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鼓聲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遠忽近,讓人捉摸不定,又有沙啞滄桑嗓子發出不明方言口音的樸素唱詞在空中盤旋。
“奴字下面一個心,無它卻要任人欺,世人皆言惹禍苗,何知此乃真性情。無風要起三層浪,見樹還要踢三腳。忍字不換惡人報,欺人總比人欺好。”
這詞簡單直白,粗糙樸素,卻夾着一股情緒,念夕塵聽了,心頭立時一股無名火起,煩躁異常。
【宿主大佬,裡面那群凡人打起來了。】
這鼓聲能勾動人的怒氣。
念夕塵意識到這一點,耳邊又聽來一段軟綿綿的笛聲,這聲音優美而又悲戚,飄忽又似纏綿,一會似耳鬓厮磨,一會似軟語溫存,一會似斷離悲泣,一會似調情說笑。
“每到秋來,轉添甚況味。金風動、冷清清地。殘蟬噪晚,其聒得、人心欲碎……怎生捱、更迢遞。料我兒、隻在枕頭根底,等人來、睡夢裡。”
是個嬌翠欲滴的女子嗓音,唱的是一首柳永的《正宮》詞。詞調的婉轉哀怨又透着情意綿綿,嬌怒嗔怪間又有勾魂引魄、意動情牽。
念夕塵聽得身上有些發熱,臉不覺紅了起來,她正要凝神抵擋,接着急促鼓聲和粗狂唱調又再次卷來,那股怒氣又浮上心頭。
鼓聲和笛音、詞曲和唱詞、粗糙和精緻、急促和婉轉、沙啞和嘹亮。
念夕塵感覺自己的精神被兩種完全不協調的聲音相互拉扯,一會怒氣沖天,一會思欲不甯,一會殺意滿懷,怒火滔天,一會身軟體倦,慵懶欲眠。
“唉,買來身體到底不如隻有本體實力的仙元的三之一。”念夕塵察覺到自己心潮微起,歎息着搖了搖頭,手中紙傘輕輕搖動,一股股微風刮了起,吹動樹葉,吹動門窗,吹動衣袖,吹動浮雲,吹動蝴蝶,吹動螞蟻,吹動水面,吹動青石。
風兒與天地萬物碰撞,發出種種聲響,這些聲響交織、碰撞、組合,混出甬鐘聲、木鼓聲……古琴聲、古筝聲、古瑟聲、蕭、……埙聲 、笙聲、枳聲、缶聲、土号聲,足有三十六種樂器。
《南華經》有雲:敢問天籁?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
天地萬物自然發出的聲響,謂之天籁。
念夕塵如同一個自然的樂師,用一把小小的紙傘,指揮起這方天地萬物奏響天籁之音的合奏。
“昔者有虞氏舜作《九韶》之樂,今且奏之。”
一曲《太和》,衍天地開辟,萬物生長。
一聲響,宛如鴻蒙初始,混沌開辟,一瞬間,客棧内外所有人,心頭像被一把開天辟地的巨斧斬過,一切的煩躁不安,欲望雜念,恐懼不安,全部一掃而空。
二曲《大韶》,書帝王功德,天子威嚴。
一股惶惶帝威從天而降,無論是粗狂豪放的鼓聲,還是情意綿綿的笛聲就像一朵小浪花被大海吞沒,再也無了動靜。
三曲《大明》,意旭日方升,萬物始新。
四曲《大武》,歌軍威浩浩,戰旗獵獵。
五曲《大風》,起重巽申命,剛巽中正。
六曲《大雅》,承文以載道,樂以傳情。
七曲《大禮》,唱有禮之大,華章之美。
八曲《大運》,祈國運綿久,萬世太平。
九曲《大慶》,賀五谷豐登,盈車嘉穗。
《九韻》乃古之天子祭祀大樂,一感上天之德,二表帝王功德,三祈風調雨順,四仰先祖之靈,五昭國威浩蕩。
九韻五事,正合《易》之九五數,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聖人聞之,三月不知肉味。
《九韻》既出,諸樂皆靡靡,不堪入人耳。
九曲奏完,全場寂籁,無論是人,是妖,是動物,是植物,就像被使了定身法,無一點聲響。
半響後,空氣終于傳來兩聲響,一根折斷的笛子,一面碎裂的破鼓被丢到了地上。
即聞天籁,愧而斷樂。
遠處黑壓壓的一片雲壓了過來,月亮被擋住了,念夕塵聽到了地面被碾碎的聲音,接着是潮水般的趕路聲。
她擡眼望向遠方,一片白色的海洋從東南西北四個角落逼近客棧,那是看不到盡頭的初孽,天上是烏壓壓的怪鳥和拳頭大的綠頭蒼蠅,兩棵巨大的五方妖根身上揮動樹幹手臂,将擋在腳前的一間間房屋撞的支零破碎。
妖邪們的總攻開始了。
念夕塵将手上紙傘一抛,懸在燈詭客棧上空,一道巨大華光灑下,罩住整個客棧。
“斬妖師,你今天得留在這。”侏儒模樣的護院教頭手拿一根鐵棍,在怪物群前面一馬當先。
“可惜今日後,再難一聞《九韶》。”護院教頭身旁一個美貌女子,歎息着,将自己身上皮一扒,露出駭人的血紅肌肉和經脈,她拿着自己的人皮當做武器,對念夕塵當臉掃來。
“嘿嘿,樓娘子放心,把這個斬妖師折磨死之前,我定幫你拷問出《九韶》曲……”護院教頭最後一個“譜”字還沒吐完,就被飛來一腳糊在臉上。
“打架就打架,廢話真多。”
念夕塵閃身躲過樓娘子甩皮攻擊,身似遊龍,轉到初孽群裡,旋旋如蓮,掌影如花,十幾隻初孽瞬間飛起,一個接一個砸在剛爬起的護院教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