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浦義也被他們當做一家人,進入了第一梯隊,分到了同一個村子裡。
周浦義分到了一畝地,以及一個地基。
祖三通和周浦義都知道同鄉一般要被打散分開,他們三家人能分到一塊,完全是因為有祖洪才的面子。
當時祖洪才到那個官員面前求了又求,最後燕地的官員看着祖洪才前途無量,也願意給他賣個好。
所以便也擡擡手,把他們三家視作一大家子,才讓他們被分到了同一個村子裡,沒有讓他們散落天涯。
三家人拿了田契、地契以後,開開心心的到新村子去安家落戶了。
這個村子的名字叫做“海子屯”,離燕京城非常近,而且村子附近有一個小湖泊,被當地人稱為“海子”,因而得名“海子屯”。
這裡不僅風光秀麗,還離燕京格外的近。
村民們早上天蒙蒙亮的時候起來趕路,晌午的時候就能到燕京城裡趕集了。
住在離燕京城裡隻有半天的路程的地方,真的是祖洪才在前世裡想都不敢想的美事。
他對這個村子很滿意,對這輩子的開局也很滿意。
三家人到村裡找了村長報到之後,村長好心的帶他們去挑選宅基地。
因為村子中心的地基本上被原有的村民們占完了,所以剩下能蓋房子的宅基地基本上是在村子郊外。
祖洪才對“海子屯”這個地方非常熟悉。“海子屯”因為靠近一個湖,自然風光非常秀麗。
所以等到燕王稱帝、遷都燕京之後,帶來了大量的官員,而燕京城裡的地盤是有限的,所以他們隻能買比較小的宅基地。
于是好多從南邊遷來的官員們,便在燕京城外購置别院,以便他們休沐的時候可以到山清水秀又比較寬敞的地方來遊玩、居住。
那個時候“海子屯”的地價可是翻了好幾翻呢,離湖邊近的地方更是賣起了高價。
于是祖洪才便建議父親往湖邊那個位置選宅基地。
祖大壽和祖三通、周浦義等人都是來自江南水鄉的人。天生就對江河湖海很有好感,也熟悉怎麼從水裡找食吃。
他們對祖洪才這個提議非常滿意,就選了靠湖邊的地方蓋房子,還把自家的地也選在了湖邊的位置。
一開始開荒總是很艱難的,大家沒有辦法立馬就蓋起房子,得到很好的居住條件,隻能慢慢來。
所以三人便在自己的地基上搭起一個簡易的窩棚,圍上一個簡易的牲畜房,基本上女眷一塊兒住一個窩棚,男人也一塊兒住在一個更加簡易的窩棚裡。
他們首先向當地人購買一些木料,也花錢請當地村民一起幫他們蓋房子。
他們選擇了先蓋祖洪才家的房子,畢竟他們能分到這個村子完全是沾了祖洪才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