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館地下庫房的冰層裂開時,顧隐宵的探照燈照見了那面嵌在虎鲸顱骨中的鏡子。鲸骨打磨的鏡框爬滿肉珊瑚,鏡面卻光潔如新,映出他頸間随呼吸明滅的輻射傷疤。謝昀的骨笛剛觸到鏡框,整面牆突然滲出熒光黏液,在牆面拼出母親的字迹:"緻十年後的你。"
"這是她的梳妝鏡..."顧隐宵的指尖撫過鏡框裂痕,碎屑簌簌飄落。突然有機械運轉聲從背後傳來,兩人轉身時,鏡中竟映出二十年前的畫面:懷孕的母親将琉璃密鑰縫入襁褓,哼唱的安眠曲正是《聲律啟蒙》的調子。
基因庫的液氮霧中漂浮着鏡面碎片。謝昀用鑷子夾起殘片,紫外線燈下顯現出納米級的刻痕——是母親用手術刀刻的情書,每個字都嵌着染色體編号。顧隐宵的抗體血液滴在鏡面時,文字突然浮空重組:
"若你讀到這些,說明我的骨血已融入海風。請将鲸歌刻入他的傷疤,那是我留給世界的最後情書。"
防波堤方向傳來爆炸聲,兩人沖出實驗室時,恰好看見機械鲸群撞向琉璃方舟殘骸。夜空中的金屬碎屑反射着月光,在雲層拼出父親的手寫批注:"感情是實驗體最大的缺陷。"
生物教室的标本罐滲出淡藍色血珠。顧隐宵砸碎泡着章魚的玻璃缸,腕足吸盤上的倒刺勾出一枚骨制發簪——與母親照片裡的一模一樣。謝昀将發簪插入鲸骨鏡裂縫,鏡面突然如水面般蕩漾,映出深海實驗室的實時畫面:成群的機械鮟鱇魚正将琉璃棺椁運往火山口。
"溫度27.3℃,輻射值臨界。"警報聲中,鏡面浮現母親的三維投影。她正在給嬰兒時期的顧隐宵注射抗體,身後的實驗日志翻開在《海錯圖》某一頁,批注欄寫着:"愛是最高效的基因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