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守正緩緩點了點頭:“我也聽說了不少你們的事。隻可惜你受仙山印的影響,否則必定也是年輕一輩弟子衆的佼佼者。”
沈星辰有一次拱手:“師叔過獎了。”
“此次讓瞬月與你一同前來受戒,一來,想着你們兩兄弟有個伴,二來……”守正看了一眼白瞬月笑着說道:“幫我好好看着他,别讓他把我的三清殿給拆了。”
沈星辰笑着說道:“師叔嚴重了,瞬月雖然頑皮,但還是有度的。”
白瞬月扭曲着面容說道:“師叔,之前還以為你在和我開玩笑呢!看來你是真的那麼擔心我啊!”
“哈哈哈……”守正大笑着:“那十位師兄弟都拿你沒辦法,我這裡‘守’字輩的師兄弟不過六位,怕是應付不來啊!”
“诶。”白瞬月好奇道:“師叔,這裡‘守’字輩的師叔伯這麼少嗎?”
“都是你們師叔。”守正繼續說道:“你們守裕師叔擔任這裡的住持一職,監院是你們守念師叔擔任……”
守正話未說完,白瞬月插話道:“師叔,什麼住持,什麼監院的!職稱這麼多的嗎?”
“住持後是監院,監院之下,設有‘三都五主十八頭’,三都分都管、都講、都廚。五主分靜主、堂主、殿主、經主、化主。十八頭又分莊頭、庫頭、堂頭、鐘頭、鼓頭、門頭、茶頭、水頭、火頭、飯頭、菜頭、倉頭、磨頭、碾頭、園頭、圊頭、槽頭、淨頭。”
白瞬月:“這麼多?”
“還有其它重要執事:總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監修,公務,迎賓,主翰,書記,典造,賬房,各執一事。高功、提科及表白,連同都管、都講、都廚、靜主、堂主、殿主、經主、化主、庫頭、總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監修、公務、迎賓、主翰、書記、典造、賬房等,稱為“二十四位大執事,不過現在的執事都已由‘一’字輩子弟接管,你們守衣師叔為總執事,負責平日指點。”
白瞬月拍拍腦門:“這麼多啊!這可比在白仙山裡麻煩多了。”
守正微微笑道:“這些本身就是山門之内的職稱,隻是外移至三清山,所以你們不甚了解。就拿飲食一事來說,萬濤不過管着你們在太真殿的夥食,還有其他長老的夥食則是由三清山的弟子輪班去做。總得來說,這二十四個執事掌管的不隻是三清山,而是整個白仙山。不過日常則在三清山受理。所以你們出行下山都要先到三清山來入簿登記。”
沈星辰恭敬問道:“師叔,那還有兩位師叔呢?”
“守宜,守毓二人為坤道,畢竟我們白仙山還有女弟子會來受戒,所以她們二人主要在日常飲食起居中照看女弟子,其實你們不必太介意他們的職稱,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可,他們也是長老,以往你們在白仙山如何,在這裡便是如何,不必想的太過麻煩……”
敲門聲響起,随即們被推開,進來一年輕男子。
沈星辰起身拱手道:“一凡師兄。”
李凡點了點頭:“兩位師弟也在啊!”
守正:“李凡來啦!”
李凡拱手作揖道:“師叔安好。”
白瞬月問道:“一凡師兄,你不是下山出任務了嗎?今日回來的嗎?”
