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佟佳貴妃要長壽(清穿) > 第19章 地震來臨

第19章 地震來臨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窗外日影西斜,将孩子們演練"趴護躲"的身影投在紗窗上。保清非要演示如何用棉被裹頭,結果被自己絆了個跟頭;純禧認真地把要點記在繡帕上;保成則闆着小臉,一字不落地複述着每句話——明日去乾清宮請安時,這些話自會傳到康熙耳中。

伊爾哈倚在門邊,望着滿院歡鬧。她想,若有人問起這些古怪知識,便推說是從《夢溪筆談》或《天工開物》裡看來的。橫豎貴妃愛讀雜書,在宮裡早不是秘密。

晚膳的時候太子在乾清宮跟康熙叭叭今天的事情,康熙已經習慣了,每次從表妹那裡回來這孩子都有說不完的話,好像永和宮裡的草都比别的地方有意思。

太子跟康熙說起地震自救的這些東西,一邊學着伊爾哈的樣子搖頭歎息:“可惜這些百姓都不知道,若是這些知識能成為常識,能給咱們避免多少損失呀。”

第二日,康熙坐在禦案前,朱筆在宣紙上圈圈點點,太子稚嫩的話語猶在耳畔回響——"若是百姓都知道地動的預兆,能少死多少人啊"。

"李德全,"皇帝突然擱筆,"傳欽天監正。"

當夜,一隊侍衛快馬加鞭趕往欽天監衙門。老監正匆忙入宮時,正看見康熙對着太子畫的歪歪扭扭的"地動圖"沉思。圖上那些孩童般的筆迹——井水變渾、貓狗不安、地下悶雷——竟與《萬曆野獲編》中記載的地震前兆不謀而合。

"朕要你們編本小冊子。"康熙指尖輕叩桌案,"用最淺顯的白話,把地龍翻身的征兆和避禍之法寫清楚。"他頓了頓,眼底閃過一絲精光,"就以太子夢見文昌帝君授書為由頭。"

三日後,第一本《禦制避地動要略》謄抄完畢。薄薄的冊子不過二十頁,卻用通俗易懂的俚語配着木刻插圖:教人如何用米缸存三日糧,教婦人把繡花針磁化了懸在窗前,甚至詳細畫出了牆角"三角救命區"的方位。最末頁赫然印着太子親筆題寫的"居安思危"四字——當然是康熙握着兒子的手描紅的。

當第一批冊子發往順天府時,康熙特意讓太子站在乾清宮階前,親手将冊子發給耆老代表。五歲的保成穿着杏黃蟒袍,學着父皇平日的樣子叮囑:"若見井水冒泡,切記通知左鄰右舍。"稚嫩的童音回蕩在丹墀下,惹得不少老人紅了眼眶。

很快,京城茶樓酒肆裡,說書人開始傳唱"太子爺夢授天書"的新段子。坊間婦人把避震要訣編成童謠,連稚童都能哼上兩句"地牛翻身莫要慌,先護頭來後躲梁"。

永和宮裡,伊爾哈聽着琉璃禀報外間的動靜,唇角微微揚起。她翻開那本送到各宮的小冊子,看見"蹲護躲"三字訣旁畫着個戴瓜皮帽的小人——活脫脫是保成那日的示範動作。

"娘娘,"琉璃小聲問,"太子爺真夢見過文昌帝君?"

伊爾哈笑而不答,隻将冊子輕輕合上。窗外,幾個小太監正忙着給永和宮的博古架釘防倒的銅鈎,叮叮當當的敲擊聲驚飛了檐下的麻雀。

伊爾哈内心為康熙的效率點了贊。

……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山東一個官員突發奇想帶着轄區内百姓來了場“地震演習”,被康熙表揚後,其他各地都默默加快了冊子的推行速度,也學着做起了演戲,還改進了一下,規定了撤離時間。

山東巡撫的奏折寫得生動——某日清晨,濟南城突然鑼鼓大作,衙役們挨家挨戶喊着"地龍要翻身了"。百姓們按冊子上教的,抱頭的抱頭,躲梁的躲梁,連學堂裡的蒙童都乖乖鑽到了書案下。最妙的是,那官員還命人用沙漏計時,從第一聲鑼響到最後一人撤到空曠處,竟隻用了半刻鐘。

"這倒是個聰明人。"她指尖輕點邸報上朱批的"甚好"二字,心想康熙這招"太子仁德"的宣傳當真立竿見影。

果然不出半月,各地奇招頻出。河南知府把地震童謠譜了曲,讓各村社學教孩子們傳唱;蘇州織造更絕,借着端午龍舟賽的由頭,在岸邊搭起搖晃的木樓,讓百姓演練高樓逃生。連漠北的蒙古王公都派人來讨冊子,說要譯成蒙文傳給牧民——畢竟氈帳雖不怕塌,但草原上的狼群最會趁亂叼羊。

最讓伊爾哈忍俊不禁的是,京郊有個縣令為了讨巧,竟把太子說的"三角區"給具象化了——命人在縣衙廣場立了三個包鐵皮的木樁,美其名曰"太子救命柱"。這荒唐主意傳到康熙耳中,反倒惹得龍顔大悅,賞了那縣令一副禦筆題寫的"明體達用"匾額。

娘娘您瞧,"琉璃捧着新制的宮裝進來,"内務府連咱們永和宮的帳鈎都換成帶卡榫的了。"

伊爾哈撫過衣裳上細密的防震褶,忽然想起現代那句"從娃娃抓起"。轉頭望去,院裡保清正帶着昭甯玩"地震遊戲",小公主被哥哥裹在棉被裡,笑得見牙不見眼。而十阿哥趴在石桌上,歪歪扭扭地臨摹着《避震要略》上的插圖——畫的是個圓頭圓腦的小人蹲在桌下,旁邊題着"太子曰:護頭如護玉"。

