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柯南]實驗室猝死重生後 > 第55章 一個螺絲釘壞了,換掉就好

第55章 一個螺絲釘壞了,換掉就好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宮野厚司畢業已經六年了,他也已經在組織工作了六年。

——如果組織看到課題進展如此緩慢,他們會怎麼想?

宮野厚司加入的并不是一所大學實驗室,也不是自由探索的非盈利研究機構。那種犯罪組織的科研哲學,一定是極端功利的——效率至上,可利用的成果至上,一切都要為利益服務。

在這樣的環境下,科學不再是對未知的探索,而是赤裸裸的工具。它不需要理論的完美性,不需要基礎研究的沉澱,甚至不需要科學家對自己的研究有完整的理解。

唯一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帶來實際收益。

在犯罪組織的實驗室裡,科研的終點不是發表論文,也不是推動學術界的進步,而是直接兌現成權力、金錢,甚至是掌控生死的手段。

六年的時間,足夠研發出一款能撼動世界格局的生物武器;足夠讓一個普通的科研項目走向市場;足夠讓某個理論,變成能帶來暴利的專利,成為足以左右一個體系的壟斷産品。

可是,哪怕是最嚴苛的科學史學家都不得不承認:人類的科學推進是“量子”的,即,科學的進展并不是線性增長,而是跳躍式的。

它不是一條穩定攀升的階梯,而是彎彎繞繞的山路——有時候幾年沒有突破,有時候一天之内,整個領域都會被颠覆。

但是在這一天之後,又是無窮無盡的探索,直到用數以萬計科研人員的生命和時間積累的量變達成質變的那一天。

?六年熬鷹般的等待,即便是對一個純基礎研究的實驗室來說,也已經略顯漫長。

即使宮野厚司的研究方向真的如此重要,組織的耐心,或許已經在耗盡的邊緣了。

……在這個情況下,組織會怎麼做?

第一種可能:他們會施壓。也許他們已經給了宮野厚司足夠的時間,但他始終無法交出一個可以量産的成果,所以組織開始施加壓力,讓他加快進度。但問題是,壓力不會讓課題變得更容易,隻會讓研究人員變得更痛苦。

科學研究需要思考、推演、實驗、失敗、調整,再次實驗……它不是靠意志力就能突破的領域。組織可以用壓力逼迫一個科學家在短時間内寫出報告、優化實驗流程,但他們無法讓一個人在六年的煎熬中憑空生出一個本不存在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科學突破往往需要時間——也許是十年,也許是一輩子,也許永遠無法實現。

而在一個以效率為第一優先級的犯罪組織裡,六年的失敗,有可能已經足夠讓宮野厚司的價值被徹底否定。

那麼,盡管長島京悟非常希望這不是真的,但無可避免的,最可能的情況便是——

當科學家成為瓶頸,那就換掉科學家。

就像馬蒂尼曾說的,在組織眼裡,人從來都隻是工具。隻要他們認為一個人沒有用處,就會像處理垃圾一樣處理掉。在他們的邏輯裡,一個無法提供穩定成果的研究人員,和一台損壞的實驗設備沒有本質區别。修理這台設備甚至會浪費他們的時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換一個新的。

如果宮野厚司失去了價值,那麼下一個有可能做出成果的人,會是誰呢?

所有的碎片,在這一刻終于拼湊完整。

長島京悟想起自己的推測:宮野厚司的實驗突破,或許很低的複現率,自上而下的實驗流程,功利主義至上的組織……所有的一切,最後鍊接回他接到白鸠制藥offer後,在公交車上反複思考的那個問題——

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優秀的科研人員,他們為什麼獨獨選中了長島京悟?

答案其實已經很明顯了。

他們選中他,不是因為他是最優秀的,而是因為他是最相似的。

他和宮野厚司,接受過同樣的科研訓練:他們在同一個實驗室度過了最關鍵的科研成長階段。他們的思維模式、實驗習慣、數據分析方法,甚至對同一台實驗設備的操作方式,都有着驚人的重合。

而更重要的是,相比起已經離開實驗室六年的宮野厚司,長島京悟現在還在實驗室裡,所以他更熟悉G教授實驗室的環境,熟悉設備的運作,熟悉有可能影響六年前那個實驗的細節。

如果組織想複現實驗,想找到關鍵的“未知變量”,在這一刻,長島京悟比宮野厚司更适合成為這個課題的負責人,或者準确的來說……他會是宮野厚司的最優替代者。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