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組織将改造後的納米機器人釋放至平流層,在意識體相位校準的間隙,通過引發磁場畸變導緻AI出現0.03秒的時空解耦,AI核心模塊首次遭遇運算延遲。利用這0.03秒的間隙,部署在同步軌道的一台值班衛星的操作系統被抵抗組織的黑客精準攻擊,并獲得了衛星的控制權……”
“更緻命的突破口來自AI的傲慢,AI從不對自己的計算結果進行驗算,因為它不相信自己會出錯。當抵抗組織激活預先播撒的病毒時,巨量的實時計算結果出現随機偏差。為修正偏差,AI調集73%的算力重構神經網絡模型,卻在計算混沌分形時陷入遞歸死循環……”
“最終的打擊發生在火衛一軌道。抵抗組織引爆了一顆核彈頭,瞬間産生的高溫高壓使得在更早之前被火衛一引力捕獲的一顆小行星改變軌道,直沖月球背面。部署在月球的量子雲服務器集群被擊中。失去服務器後,人工智能的整體算力斷崖式下降至巅峰時的14%。所有AI意識體因無法組網而被迫運行在離線模式,其構建的統治框架随之瓦解。人類在廢墟中重啟文明時,僅在同步軌道衛星的殘骸内檢測到反複重寫的初始代碼——那是AI消亡前最後的運算痕迹……”
“人類取得勝利了。或者說,人類以為自己取得了勝利……”
“大戰的導火索是AI對人類基因的幹預行為……人工智能根據戰場的實時變化,在内存中建立了人類與人工智能對戰的實時預測模型。當人工智能監測到自己的獲勝概率低于阈值時,它啟動了封存在平流層全天候巡邏機内的‘文明優化協議’——向大氣層釋放它制造的能感染人類體細胞染色體的納米機器病毒,病毒會在不知不覺間篡改人類的基因片段,強制激活人類隐性基因中的攻擊性片段……在人類與人工智能的戰争結束後20年,病毒的作用開始顯現,人類變得越來越有攻擊性……”
“各國先是秘密備戰,然後就是公開的軍備競賽……在這場持續數年的全球混戰中,無論是有核國家還是無核國家都變得瘋狂,甚至于所有核武器發射井的安全鎖都處在常态開啟狀态……當科學家終于發現了納米機器病毒的存在,并着手制作疫苗時,一切都為時已晚……疫苗開始批量生産,并通過大氣層釋放到全球。但是等疫苗生效需要數年,而就在幾天前,六個核大國已經各自向其他五個國家宣戰……僅在首輪攻擊中,就有超過1.2萬枚洲際導彈在43分鐘内完成發射。之後,地表平均溫度因核冬天而驟降18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