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篇:
生物園新移植的珊瑚在晨光中舒展觸須。顧隐宵把《聲律啟蒙》墊在膝頭,筆尖懸在"水産養殖觀察日志"上方。紙頁被海風吹得嘩啦響,某頁忽然顯出淡藍字痕——是上周謝昀抄詩時鋼筆漏墨留下的"星垂平野闊"。
"顧學長!"海洋社新生舉着試劑瓶跑來,"培養液出現不明結晶..."顧隐宵俯身查看時,白大褂衣擺掃落盆栽,摔碎的陶土裡滾出枚夜光螺殼。新生撿起來對着太陽晃:"裡面好像有字?"
"那是前社長留下的時間膠囊。"謝昀的聲音混着海鷗啼鳴傳來。他抱着新到的水質檢測儀,袖口卷到手肘,小臂淡疤被曬成蜜色。顧隐宵接過螺殼,螺口殘留的蠟封還粘着星砂。
天文社閣樓的老舊吊扇吱呀旋轉。謝昀用鑷子夾出螺殼裡的紙條,2013年的便簽紙已發脆。母親的字迹暈染開來:"給小昀:當你能正常背誦《海錯圖》時,去防波堤找..."後半句被試劑污染成藍斑。
顧隐宵調試着新望遠鏡,突然說:"今晚有雙子座流星雨。"玻璃窗映出兩人身影,謝昀的輪廓比半年前結實了些,說話時喉結滾動不再牽扯鎖骨疤痕。
他們抱着涼席摸上天台時,保安的手電光正好掃過樓梯轉角。謝昀鋪開印着鲸魚紋的野餐布,顧隐宵從保溫杯倒出兩盞姜茶。海霧漫過護欄,遠處燈塔的光柱裡浮遊生物在跳舞。
"你背到《海錯圖》哪卷了?"顧隐宵忽然問。謝昀對着流星舉起姜茶:"'海月水母,其光如星,聚則為潮信'..."話音被東南方升起的流星群打斷,那些銀藍軌迹像極了當年逃亡夜追逐他們的熒光水母。
防波堤翻修工程的探照燈驚走了蟹群。謝昀蹲在第七塊礁石旁,改錐尖挑開牡蛎殼。紫色珍珠滾入掌心時,顧隐宵的金屬探測器突然尖嘯。潮間帶淤泥裡埋着生鏽的冷藏箱,銘牌編号07-214。
"這是最後一箱。"謝昀戴手套的手有些抖。顧隐宵用手機掃描箱體殘留的基因圖譜,全息投影顯現出母親的三維影像:"祝賀你們通過最終考驗。真正的樣本07不是藥劑,而是..."
海風突然送來幼鲸的啼鳴,兩人同時轉頭。百米外的海面上,母鲸正托着新生兒遊向深藍。謝昀的手環監測到心跳加速,顧隐宵的檢測儀顯示輻射值歸零。他們忽然明白母親未說完的話——生命本身才是最偉大的實驗。
海洋保護社招新日,謝昀在展台調試聲呐轉換器。改裝的設備能将鲸歌轉譯成《聲律啟蒙》韻律,顯示屏上跳動的聲波曲線像躍出海面的魚群。顧隐宵被新生圍在中間講解星座,白闆筆畫出的北鬥七星末端添了顆小行星符号。
穿高一校服的女孩舉起漂流瓶:"這是在防波堤撿到的..."謝昀旋開瓶塞,泛黃信紙上的字迹讓他瞳孔微顫。那是自己半年前寫給未來社長的信:"當你讀到這些時,請确認東經122°30'海域是否還有熒光污染..."
放學鈴響時,顧隐宵鎖上活動室的門。夕陽把兩人的影子拉長投在走廊,謝昀的影子在比劃手語詩,顧隐宵的右手正同步打出《海錯圖》節拍的響指。他們的手機同時收到氣象預警:"今夜将迎來十年一遇的熒光潮..."
天文台頂層的望遠鏡沾着露水。謝昀調整焦距對準雙子座,顧隐宵在觀測日志上畫星軌。某個瞬間,他們從不同目鏡裡看見相同的流星——那顆被命名為"昀鲸宵嶼"的小行星正掠過近地軌道,在大氣層擦出藍綠色尾焰。
"其實我更喜歡現在這個名字。"顧隐宵忽然說。謝昀望向海平線,母鲸正帶着幼崽躍出月華如練的海面。防波堤上亮起星星點燈的熒光,是夜釣人們新挂的生态友好燈。
當第一波潮水漫過腳踝時,謝昀在顧隐宵掌心寫下新的摩斯密碼。這次不再是求救信号,而是《聲律啟蒙》的開篇四句。對岸燈塔的回應光束穿透雲層,在夜空拼出"晴對雨"的詩行。
第九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