥聽他說過。
資助羅朗讀書的就是鑽井隊請來的維修工,人家在維修,他這個瘦娃子就在邊上盯着。
大隊的孩子來看熱鬧不是什麼稀奇事。
稀奇就稀奇在羅朗不光光盯着,還知道在人家徒弟遞錯配件時嘟囔了一句。
人家老師傅帶着好奇考驗了一下,發現羅朗記憶力特别好,拆開機械的步驟他記得清清楚楚,一根螺絲、一個紐蓋他都記得是擱在哪個部位上。
或許是惜才吧。
老師傅和羅家一商量,便決定出錢送他來讀中專,隻要能畢業就能去老師傅手下幹活。
這也是他們班唯一一個還沒畢業就已經有工作指标等着他的學生了。
可以說鑽井機一壞倒是改變了羅朗的一生,每次提起這事,他就會忍不住嘿嘿地傻笑。
“你們倆來的也太早了吧,這麼積極呀?”前方又來了兩個同班同學,互相打起了招呼。
羅朗一昂頭,“憑本事赢來的機會,當然得積極一些!”
這次跟着老師出外場實踐,可不是所有人都跟着去。
不然烏泱泱一群人,人家公社也不見得能同意。
一共五個名額,想去就憑本事自己争取,這次跟着去的五個人,都是前天考試的前五名,一個個可是拼盡全力搶這幾個名額。
“江同學,試卷上最後一題的千分尺測量軸的直徑你是怎麼算出來的?”戴着眼鏡的男同學捧着一沓厚厚的課本湊了過來,“我看了一下,咱們倆最後得出的數額一樣,但明顯你的過程要更簡易一點,能不能請教一下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過盈配合,《機修手冊》60年代工人培訓教材。”江小娥說着,“第五冊專門記載過盈配合的套用公式。”
這本書不屬于學校的教材。
隻不過盧老師提過幾次,為了弄到這本手冊她可是承包了大哥兩個月的家庭衛生,這才讓他想法子幫她弄到了這份手冊。
大哥這個人正事不做,還有些遊手好閑。
但是他腦子活歪點子多,有些路子找他準沒錯,甚至為了不在家幹活,都不用她主動提就找到了另外一本機修教材,希望她繼續把他的活給幹下去……
不得不說,這些教材對她很有用。
這是一本六零年代才普及的教材,這些教材裡的知識點過重于經驗和手工操作,随着時間的發展有些東西早已經被各種器材和工具替代,如果她沒有接受這些知識點,根本沒法适應這個時代。
不然她還得将這些題材和工具弄出來,才能跟上其他人的腳步。
不過這也證明她選擇來學習是正确的。
這些知識何嘗不是充實了她本身?老祖宗們留下的知識和經驗真的太珍貴了。
“這本書盧老師是不是提起過?”
“我去舊書市場找過,可惜沒找到,江同學你要是有的話能不能借來看看?”
江小娥還沒開口,前方就傳來一聲大喊,“别閑聊了,人到齊咱們就先去車站。”
盧偉志來得也挺早,見人都到了便催促着往車站趕。
這次的外出實踐是他提起,也是他主動聯系的公社檢修,這邊過去得先去車站搭乘巴士,一人一趟就是三分錢車票。
三分錢不多,但對于一個學生來講也不算少。
盧偉志不心疼這點,幹脆就包了來往的車費以及中午的一餐夥食。
前天的考試戰況為什麼那麼激烈?
還不是因為除了能現場實踐之外,還能吃一頓飽飯,老師請客,不說能不能吃好但一定能吃飽!
“上車上車,都挨在一起坐别散開了。”等坐在座位上盧偉志才透露一句,“公社這次運氣不好,但你們倒是走運了,這次過去可不僅僅是簡單地檢修,或許你們還能上手把機器給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