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火映紅了青州城的夜色,周記燒烤的招牌在大街小巷随處可見。
周薇薇握着賬本,看着加盟商送來的分紅,嘴角勾起大大的笑容。
與此同時,小莊村的試驗田裡,康軍戴着草帽彎腰查看麥苗。
改良後的冬小麥根系如盤龍般牢牢紮進土壤,即便初冬的寒風卷過,麥稈仍倔強地生存着。
小莊村的人看着冬小麥,笑容重新展現在臉上。
轉眼到了第二年青黃不接的時節,村子裡家家戶戶都變成了一頓飯。曾經熱鬧的村莊,如今彌漫着壓抑的氣息。
天剛蒙蒙亮,李嬸家低矮的茅草屋裡,傳出孩子微弱的哭聲。
李嬸看着空空如也的米缸,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她顫抖着雙手,從角落裡摸出一把野菜,那是昨天在山坡上挖了好久才找到的。
鍋裡的水已經燒開,李嬸把野菜丢進去,看着它們在水中翻滾,仿佛看到了一家人活下去的希望。
可這點野菜又能支撐多久呢?孩子饑餓的哭聲越來越大,李嬸心如刀絞,卻無能為力。
張大爺家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他坐在門檻上,眼神空洞。他老伴兒坐在一旁,默默地流着眼淚。老兩口每天就靠着一點樹皮和草根勉強維持生命,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
大槐樹下,幾個孩子聚在一起,眼巴巴的看着周佑安手裡抓着的大饅頭,不停的咽着口水,露出羨慕的神色。
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節,生存成為了人們最大的挑戰,而小莊村的村民們,也在這艱難的歲月中,苦苦掙紮着,因為他們還有一站底牌,那就是田裡種植的冬小麥。
相較于小莊村村民們的希望,其他村子裡的百姓,那就是一點兒希望也沒有了。
他們的生活狀态每況愈下,一日一頓飯已是奢望。許多人餓得面黃肌瘦,眼神中透着無盡的凄涼與無助。
老人們虛弱地靠在牆角,有氣無力地喘着粗氣,他們的身體在饑餓的折磨下日益衰弱,随時都有可能死亡。
孩子們不再有往日的歡聲笑語,他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眼巴巴地望着大人,希望能得到哪怕一點食物。
很快,饑餓的百姓們為了讨點活路,就變成了流民,渴望能去外面找到食物填飽自己的肚子。
而有些流民為了生存,會不擇手段的四處搶劫,搶奪手無寸鐵的百姓們僅有的一點糧食和财物。
據說,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夥流民闖進了大莊村的王大叔家。
他們化身成了強盜,搶走了王大叔家藏在櫃子裡的半袋糧食,王大叔拼了命地抵抗,卻抵不過流民們,于是就被打得遍體鱗傷。
王大叔的妻子抱着孩子痛哭流涕,望着空蕩蕩的櫃子,心中充滿了絕望。
此時縣裡的糧食價格如同脫缰的野馬,一路飛漲。百姓們為了能買到一點糧食,不惜傾家蕩産。
糧店門口每天都排着長長的隊伍,人們擠破了頭,争着搶着購買糧食。有的人為了能買到一袋糧食,甚至大打出手。
一位瘦弱的婦女,好不容易排到了前面,卻被一個強壯的男人一把推開,糧食也被搶走了。
她坐在地上,絕望地哭泣着,周圍的人卻無暇顧及她的痛苦,繼續瘋狂地搶購着糧食。
附近幾個村子裡,賣兒賣女、賣田産的事情屢見不鮮。
一個年輕的父親,為了能讓家人活下去,不得不忍痛将自己的女兒賣給了一個富人家做小妾。
女兒哭着喊着不願意離開,父親卻隻能狠下心來,轉身離去,淚水在他的臉上流淌。
還有些人,為了換取一點糧食,不得不賣掉自己賴以生存的田産,從此失去了生活的依靠。
周薇薇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心中充滿了傷感與無奈。
她深知自己的力量有限,無法救助所有人,但她不願眼睜睜地看着這些無辜的生命在饑餓中掙紮。于是,她決定辦一個孤兒院,盡力收留一些無家可歸的小孩子。
為了給這些孩子找出路,她又花錢買了一座荒山,在山上種了不少果樹,養了很多雞鴨。她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能讓孩子們過上自食其力的生活。
艱難的時刻終于過去了,到了四月,去年種植的冬小麥終于迎來了豐收的季節。
小莊村的村民們看着那飽滿的麥穗,一個個笑開了懷。他們的臉上洋溢着喜悅的笑容,眼中閃爍着希望的光芒。
因為此次收獲的糧食足以養活一家老小,這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