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共感任務後的第三周,齊臨與喻時川的精神鍊接被正式列入“觀測等級”。
這意味着,這對“哨兵-向導”組合将在後續任務周期中接受不定期心理幹預、數據抽樣、同步率監控評估,以及潛在的“搭檔更換計劃”。
内部系統同時發布通告:
“建議重新評估Z.A.T哨兵齊臨與向導喻時川的綁定适配度,考慮更穩态替代方案。”
那天,齊臨剛完成戰術演練的模拟複盤,正調試戰術圖層,喻時川走進會議室。風自他身後灌入,裹挾着白桦葉的清苦氣息,帶着淡淡的向導素香調——白桦與薄荷,混合出一種沉靜的分離感。
“他們在推演你與林喃之間的搭檔參數。”喻時川說,語氣平靜得幾乎疏離,“匹配率高達85%。比你和我,‘系統記錄’上的數據更穩。”
齊臨盯着屏幕,不語。他不是沒聽見,而是沒必要回應這種數據表面的判斷。
“你希望我主動解除精神鍊接嗎?”他轉過頭來,眼神裡沒有憤怒,隻有直視的笃定。
“……我不希望你受牽連。”喻時川頓了一拍,語調低緩,“我們已經突破了穩定阈值,引起高層注意了。再往前一步,也許就是審查。”
“但你知道,我不是因為制度才靠近你。”齊臨的話極輕,卻像一柄細刃,直指核心。
心理幹預如期而至。
為了“評估哨兵的精神負荷承壓能力”,齊臨被帶入反向鍊接剝離訓練。
測試室中,光線冰冷,牆壁隔音良好。系統投影開始引導他重構圖景路徑,将與“喻時川”頻段有關的所有精神标記标注為“非必要交集”。
提示音接連響起:
“檢測到深層情感頻率。”
“是否執行清除操作?”
齊臨不動,隻是垂眸看着那一條條數據線緩慢流過。
他低聲說:
“不是你們的數據,決定他存不存在。”
測試員試圖勸導:“你是一名哨兵,擁有高于普通人三倍的感知力。強綁定會帶來精神負荷,甚至可能導緻頻率崩潰。”
“我願意。”齊臨擡起頭,語氣平靜得近乎冷漠,“如果是他,我接受一切後果。”
測試結束後,他被強制送入恢複艙。而喻時川卻拒絕回宿舍,一個人走進空無一人的訓練場,坐在角落。
他的精神圖景在外力未觸的情況下自行開啟——
那片桦林仍在,卻不再完整。湖面結冰,光粒稀疏,齊臨的側影反複出現在林間,又一遍遍從他眼前消失。
他蜷縮着手指,低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