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起發現,姓裴的是個錢串子其實有時是件好事。
好比現在,她大快朵頤吃得滿嘴流油,完全不用操心下一步兩人該去哪。
而姓裴的就得和忘憂一一确認,這幾日江湖上都發生了什麼。
比如,百聞樓那麼多人,難道都是為了莫同塵而來?
忘憂那雙慈悲目罕見地流露出一絲愁緒,歎道:
“十日前,龍吟劍重現的消息一出,魔教婚宴的風頭便被壓了下去。”
“‘得龍吟者得江湖’,這句話現在已經傳遍了整個武林。”
葉起吃得正高興呢,筷子猛然一停下意識轉過頭,正好和裴序的目光撞上。
兩人的眼神皆是驚異。
還未等忘憂詳細說明情況,三人同時一頓。
葉起眉心微皺,保持停筷的動作,耳朵極輕微地動了一下。
房頂有人。
還是高手。
因為在他們閉口不言時,他/她的呼吸霎時間仿佛融入了夜風,無聲無息,瞬間感受不到此人現在何處。
隻有内功極其深厚的人,才會察覺屋内不正常的安靜,并且瞬間隐匿氣息。
葉起按住裴序的手,緩緩站起身。
她閉上雙眼,在一片黑暗中回想上官名的話。
【瞎眼後,我靜坐海邊十天十夜,在黑暗中悟出這套刀法。】
【以心代眼,以氣馭刀;天地日月,方歸無極。】
【你不是喜歡風嗎?那就試着讓風告訴你,敵人在哪。】
流動的空氣在此刻如有實物,屋外的風輕輕拂過,描繪着某處某人的身影。
葉起倏地睜開雙眼,其中精光令人不敢逼視,她左手一揚,筷子脫手而出直刺西南角的天花闆。
萬兩錢莊向來财大氣粗,即使是最簡陋的房間,用的也是質地堅硬的上好楠木。
但在這一刻,那根易折的竹筷仿佛化為世間最鋒利的刀,再剛硬的東西在它面前都不過是一塊豆腐。
“嗖!”整根筷子沒入之後消失不見。
葉起雙眼微眯,擡手又是一筷!
“哒哒哒——”
腳步聲幾乎輕不可聞。
裴序的右手被溫暖覆蓋,他慵懶地靠在椅背上,舒适地合上眼。
骨節分明的左手慢條斯理地擡起,修長的兩指輕輕拈住茶盞,偏過頭的側影留下一道優雅從容的弧度。
一尺、七尺、二十尺,三十九尺……
他慢慢張開雙目,眼底淩厲一閃而過。
修長的手指輕抖,茶盞忽然消失,破空的風聲過後緊接着窗紙撕裂的聲音,隻聽一道——
“噗!”仿佛石塊撞擊肉身的微響。
“唔……”一聲極輕的悶哼,響起瞬間被咬碎在口中。
窗外重歸寂靜。
忘憂目露不忍,“阿彌陀佛。”
他頌了句佛号,緩緩轉過頭,對面兩人風姿勃發,英氣逼人,一站一坐一動一靜,配合間仿若一體。
葉起眉頭舒展,重新拿了雙筷子,樂呵呵坐下繼續吃飯。
忘憂望向姿态散漫的人,歎道:
“兩年不見,你的武功又有所精進。”
裴序瞥了眼窗外,薄唇微啟,無聲道:“小心為上。”
忘憂目光閃動,輕輕颔首。
二人不再言語,沾水為筆,以桌為布,慢慢寫下心中猜想。
佛手慢劃,【龜息功,西域人】
玉指輕點,【宮裡的】
忘憂疑惑地擡起頭,目光透着一句疑問“何以見得?”
裴序斜了一眼埋頭猛吃的家夥。
想到方才那位三殿下滿心滿眼都是葉施主的樣子,忘憂恍然失笑搖了搖頭。
裴序又寫道:【少林有意?】
忘憂默然,緩緩寫下四個字,【為平波瀾】
裴序輕歎一聲,便開始詢問魔教的事。
葉起兩耳不聞身旁事,一心隻有滿桌肉。
隔牆有耳,天外有天。
趕跑一個,誰知道還有沒有更厲害的家夥隐在暗處?
于是也不去管那兩位怎麼交流了,反正姓裴的都會告訴她。
最重要的還是填飽肚子,這樣不管跟誰打,手上都有勁。
等她吃到一半,看見他倆突然停了下來。
男菩薩從袖袍抽出一張紅紙,他兩指輕推,将紙送到裴序面前。
“盡在于此。”
葉起瞥了一眼那張紙,霎時間一呆。
暗紅色宣紙,邊緣以細密的金線繪制出祥雲和纏枝梅花紋。
燙金【囍】字赫然在頂部,其後内容的字迹蒼勁有力,筆觸隐隐透出霸氣。
她腦海靈光一現,感動地看向忘憂。
男菩薩真是活菩薩啊!喜帖就這麼拱手送人了?
葉起剛想仔細看看都寫了些什麼,從旁伸出一隻手拿走了喜帖。
裴序大緻掃過内容,鳳眸微眯,問道:
“已有人解出?”
忘憂搖了搖頭,又好像想起了什麼,笑道:“師兄研究了三天三夜,未有所獲。”
裴序頓時放下心。
聽他倆打啞謎,葉起瞬間覺得肉都不香了。
她滿心好奇攀住裴序的肩膀,湊到他手邊去看喜帖。
囍
-------------------------------------
春風作傘共遮寒,攜手浮雲望月圓。
青絲白雪成比翼,執念凝霜映誓言。
百尺峰巅花猶在,歲歲芳菲不染煙。
欲問良辰何時聚,紫雲荼蘼便是緣。
*莫同塵攜夫秦寶寶,靜候天下英豪。
-------------------------------------
葉起茫然了,這啥?除了知道新娘新郎是誰,時間地點都沒說啊。
寫首肉麻的情詩就為了告訴大家,他們老兩口如何恩愛嗎?
腦門一點涼意,葉起上半身被戳得向後仰。
“這是謎面,忘智大師都解不開,缺心眼能看明白嗎?”
忘智大師文采斐然,是江湖上有名的才子。
又因為姜國盛行佛學,少林寺和寒山寺的僧侶與百官都有交集,所以他在朝堂中也頗有名氣。
前幾年有位新科狀元,受皇帝欽點,一身傲氣。聽說了他的名聲後,非要和忘智大師以文會友。
結果被大師三首七言絕律折服,直言從此文有第一,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