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有些猶豫。一般人出行都是拖兒帶女的,大家也比較信任這樣的同伴。
因為這樣的同伴有牽挂,帶着一家老小上路,使不出太壞的心思,幹不出太壞的事情來。
可是周浦義這麼一個十八九的半大光棍,說白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誰也不知道他在路上會不會使什麼歹心?生出什麼壞主意來?算是個不穩定的因素。
可是周浦義這個孩子又是自己從小看着長大的。他們一家六個兄弟,父母實在養不活,也沒錢給他們買地置地娶媳婦。
現下他家隻有三個哥哥結了婚,剩下兩個哥哥還打着光棍呢,都已經二十好幾了。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輪到他成親,他自己恐怕也早就不抱希望了。
周浦義從小到大都老老實實的。雖然不是很機靈,但從來沒有什麼偷奸耍滑、小偷小摸的壞毛病,也确實有一把子的力氣,是個好莊稼漢。
自己一家隻有自己這麼一個成丁,和祖洪才這半個男丁,弟弟一家也隻有三口人,一個男丁,一個婦人和一個小孩子。
若是一路上能帶上周浦義,遇到什麼突發事情的話,倒也是個好幫手。
隻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将這個周浦義帶在身邊,是福還是禍呢?
祖大壽沉吟許久,遲遲做不了決定。
祖洪才知道周浦義後來的發展。上輩子他們一起逃荒的時候也是和周浦義一同上路的。
當時一路上周浦義确實是個有情有義的漢子,對他們家照顧頗多,祖洪才很相信周浦義的人品。
他看着父親祖大壽對周樸義的感官還是很好的,隻是尚在猶豫當中,還未下定決心。
于是他便幫周浦義說了幾句好話,幫助祖大壽下定決心。
就這樣,他們兩家人收拾箱籠趕着兩輛牛車,帶着家人和周浦義到大槐樹前與其他人會合了。
從江南到燕地遙遙數千裡,官府既然将組織人一起北遷,自然會将人聚在一起一塊兒走。
甚至還會派着不少官差沿途護送,免得這些人還未到燕地便被一路的馬賊、山賊劫掠幹淨,啥也不剩了。
有着官府的庇佑,再加上一同遷徙的人數衆多,浩浩蕩蕩上千人,安全性上倒是比上輩子他們逃荒的時候好了很多。
周浦義這個壯小夥子白天根本不用休息,輪流幫助祖大壽和祖三通二人趕牛車,讓他們兩人輪流可以到車裡休息一會兒。
祖洪才很不好意思,主動提出他也要趕一會兒車,讓周浦義去休息會兒。
周浦義卻笑着說道:“才哥,你的手是握筆的,可别來這糟蹋。
你放心,浦義哥我有得是力氣,更何況,坐在這裡趕牛車算什麼累?
你看周邊那些徒步行走的人,還要背着自己的行李、包袱。
和他們一比,我算是享了大福了。”
祖洪才聞言便不再勸周浦義,一路上多給爹、娘和餘小英講講到燕地之後美好生活的暢想,以緩解他們背井離鄉的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