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謝瑜林安兩人都惦記着做豆腐,起了個大早。
此時,天色晦暗不明,天際線透出淺淺的微光,村裡的公雞還未晨叫,都蹲在窩裡閉目養神。
得益于昨夜謝瑜的幫忙,林安早起後,精神頭足足的。
刷牙洗臉,煮粥熱菜。
做起這些活計來,可謂是一氣呵成,沒有浪費分毫時間。
謝瑜有點困倦,但一想到做好豆腐,送到鎮上或者縣城裡賣,能賺到好多銀錢,些許困意立馬被燃起的鬥志取代。
約莫兩刻鐘後,早膳做好了。
兩人盛了一碗熱粥,夾了些小鹹菜,靜靜坐在竈台前喝粥。
“安郎,飽了麼?”謝瑜洗碗回來,看了眼還在竈前坐着喝粥的林安。
“還有兩口。”說着,林安筷子快速往嘴裡扒拉粥米,兩個呼吸的時間就将兩口粥水送入腹中。
謝瑜拎出昨夜泡好的黃豆,走到院子的大石磨旁邊。
仔細挑出黃豆外層的透明包衣,以及漂浮起來的劣質黃豆。
再将黃豆倒入新打出的井水裡,簡單漂洗三遍,初步去掉一些豆腥味。
“阿瑜,我來推磨,你放豆子和水。”林安洗完碗,又用皂莢液清洗幹淨手,才走過來與謝瑜會合。
他望向謝瑜的眼神,溫柔得能掐出水來。
喉結滾動,冷銳與溫軟兩種氣息在他面上顯現,活像那留戀情愛場的妖邪之物。
謝瑜看見林安色眯眯望向他的樣子,頓時想到了昨夜的事,耳尖立馬燒紅起來。
他一邊往石磨孔眼裡倒泡脹的黃豆,一邊生氣道:“你下回注意些,别戳傷我,控制好你自己身體。”
林安推動磨盤,委屈抿唇:他并非故意,隻是阿瑜當時含上來,一時目眩神迷,失了神智,才會挺腰……
“好,阿瑜說的我都記下。”
沒過一會兒,出漿口處便流出豆香味濃郁的黃豆碎漿,一灘一灘的掉落到底下的幹淨木桶裡。
黃豆碎漿不夠細碎,還需再重磨一次。
等豆漿研磨細膩,天光已經大亮,鳥兒鳴叫聲,雞鳴聲犬吠聲,此起彼伏,如在耳側。
林承和林予也起床,正在屋檐下咬着泡軟的柳木條。
“小承,小予,早飯做好了,碗、菜、粥都放到堂屋裡。”謝瑜和林安拎着棉布擠壓過濾的豆漿水回廚房,順便将早膳所在位置,告知林承林予。
鐵鍋已經洗淨,豆漿倒入鍋裡,蕩出細密的小泡泡,因着林安要攪拌豆漿,謝瑜便坐在竈前,榄下燒火這個活計。
煮豆漿火不能大,需要小火慢煮,鍋裡的豆漿一直攪拌,免得糊底。
三斤黃豆,十六斤豆漿,約莫能出一闆嫩豆腐。
“小承!過廚房來,看一下火!”才坐了一會兒,謝瑜腦子裡突然蹦出一個絕妙的想法,連忙喊來林承看火。
林承聽見召喚,連忙丢了手裡剛拔的野草,從院子外的路旁,跑回廚房:“我來啦,謝瑜哥哥!”
林予也在路旁拔野草。
家裡的雞還沒喂,需要拔滿一竹籃子的野草才夠家裡的四隻雞吃。
弟弟回去幫忙了,隻剩他一個人拔野草。
以他一人之力,想在去村塾之前,把雞喂了,必須加快拔草的手速。
林承在竈前看火,謝瑜從廚房抽身走出,來到自家菜園子外圍的小土坪上,将兩三株野生桑樹枝頭尖尖上的嫩葉子,薅了半籃子。
而後,他拎着籃子迅速跑回院子裡,舀了一瓢水,洗淨嫩桑葉,捏住桑葉葉根甩幹水分。
用手撕碎嫩桑葉丢進幹淨的大爐子,倒入小一瓢半的井水。
從竈間移了火種,放到爐子底下,塞入細木柴和幹茅草,把火燒得猛猛的。
半刻鐘不到,爐子裡就飄出陣陣草木清甜香氣。
揭開爐蓋子一瞧,裡頭的桑葉都煮爛了,汁水綠油油的,正咕嘟咕嘟冒着泡泡。
謝瑜撤了爐子底下的柴火,從廚房架子上,拿來一柄小個的長頸漏勺,伸進爐子裡,将桑葉殘葉撈出大部分。
之後,将桑葉汁水倒入鋪了棉布的幹淨木盆裡,捏攏棉布邊緣,把棉布包裹的桑葉殘渣拎起,晾涼些,用手擰擠出殘渣裡的嫩桑葉汁水。
白豆腐,大家夥都吃慣了,沒什麼新意,提不上價。
他家的豆腐兩次研磨,口感和外觀比其他豆腐攤的好很多。
這個時候,再添些新意,加入嫩桑葉汁子,白豆腐變綠豆腐,普通豆腐變成具備清熱明目功效的嫩桑葉豆腐,定能叫食客們眼前一亮。
物以稀為貴,新奇、好吃還對身體好的豆腐,隻他一家,錯過了可就沒了。
隻要他家嫩桑葉豆腐,入了鎮上那些富戶的眼,就不愁賣不上好價錢。
賣豆腐是小本生意。
黃豆2文錢一斤,一闆豆腐需要3斤黃豆磨漿,也就是6文本錢。
一闆豆腐能切36塊,别家豆腐賣2文錢一塊,他家豆腐可以賣3~4文錢一塊。
貧苦人家的時間和體力不值錢,隻要能賣光,一闆豆腐至少淨賺102文錢。
鎮上人流密集,居戶衆多,尋常攤販一日應該能賣空兩到三闆豆腐,連續賣一個月左右,賺到銀錢就可以給家裡添一頭牛。
屆時,人力拉磨轉變為牛力拉磨,省時更省力。
想到綠豆腐,謝瑜腦子裡就飛出了解暑佳品,晶瑩剔透、軟嫩爽口的仙草涼粉。
仙草涼粉跟豆腐瞧着差不多。
制作難度上,仙草涼粉比較簡單省力。
仙草涼粉的主材料涼粉草,漫山遍野都長有,抛開人力物力,仙草涼粉可以說是零成本的一樁買賣。
越想越覺着日子有奔頭,好日子就在眼前!
要想富,可不能停于空想,得踏踏實實的付諸實踐。
謝瑜搖搖頭:
不能再想下去了,還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再說。
“安郎,把嫩桑葉汁子和豆漿攪拌均勻。”謝瑜拎了一瓢多的綠汁子進廚房,緩緩貼在鍋旁,順着鍋邊緣,将桑葉汁水倒入鍋裡。
這會兒豆漿還未煮沸,加入桑葉汁,綠與白在林安手底下緩慢交融,最終呈現出一片鮮豔的青色。
半刻鐘後,青色豆漿咕嘟咕嘟的鼓起了泡泡,豆漿上層出現一層白色浮沫,謝瑜拿了一個長柄扁勺,一勺一勺撇去浮沫。
一連撇了小半刻鐘,謝瑜才坐回竈前,小心撤去竈底的柴火,
等鍋裡的豆漿觸手微燙、不再沸騰,倒入一早調勻的石膏水,再次充分攪拌豆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