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汴京美食經營錄 > 第4章 第 4 章

第4章 第 4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清明以前,城中已有了些初夏的影子,百姓慣常會在這時節選擇吃過暮食以後外出散涼,喧騰熱鬧的州橋往往是首選,今日也不例外。

有細心人發現,人來人往的橋南底下悄無聲息多了個熱氣缭繞的小食攤子。

那攤主娘子生得一雙剪水秋瞳,與人說話時,笑眼彎彎,放人堆裡格外地紮眼。

她雖是頭天擺攤,卻一點也不含糊,肩上搭了條白布巾,挂燈籠點爐子,動作四平八穩,瞧着便是個利索的小娘子。

路人紛紛駐足去她賣的什麼——

路旁一排榆柳,已有不少攤販擺起了桌闆條凳,虞蘅也見縫插針地将攤子支在其中一棵樹下。

兩團朦胧淡黃的光束照亮了推車上的青布旌子,一面寫着虞記,一面寫着灌漿饅頭。

這乃虞蘅深思熟慮後決定的主打單品。

饅頭就是後世包子,有菜餡有肉餡,灌漿也好理解,灌湯包麼。

眼下的灌湯包,蟹黃作餡居多,且非是貴人吃不起。曾經就有大官宴請同僚吃蟹黃湯包,最後費了一千三百貫錢。

旁人都還在躊躇的時候,最先上前問價的是個穿绮羅的商人,不差錢的主兒:“你這裡頭是蟹肉的?”

虞蘅笑着搖搖頭,“是豕肉餡饅頭。”

她可沒打算隻做貴人生意,那不是一般人能成的。

前期打聽這片區域的居民構成,多是和她一樣從外地來的商販,也有些暫居邸店的士子,别小瞧這些人生活儉樸,實則這才是她們這種小攤小店的消費主力軍,購買力不亞于後世主婦。

一籠裡頭六枚,純豕肉的十五文,包了整隻蝦的十八文。

說貴麼,就還好。

那商人聽見豕肉時皺了下眉,但還是各要了一籠,據了張桌子坐下。

有幾人便站在稍遠些,觀望他吃着如何。

虞蘅任他們觀望。

她對自個捏包子手藝還是有些自信的,也經過了阿盼的蓋章認證。不過這孩子瞧見吃食便走不動道,許是從前壓抑得狠了,虞蘅便也不忍心拘着她。

初來汴京那天,剛下船就聽見幾十步外的饅頭攤主拖長音喊:“灌漿——饅頭——新蒸的暄軟饅頭——”

有人買了灌漿,一咬開,肉湯汁子順着那人嘴角流下來,阿盼登時便看直了眼。

虞蘅哭笑不得,這是撿了個吃貨回來。

回想起那天那人吃的灌湯包子,她卻不認為有多好。

厚厚的皮,幾乎一點包子褶都不見,哪裡會好吃?

大抵北方人的天賦技能都點在了面食上,虞蘅這輩子雖然生在水鄉,上輩子卻是實打實的北人,學了一手做點心的手藝,包子饅頭更是統統不在話下,第一次嘗試做灌湯包,簡直大成功。

小小一枚,皮薄得透光,用筷子拎起,湯汁就在裡面晃蕩,需得戳破個口子小心去嘬,才不至于被燙麻了舌根。

做出來讓阿盼這丫頭先嘗嘗,四五種餡兒,每樣一屜,全進了她肚子,哪個都叫好。

叫她幹試菜的活兒是幹不成了,還得自己來,又請左鄰右舍嘗嘗,趁此機會熟絡熟絡。

最後拍闆了兩樣經典口味,虞蘅與肉市、魚市的商販談好進價,總算定下一切章程。

磨蹭間,第一籠饅頭出爐了,縷縷香氣從蒸籠邊緣溢了出來,把衆人釣得幾次咽口水。

周圍什麼食攤子沒有?濃酽的羊肉湯餅、鮮美的雞湯底小馉饳、焖爐灰堆裡扒拉出來皮脆肉緊的燠鴨……難為她這平白無奇的饅頭香得誘人。

那邊商人有些坐不住了,催了一回,虞蘅脆生答着“來了!”連籠屜一塊端上桌,揭開籠蓋,熱氣蒸蒸冒三尺。

客人伸長了脖子向前探看,嗬!這饅頭包得俏式。

燙面皮子,竟小到一口一個,每個收口處皺褶都工工整整的。五六個圍成一圈,擠擠挨挨,蒸籠裡還墊了松針,難怪方才肉香氣裡又摻了絲清香。

憑這樣的賣相和心思,已沒人會說貴,隻是不知味道如何。

包子皮兒塌塌的,客人夾起一枚,已覺得不對,忙用嘴去接,卻還是晚了。

包子皮驟然破裂,滾燙的熱湯順着噴到桌上,一塌糊塗。

客人也是個愛吃的,方才舌頭已然碰着了那汪湯,雖燙得不輕,也着實鮮美。眼下昂貴的衣料沾了油星,第一反應竟是對着那滾落的包子頓足,直呼哎呀可惜。

人們借此瞧見了那丸大的肉餡,肉餡緊實,裡頭夾着些橙紅蝦仁,肉眼可見的用料紮實。

虞蘅一邊擰了熱巾子來,将桌闆擦淨,又給他補上一個,提醒道:“客人拿匙盛着吃罷。”

其實吃這種湯多皮薄的包子,樂趣便在于抓住那收口處的褶皺,猛然往上一提,趁包子還沒反應過來時,吮吸裡面的湯汁。

取食時要眼明手快,切忌猶猶豫豫。

然這經驗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出來的,為了減少浪費,虞蘅隻能幫他們開外挂。

客人吸取了先前的經驗教訓,先用竹箸挑破個口子,吹一口氣,待溫度略散一散,便可吮湯吃肉。

豕肉嫩,蝦仁脆,面皮細軟,還有點蔥姜味道解膩,桌上有攤主自家熬的辣子蘸水,在裡頭滾上一圈,更是說不出的滋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