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在村裡原本有座青磚大瓦房宅院,為了給父親葉水生看病,宅子以二十貫錢抵了出去。之後,姜家才搬進了這裡。
這處宅院位于村尾東邊坡地上,原是一處廢宅,戶主死去後被收歸村裡。據說常年陰森,不大吉利,村民都不太敢靠近。
但姜家顧不得這些,畢竟院子便宜,隻需花費一貫錢便能買下來。
姜家搬來後,将屋子簡單修繕,土地進行平整,傾頹的土牆重新用粘土修補,看起來也算周整。
前院約三分地,後院約半畝地左右。前院大門對着通往村子的大路,後院背靠連綿起伏的矮坡與樹林。
正房有三間,坐北朝南,中間是堂屋,東西各一間卧房,東屋原是姜葉夫婦的房間,現今空着;西屋是姜桃的房間。
前院西側是竈房。東側有兩間廂房,一間原是姜桃大哥與姜桐的住處,現今住着姜桐;另一間是堆放糧食、日常雜物等的倉房。
院門則開在南牆正中的位置,往裡丈把遠的距離壘起一道土坯築的照壁牆,院門敞開的時候,可以擋住外人的探看。
至于後院,東側有一間茅房,西側有一間木頭棚子做的柴房,緊挨着木棚是一個雞圈,裡面養了三隻老母雞。并在北牆留有一扇後門,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大都開出做菜地。
姜桃逛完院子,便去竈房查看家裡還有多少餘糧,驚喜發現兩背簍草藥。
翻開一瞧,有車前草、絞股藍等常見的藥材。葉子都已經蔫吧,貌似已采摘多日。
大腦靈光一閃,登時萌生出一個賺錢的好法子——進山采藥。
她由原主記憶,得知對方從前常去醫館幫父親與母親抓藥,粗淺認得幾味藥材,也曾教姜桐認草藥。
平日裡除了開荒與耕種,姐弟倆也會抽空進山采藥。原主若是抽不開身,姜桐就一個人在山腳下挖野菜、采草藥。
可惜她姐弟二人所識都是常見的草藥,賣不上價錢,量又不多,就隻能送去鄰村的葉大夫那裡,換來幾枚銅錢。
但姜桃自幼由外公外婆撫養,在外公的耳濡目染下,不僅識得一些草藥,也能幫忙炮制簡單的藥材。
自古山裡草藥多,若是自己進山采些稀罕的藥材來賣,倒能換不少銀錢。
想到這裡,姜桃心情也變得好起來,心中琢磨着如何跟姜桐說進山采藥的事。
自打姜老漢與葉水生出事後,原主母親姜惠娘就對上山充滿了抵觸,生前隻允許姐弟二人偶爾去村子最近的那座矮山走動。
擔心會引起姜桐的反感,姜桃思慮片刻,方緩緩開口,
“阿桐,咱家現在就兩畝地,且是新開荒出來的,地力弱,糧食收成也低。等交完稅,餘糧怕是撐不到明年開春。
“若是繼續開荒,光靠咱們倆個實在是吃不消,萬一阿姐再像前幾日那樣暈倒過去,剩下你一個該怎麼辦呢。
“阿姐仔細想了想,不如進山采藥。我在藥鋪抓藥的時候,識得一些草藥,從前因着娘親的囑托,怕你進山。我隻教了你幾味在山下常見的草藥。
“可這幾日,阿姐經曆生死大事,忽然想通了,與其累死餓死,不如冒險去山裡采藥,那些值錢的藥材可都在裡面呢。
“咱也不去深山,就在村裡附近的幾座矮山裡尋摸,那裡沒有狼、野豬之類的野獸,相對安全許多,憑阿姐識草藥的本領,定能夠養活咱姐弟倆。
“等積攢些時日,咱們可以用賣草藥的錢雇村裡的壯漢幫忙開荒,或者花錢買糧食吃也行。
“或早或晚,阿姐肯定能把咱家賣出去的地和宅院贖回來,以告慰祖父祖母、阿爹俺娘、還有大哥的在天之靈。
“阿桐,你覺得阿姐的想法怎樣?”
姜桃講的情真意切,還給孩子畫了一堆大餅,連自己都給感動了。
姜桐直聽得熱淚盈眶,他之前去鄰村的葉大夫那裡賣草藥,一次少說也能得幾個銅闆,若勤快些,還能賺更多。
一時心情激動,滿肚子的話都堵在喉嚨裡,說不出來。
姜桃見他默不作聲,心裡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自己鉚足情緒說了這麼些話,姜桐不會不答應吧?
姜桐擦擦眼角的淚,哽咽道,“阿姐,我早就想進山采藥了,可我怕阿娘跟你不同意,沒敢說出來,其實采藥比開荒輕松多了。”
姜桃心頭一松,繼續道,“阿桐,葉大夫那裡收的藥材量太少。我打算以後多采些草藥,曬好了往鎮上的藥鋪送,那裡可比咱鄉下給的價格高,尤其是幹藥材,你覺着呢?”
姜桐點頭如搗蒜,“阿姐,我都聽你的!”
進山采藥的事情終于說定,姜桃長舒一口氣,站在院子裡,眺望遠處綿延起伏的山巒,心裡有些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