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稚音收好東西,背着書包離開學校,剛到校門口,有輛車對着她閃了下車燈。她認出是周黎的車,幾步走了過去,坐到副駕上。
周黎接上林稚音,遞了一份糕點過去,笑着說:“餓了吧,吃點東西墊墊肚子。這是平湖很有名的小蛋糕,媽媽特意給你買的,嘗嘗。”
林稚音淡淡地掃了眼周黎手上的糕點,扭頭看向窗外,生硬道:“我不喜歡吃甜的。”
“怎麼會,你小時候最喜歡吃甜品了,有時候饞了,還會纏着我要吃蛋糕。我如果不給,你還會——”
林稚音聽周黎提起小時候的事,沒由來的一陣鬧心:“你都說是小時候了。”
周黎面色一僵,眼神黯淡下去。
是啊,她們母女已經很多年沒在一起生活了,她早就不了解林稚音的生活習慣和口味了。
很快,周黎斂起失落的情緒,沒有強迫林稚音吃東西,轉而柔聲問道:“新學校怎麼樣?還适應嗎?”
林稚音:“學校都一樣,沒什麼區别。”
周黎積極地詢問:“和同學們相處得怎麼樣?有沒有交到新朋友?”
怎麼又是交朋友?上午後桌那個“港警”這麼說,現在她媽媽也這麼說,交朋友就這麼重要嗎?
林稚音有點逆反情緒,問周黎:“你們花錢讓我上學,是為了讓我在學校交朋友的嗎?”
周黎:“雖然學習很重要,但是你不能隻學習呀,有時間還是要和同學多交流,多交朋友,學生時代的友情是最珍貴的。”
珍貴?
林稚音不知想到了什麼,臉色一白,恹恹地靠在椅背上,再次看向窗外:“我累了,想回去休息。”
周黎本想借此機會和林稚音好好談談,此時見她消極回避,張了張嘴,最後什麼也沒說。
她們母女間的關系需要慢慢修複,唉,慢慢來吧。
小學放學早,也不需要上晚自習,孫承燦很早就回家了。林稚音和周黎到家時,孫承燦正和他爸爸孫易曉在客廳裡搭積木,父子倆說說笑笑,氛圍十分融洽。
合家歡的氣氛在林稚音到家的那一刻凝滞,孫承燦看到林稚音,害怕地往孫易曉身後躲。孫易曉站起身,客套地招呼道:“稚音回來了啊。”
周黎換了鞋,問林稚音:“你孫叔叔知道高三辛苦,給你煲了湯,你喝一碗?”
林稚音雖然是周黎的親生女兒,但在這個家裡是外人。孫承燦怕她這個姐姐,孫易曉這個繼父和她關系尴尬,周黎還得顧忌她這個女兒的感受。
有林稚音在,他們一家三口都不自在。她搖了搖頭,說了句“不用了”,背着書包往自己的房間走。
周黎喊了聲“稚音”,話沒說完,林稚音就關上了房門,拒絕交流。
周黎的表情頓時變得無奈又擔憂,孫易曉走過去安慰她:“稚音才來平湖,還不适應,你給她一點時間。”
周黎說:“她以前不這樣的,小時候她愛笑愛鬧,總是圍在我身邊‘媽媽媽媽’的叫,向我展示新學的舞蹈,你不知道有多可愛。”
“現在……”
周黎苦笑着搖了搖頭,感覺女兒變了個人。
她前夫林晟将女兒送來平湖前和周黎說過,林稚音的性格越來越古怪了,學校裡的同學對她的評價都不是很好,她的一些行為也非常的出格,老師都勸家長要多管教。
周黎不知道自己和林晟離婚的這些年,林稚音都經曆了什麼,才會變成現在這樣。她現在就是後悔,當初沒有将林稚音帶在身邊,以至于缺席了她的成長。
……
林稚音回到房間,打開燈後,環視了眼陌生的房間。
從床單被罩到窗簾牆紙都是淡粉色的,周黎很用心地布置了這間房。她對林稚音的認知還停留在十歲之前,以為她現在還像小時候一樣喜歡粉色,但林稚音已經不是無憂無慮的小孩了。
她把書包挂在椅背上,想了想,打開電腦,登上了聊天軟件。
林稚音之前在江城一中讀書,現在轉了學,還沒退出之前的班群。她點進群裡,往上浏覽了下聊天記錄。
同學A:曾老師真的不再帶我們了啊。
同學B:我聽說他的狀态受到影響,主動申請去了高一。
同學C:啊,怎麼這樣,我最喜歡上他的物理課了。
同學A:就是啊,曾老師經驗豐富,講題也講得好,我還以為他會帶我們到畢業呢。
同學B:偏偏在高三最要緊的時候換老師,新老師又要磨合一段時間,煩死了。
同學C:都怪林稚音,要不是她不檢點,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