……

永和宮的桂花開了,甜香絲絲縷縷滲進紗窗。佟佳夫人坐在繡墩上,手裡捧着的茶盞已經涼了,卻仍不自覺摩挲着盞沿——那裡有道細小的裂紋,是隆科多小時候摔的。

"你弟弟如今像變了個人。"她聲音壓得極低,眼角卻帶着掩不住的笑意,"前兒主動請纓去整頓護軍營的武庫,連老王爺都誇他條理分明。"說着從袖中取出封信,"這是他親手寫的《兵械養護則例》,說要請貴妃娘娘指點。"

伊爾哈接過信箋,指尖撫過上面工整的字迹——這哪是當年那個逃學鬥鹌鹑的混世魔王能寫出來的?她忽然想起穿越前曆史書上那個"佟半朝"的隆科多,心頭蓦地一軟。

窗外傳來孩童的笑鬧聲,昭甯公主正被乳母抱着摘桂花。佟佳夫人望着小公主肉乎乎的側臉,突然紅了眼眶:"你阿瑪如今也轉了性子,前日親自盯着三房那幾個小子背《聖谕廣訓》,連最頑劣的那個都......"

"額娘,"伊爾哈輕輕按住母親發抖的手,"家裡好,我在宮裡才能安心。"

這句話像打開了什麼閘門。佟佳夫人從荷包裡掏出個小小的金鎖片:"這是隆哥兒打的頭一件差事得的賞賜,他非要我帶來......"鎖片不過銅錢大小,卻錾着精細的"忠孝"二字,背面還刻了朵小小的木蘭花——那是伊爾哈閨閣時最愛的花樣。

暮色漸濃時,佟佳夫人告退出宮。伊爾哈站在廊下,看着母親遠去的背影比來時挺直了許多。秋風卷着幾片早落的桂花瓣,輕輕落在她掌心那枚金鎖片上。

遠處傳來内務府太監試燈的吆喝聲,今晚的中秋宴快要開始了。

琉璃過來添茶時,發現主子正對着鎖片出神。那上面"忠孝"二字的刻痕裡,還留着些許未擦淨的金粉,在夕陽下閃着微弱卻倔強的光。

……

中秋的滿月懸在紫禁城飛檐之上,乾清宮前的廣場上鋪開了數十張八仙桌。親王郡王們按爵位依次落座,女眷們的珠翠在宮燈下流轉生輝。保清帶着幾個小阿哥在席間穿梭,偷偷往袖子裡藏月餅;純禧公主、榮憲和端靜挨在一起,小聲比較着誰得的兔兒爺更精緻;連平日嚴肅的裕親王都多飲了兩杯,正拉着恭親王回憶兒時偷供果的趣事。

伊爾哈坐在嫔妃席間,看着康熙親自為太皇太後剝蟹粉小籠——老太太笑得見牙不見眼,連說"皇帝也吃"。德嫔挺着微凸的孕肚,正與宜嫔交換繡樣;惠嫔則忙着給保清擦嘴角的油漬,那孩子剛啃完一隻桂花鴨腿。

忽然一陣琵琶急響,教坊司獻上新排的《霓裳羽衣曲》。水袖翻飛間,太子保成悄悄溜到伊爾哈身邊,小手獻寶似的捧出個月餅:"姑爸爸吃!特意留了蛋黃餡的!"

月光漫過蟠龍柱,将滿堂歡宴籠在柔輝裡。這一刻沒有前朝紛争,沒有後宮算計,隻有此起彼伏的笑語和孩童們追逐玩鬧的身影。昭甯公主在乳母懷裡咿呀學語,十阿哥抓着月餅在席間搖搖晃晃地走,惹得衆人一陣驚呼——他竟把月餅塞進了打盹的簡親王手裡!

子時的更鼓響起時,康熙命人擡出早已備好的煙花。随着第一朵金菊在夜空綻開,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仰頭望去。伊爾哈借着火光瞥見太皇太後悄悄抹淚,而康熙正握着太子的手,指向天邊最亮的那輪明月。

煙花落盡後,宮人們捧着應節的玉兔燈引路。離席的親王福晉們還在讨論方才的蟹釀橙,小阿哥們則互相炫耀分到的兔兒爺泥塑。保成困得直揉眼睛,卻還惦記着要把剩下的月餅帶給尚書房的師傅。

夜風拂過滿地的桂花香,伊爾哈回頭望了望漸散的宴席。

……

中秋過去,宮中受關注的事情就是承乾宮德嫔娘娘的身孕了。在衆人猜測這一胎是男是女時,承乾宮發動了。伊爾哈聽到消息後就趕了過去,烏雅氏一直對她很親近恭敬,兩宮離得近,她也不該去的太晚。

伊爾哈趕到時,德嫔的痛呼聲已透過雕花窗棂傳了出來,一聲比一聲緊。

"娘娘怎麼親自來了?"承乾宮的管事嬷嬷慌忙迎上來,手上還沾着水漬,"産房血氣重,您還是在偏殿......"

伊爾哈擺擺手,目光掃過廊下捧着熱水來回穿梭的宮女:"本宮就在這兒坐鎮。"她解下腕上的翡翠镯子遞給琉璃,"去請孫太醫,就說本宮說的——務必用上好的老山參。"

殿内突然傳來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喊,接着是穩婆急促的指揮聲。伊爾哈指尖一顫,想起曆史上烏雅氏生雍正時險些難産的記載。她不動聲色地攥緊了帕子,面上卻仍保持着貴妃應有的鎮定。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