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頭号纨绔,非出自望門的李進之莫屬。可他也有克星,那人正是他方才談及的女孩君若,巨賈之女。
君若今年十五,天資聰穎,自幼文武雙修,如今經手的鹽運、镖局與李進之這邊重合,免不了起紛争。
顧月霖、沈星予和李進之初謀面那次,君若惹得李進之暴怒,要下狠手給她個教訓。
落到局外人眼中,就是個二十來歲的大男人欺負小姑娘,任誰不幫後者?
于是,顧月霖和沈星予為君若化解危局。
兩個路見不平的少年郎的膽色與身手,使得李進之由衷欣賞,起了結交之心。因而火氣消減,對君若說這次就算了。
君若像翹着尾巴的貓咪一樣,耀武揚威地走了。李進之則請顧月霖、沈星予到滄州城裡的酒樓,擺了一桌席面,細說由來。
便有了三個人的不打不相識。
李進之這個人,接觸時其實隻要稍稍留心,就會發現他是活得至為率性,放得下虛僞、架子的人。
把沈星予當不谙世事的頑劣孩子,慣于吊兒郎當;把顧月霖當做他曾熟悉交好的同窗,說話會不自覺地委婉很多,但都出自真心善意;而對于君若,他就隻是個道上容易炸毛下黑手的前輩。
這樣的活法利弊并存,可不是這種活法的,誰又曾諸事遂心。
午間,顧月霖照舊到内宅用飯。
“太太昨晚沒睡好,這會兒難得有了些睡意,您隻管自己用飯。”趙媽媽說。
顧月霖無所謂,颔首落座,“等人手齊了,我三餐都在外院用。今兒實在沒法子,小厮全派了出去,我總不能自己到廚房端飯。”
趙媽媽讪讪的。
顧月霖拿起筷子,瞥她一眼,“你們做了多少冬衣?”
趙媽媽道:“正房是各人做各人的棉衣棉被,再就是您和外院幾個的,得過三兩日做完。”
“等辛夷帶回針線上的人,你把所有布棉送到針線房。再有,初到竹園那日,太太帶過來的料子成色尋常,也全送到針線房,用到實處,就說是太太賞給一應下人的。”
趙媽媽低聲應是。
顧月霖不再言語,慢條斯理地用飯。
莊子上送來的食材有蒜苗和雞蛋,廚房做了蒜苗炒雞蛋,鮮嫩可口。
顧月霖不由得琢磨,蛋類要買多少合适?
李進之說,他過窮日子的時候,雞蛋鴨蛋鵝蛋是稀罕物:一個五到七文錢,一個月才賺一二兩的窘境,怎麼舍得見天兒買來吃。
但他也說,蛋類顯而易見的一個好處是抗餓,常吃絕對有好處。
與其自己費腦子,不如等劉槐回來,跟他商量。這樣想着,顧月霖斂起思緒,專心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