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匆匆北上
祖洪才現在隻不過是個十三歲的少年而已,在家裡說話不算話。
所以祖家的一切田産、房屋的買賣都隻能讓他的爹祖大壽一個人去奔波、去處理。
這個時候願意背井離鄉去燕地的人很少,江南的田地和房子還是能賣得上很高的價錢的。
因此對于祖大壽來說,将這些田産、房屋出售并不難。難的是找到合适的買家,把它們賣上個好價錢。
好在他們家也不是去逃荒,而是有準備的想要去燕京發展,别人給不上價沒關系,大不了多等兩天而已,用不着低價賤賣。
因此不但沒有虧本,反而還賣了個好價錢。
祖大壽家中父母早已亡故,有兄妹三人,他是老大,二妹早已外嫁,三弟在父母去世的時候也已經和他分家單過了,算是兩個小家。
這個年頭交通不便,祖大壽帶領家人去燕地之後,說不得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再見到弟弟妹妹二人。
因此他在給祖洪才和于小英辦婚禮的時候,也趁着二妹、三弟全家都在場的時候,說了說這個想要去燕地發展的想法。
祖洪才也在一邊敲邊鼓,畢竟他是那個先知者,知道江南之後幾年會戰火紛飛,自然希望親戚們都能離開這裡,跟着他們一家人去北地過好日子。
祖大壽的二妹嫁得一般,丈夫也是個在土裡刨食的農夫,生下來兒子也不是那種機靈開竅的,一家人沒有什麼離鄉的想法。
再說了,女子出嫁之後便是“潑出去的水”一般,和娘家走動都變少了。
她在自己的婆家也做不得主,這種舉家搬遷的事情她一個婦道人家也說動不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于是祖二妹隻能伸手抹了抹眼淚,悲痛于自己和大哥一家即将分離,自己卻無能為力,無法阻擋。
三弟祖三通卻對離開當地,到燕地發展這個提議心動不已。
主要是他的兒子還小,現在剛剛六歲,還未到開蒙的時候,現下看起來甚是機靈。
若是大侄子祖洪才能在燕地考上一個秀才,當上一個教書的官學夫子,那自家這個小子開蒙、讀書,豈不是都容易得多,花費也小得多。
說不得日後自家也能多出一個讀書人了呢?
大哥自小就比他聰明、穩重。現下這個決定看起來雖然有些冒險,但這是大哥深思熟慮後才做出來的,自己跟着做應該準沒錯。
于是祖三通說做就做,立馬也去出售自己的田地、房屋,把自家的東西置辦成現銀,也好買個牛車,跟着大哥一起北上。
祖洪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心中甚慰,三叔一家對自己挺好的,能救一個是一個吧。
他也悄悄到二姑面前說了些話,讓二姑家日後若是有了什麼難處,就北上到燕京附近的村子去找他們。
雖然他們還不确定具體要到哪個村裡去,但絕對要找一個離燕京城很近的村鎮。
二姑祖二妹認真的點了點頭,将這件事情牢牢的記在心中。
就在這個時候,祖家隔壁的周浦義也上門了,對着祖大壽說道:“祖叔,我想和你一起去燕地,你們走的時候也帶上我吧。
我能幹活,有力氣!一路上我都能幫你們。隻求祖叔你給我一口飯吃,讓我能活到燕地。
我聽說,隻要成年男丁去到了那裡,就給白白地分一畝好地,我想到燕地去闖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