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的旋轉光束卡在東北偏角。謝昀借着這束凝固的光,看見潮間帶躺着個金屬箱體。箱面藤壺的排列方式很詭異,像極了他接受聲帶康複訓練時,心理醫生畫的恐懼指數折線圖。
"是新型投放裝置。"顧隐宵用樹枝戳了戳箱體側面的排氣孔,湧出的淡紫色霧氣在海風裡凝結成母親遇難那天的日期。他忽然想起父親實驗室總鎖着的冷藏櫃,門把手上也沾着這種熒光塗料。
謝昀的喉結動了動。剛恢複的聲帶發出沙啞音節:"退潮還剩二十分鐘。"兩人拖着金屬箱往礁石區轉移時,聽見遠處新生鲸群的鳴叫突然變調,像是被掐住咽喉的孩童哭聲。
箱體密碼鎖是瞳孔識别的。顧隐宵對着采集鏡面哈氣,水霧中浮現旅遊公司老闆的虹膜紋路。謝昀突然抓起把海砂抹在鏡片上,僞裝成角膜翳後,系統竟發出錯誤提示音——這根本不是生物鎖,而是利用深海恐懼症患者瞳孔收縮頻率設計的陷阱。
"讓我來。"謝昀扯開防水繃帶裹住眼睛。當黑暗籠罩視覺,童年溺水的記憶反而讓心跳趨于平穩。他摸索到鎖芯處的溫度感應區,用凍僵的指尖輕觸三下。箱蓋彈開的瞬間,顧隐宵将他撲倒在礁石後。
上百隻機械水母從箱内升空。半透明的傘蓋下懸挂着注射器,針頭随着他們的呼吸頻率調整角度。謝昀認出這是聲呐實驗室淘汰的"情緒誘捕器",當年父親就是用類似裝置測試虎鲸的焦慮阈值。
顧隐宵的後背被熒光塗料灼傷。他忍着痛翻開箱底的操作手冊,發現内頁夾着母親常吃的抗焦慮藥說明書。謝昀用礁石棱角磨開注射器外殼,裡面裝的不是毒素,而是濃縮的珊瑚蟲信息素。
"它們要喚醒恐懼記憶。"顧隐宵扯開領口,露出鎖骨下方的手術疤痕——父親在他八歲時植入的"情緒監測芯片"。當機械水母群開始播放低頻鲸歌時,他膝蓋重重磕在礁石上,童年目睹虎鲸表演事故的畫面在視網膜上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