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京悟解鎖馬蒂尼的手機後,果然在短信的置頂聯系人裡看到了一個叫做“朗姆”的。他有些好奇地往上滑,果然看見了每天的例行工作彙報和總結。
……
【2月15日】
【馬蒂尼】:朗姆總您好,以下是我今天的工作内容總結:
項目:刺殺A财團法人
方法:狙擊
結果:任務成功,後續移交後勤處理。沒有被發現蹤迹。
【朗姆】:不錯,下次寫長一點,加一點自己對任務的感悟,以及對未來如何處理相似事件的思考及展望。
【2月16日】
【馬蒂尼】:朗姆總您好,以下是我今天的工作内容總結:
項目:刺殺B組織繼承人
方法:狙擊
結果:本次行動執行順利,提前布控的撤離路線與僞裝措施發揮了預期效果,未引起目标周圍警戒力量的警覺。狙擊點選擇合理,風速、光照等環境因素均在掌控範圍内,使得射擊精準無誤,一槍斃命,未引發額外風險。
個人感悟:精确擊殺固然令人滿意,但随之而來的,是短暫的空白期。每次任務結束,總會有一段放空時間——不是對目标,而是對目标消失後留下的餘波。有時會思考,若非我扣動扳機,目标是否還會多活幾分鐘?但很快,這種想法便會被職業習慣壓下,取而代之的是對下一次任務的冷靜準備。
展望:未來,希望在任務執行過程中進一步優化心理調節方式,減少放空時間的影響,使自己更迅速地從“執行者”切換回日常身份。
【朗姆】:你這個查重率高得有點過分,下次不許用ai。任務報酬扣一半,再被我抓到外包,你一個月工資就沒了。
【2月17日】
【馬蒂尼】:朗姆總您好,以下是我今天的工作内容總結:
任務:整理白鸠制藥科研組人員資料
方法:資料收集與歸檔
結果:任務已完成,所有相關人員信息均已整理歸檔,分類清晰,數據完整。
個人感悟:本次任務圍繞白鸠制藥科研組的人員信息整理展開,涵蓋姓名、研究方向、項目經曆及曆史記錄等關鍵内容。這不僅是一項數據歸檔的工作,更是一次對科研曆程的回顧與梳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場細緻入微的修整,是一份秩序與耐心的考驗。翻閱文件的瞬間,仿佛看到一個個名字背後的身影,在實驗室的燈光下埋頭攻關,在學術的碰撞中暢談未來,在科研的征途上步履不停。他們的故事被記錄,他們的努力被銘記,每一份資料都不隻是數據的填充,而是一段科研夢想的見證。
回首這次任務,所幸規劃周密,執行順利。分類标準明晰,存儲結構嚴謹,最終成品井然有序,如同一本層次分明的書卷。在這份整理中,我們不僅梳理了信息,更感受到了科研精神的脈動,見證了奮鬥的印記。這不僅是一項任務的結束,更是未來道路的鋪墊,讓每一份努力都有迹可循,讓每一次創新都有所依托!
【朗姆】:不要叫我朗姆總,你這個月獎金少拿一萬。這個感悟寫得太差了,獎金再扣一萬。
……如此,每天就在“馬蒂尼變着花樣寫工作報告,然後朗姆雞蛋裡挑骨頭”上循環往複。馬蒂尼發的每一條小作文,都像是一個可憐的打工人字字泣血的号哭。長島京悟讀了幾條,實在不忍再往下讀,他隻覺得這個叫做朗姆的上司老登得吓人。他同情地看着馬蒂尼,問:“你打算讓我們怎麼寫?”
馬蒂尼雙目無神地說:“你看着辦吧,我這個月工資再扣就到負數了。況且現在性命攸關,我也不在乎了。”
赤井秀一低聲說:“那就麻煩你了,前輩。”
長島京悟深吸一口氣,顫抖着手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