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因為他現在隻有一口人,所以隻用把主屋豎起來就行了,其他的東廂房、西廂房隻是打了地基,用籬笆圍起來,還沒有正式把房子豎起來。
雖然給周浦義分的地基比較小,但是周邊因為沒什麼人家,所以他先把東廂房、西廂房的位置占了,也沒人說什麼。
日後他若是娶了媳婦、生了孩子,肯定能和官府再申請一些地基的,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反正燕地很缺人。
再說了,畢竟周浦義身無分文,蓋房子的錢都是找人借的,他自己也不願意蓋太大的房子。
日後等他賺到了很多的錢,可以自己再把東西廂房豎起來,那個時候他自己的壓力也小很多。
他訂購的家具也簡單很多,基本上隻買了自己的一張床,連鍋碗瓢盆什麼吃飯的家夥事都沒買。
他決定出去幫人幹活,掙錢來和祖大壽家搭夥一起吃飯。
他隻有一身一口,一個人劃不來做飯,還不如花錢搭口飯吃,這樣更經濟實惠,也更方便。
祖大壽和家人也同意這麼做。
反正周浦義早就把祖大壽一家當成親人了,之前幫祖大壽和祖三通蓋房子都沒收工錢,硬要折抵他之後的飯錢,那些工錢都夠他吃很久的飯了。
房子蓋好有個安穩的窩之後。祖大壽和祖三通便想着做一些謀生的營生了。
畢竟一大家子人,可不能坐吃山空。
冬去春來,已經是可以種地的時候了,祖大壽和祖三通、周浦義趕緊花錢和村長買了一些種子。
他們辛勤的開始育苗,準備之後的插秧。
畢竟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所有的農作物都講究時令,可一點都耽誤不得。
這個時候祖劉氏、祖三嬸和于小英也都不閑着,她們體力好,都下田跟着男子們一起幹活。
隻有祖洪才這個書生被大家保護的很好。
大家對他的要求隻有一個——就是在家好好念書,複習考試。
本來祖洪才還想着,自己要不做做飯,給在田裡幹活的人送送飯。
可是即便這個要求也被祖大壽等人拒絕了。
他們情願花點錢,讓周邊有富餘勞動力的嬸子幫做飯送過去,也不願意毀了祖洪才讀書的時間,和那雙寫字的嫩手。
祖大壽語重心長地說道:“才哥,現在已經開春了,沒過幾個月就是秀才考試的時間了。
雖然你在江南讀書成績好,夫子也說你能考上秀才的幾率很大,可是我們千裡跋涉了半年,你都沒有時間好好看書。
現在房子也蓋好了,我們都已經安定了下來,就别再耽誤你的時間了,你考上功名才是大事情,遠比你現在給我們做飯、送飯重要得多。”
祖洪才歎了一口氣,他不能告訴父親——自己不是一個簡單的十三歲少年,自己的學問也不隻是童生,上輩子自己也是考中了舉人的,想在幾個月後考上一個秀才綽綽有餘。
為了讓全家人安心,他便将自己的書拿出來認真複習功課,提筆練字。
在這個時候,他也發現了自己的一個短闆,就是自己現在因為年幼力弱,手腕力量不足,寫出來的字軟塌塌的,沒有風骨和筋道。
于是祖洪才也不再糾結了,馬上開始訓練手腕的力量和練字,畢竟在考秀才的時候,字寫得好不好看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判标準。
況且時隔多年,那些書上的經典雖然還記得,但是為了提高準确率,為了讓這次秀才試萬無一失,還是得把書再背一遍。
這麼一算下來,自己的時間确實挺緊的,确實沒有更多的時間花在做飯、送飯這些事情上。
父親的考慮還是很對的,自己之前真是自視甚高。
祖洪才認真讀起書來之後,倒覺得時間沒那麼難熬了,過得飛快。
每天早上的時候,祖劉氏、于小英會早早起來為大家做了早飯。大家吃完早飯以後一起去下田。
祖洪才就一個人留在家裡念書、寫字。
晌午的時候,村裡的嬸子送飯到地頭去給大家吃,于小英拿到以後又拿兩份飯送回家裡,和祖洪才一塊兒吃。
祖大壽和祖劉氏給于小英安排了這麼一個送飯的活路,并不是想壓榨她的勞動力,反而是想讓她少幹點田裡的活,同時最重要的是多和祖洪才相處。
他們當然希望兩個人少年夫妻感情甚笃。
是的,祖洪才不但不用給别人做飯,自己的飯也等着吃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