李凡點了點頭:“我下山已一年有餘,今日回山,特來看看守正師叔。”
沈星辰拱手道:“那我們先行一步,不打擾你了。”
李凡:“不打擾,隻是來問安閑聊。”
沈星辰:“我與瞬月今日開始受戒,守裕師叔正等着,就先走一步了。”
李凡點了一下頭,目送二人走出門外。
受戒堂
白瞬月和沈星辰以及另外七名白仙山弟子身着黃色戒衣正跪在地上受禮,主持守裕一身法衣,頭正冠頂,手持戒條,在每名弟子背後象征性地打了三下。
一衆弟子圍着九名受戒弟子和供桌遊走,口誦經文。
白瞬月不禁翻起了白眼,有些不耐煩,又是受典那一套。
經文誦畢,守裕開口說道:“今日起,爾等在三清山受戒,為期一年。此間,爾等按道家受三戒,五戒,八戒,九戒,十戒,謹言立行……”
所有人正在認真聽言,唯有白瞬月已是神遊千萬裡。
守裕從袖内拿出九張黃符,擡手一揮,九張符紙淩空懸浮于九人身前。“爾等受白仙山授業教功,均已登太乙真功三層境,金丹初成,是以,照仙山門規受顯心咒,印入心脈,行經過脈,與炁共存,違心者符文阻炁,閉炁斷魂。”
受禮九名弟子同時念道:“我以己之名,生生世世受念師門,我以仙山弟子之名,無時無刻遵從以師門教誨,崇道傳道,守護師門心法,不私傳外人,否則是以受顯心咒之苦,閉炁斷魂,毀其根基,廢其修為。”言畢,九人同時拜叩。
守裕劍指一揮,九張符紙金光一閃,密密麻麻地金紅符文有序排列而出,分别從九名弟子應堂處滲入,遊走全身,布滿各大經脈,直至心髒之時緩緩隐去。
“顯心咒已入體内,禮畢。今日起,你們便要以出家道士身份受戒一年,受封道号。受戒期間,師兄弟間以道号相稱。”守裕又拿出九張紙條,一一交于九名弟子手中:“裡面寫着的便是你們的道号。”
白瞬月迫不及待地拆開,上書‘一月’二字,果然,與自己猜想一緻。再看看沈星辰手中的紙條,上書‘一星’二字。
守裕再次開口道:“三清山的三戒,五戒,八戒,九戒,十戒,與仙山門内的門規有所不同,因為是為出家戒律而定,所以更是嚴格,這裡,讓你們師兄給你們說說,你們都好好記在心裡。”
“是。”九人一同應道。
守裕:“一德。”
“弟子在。”一德上前彎腰作揖道。
“你給師弟們說一說戒律。”
“是,”一德轉身念道:“三戒,又稱三皈戒,即皈依道、經、師三寶。初起心入道者,首先受三皈戒。五戒,又稱為老君五戒,即殺戒、盜戒、淫戒、酒戒和妄語戒。道教認為老君五戒,旨在使人除五欲,修五德,持五戒,出五濁。”
白瞬月心中不由得再次犯嘀咕。
“八戒:一者不得殺生以自活;二者不得□□以自悅;三者不得盜他物以自供給;四者不得妄語以為能;五者不得醉酒以恣意;六者不得雜卧高廣大床;七者不得普習香油以為華飾;八者不得耽着歌舞以作倡伎。”
“九戒:一者克勤,忠於師門,是念真戒;二者敬讓,孝養父母,是初真戒;三者不殺,慈救衆生,是持真戒;四者不淫,正身處物,是守真戒;五者不盜,推義損己,是保真戒;六者不嗔,兇怒淩人,是修真戒;七者不詐,賊陷良善,是成真戒;八者不驕,傲忽至真,是得真戒;九者不二,奉道專一,是登真戒。”
“十戒:第一戒者,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當行陰德,廣濟群生;第二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第三戒者,不得淫邪敗真,穢垢靈氣,當守貞操,使無缺犯;第四戒者,不得敗人成功,離人骨肉,當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五戒者,不得饞毀賢良,露才揚己,當稱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六戒者,不得飲酒過度,食肉違禁,當調和氣性,專務清虛;第七戒者,不得探求無厭,積财不散,當行節儉,惠恤貧窮;第八戒者,不得交遊非賢,居處穢雜,當慕勝己,栖集清虛;第九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誠萬物;第十戒者,不得輕忽言笑,舉動非真,當持重寡詞,以道德為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