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沒錯,禁林。”老頭把其他人都屏退,說我現在也算村裡的一份子,所以告訴我也無妨。
在老頭的描述裡村子後山有一片小山谷,也就是村裡人每年采集參薯的地方,那個小山谷并不是完全封閉的,在山腳有一個山洞,山洞對面連接的森林就是“禁林”,禁林是神居住的地方,村裡人不可以進去,因為進去以後就回不來,村裡那些偶爾發現的動物就是從山洞裡跑出來的,都是些小角色,村裡還沒人因為被它們襲擊而受傷過。
這我倒從來沒聽過,我說保險起見我最好還是爬上山巡查一遍,山谷那個洞也是個隐患,反正也沒人敢走,到時候看情況直接把洞給堵了,免得對面老有東西往過來鑽。
“你堵那洞幹嘛?”老頭莫名其妙:“每年神還要從那個洞過來,你堵了咱們村怎麼祭神?”
“好吧……我看看再說,大不了祭神前後把洞打開,其他時間堵住,看情況吧。”
老頭直搖頭,說我閑得沒事幹瞎折騰,他警告我千萬别鑽山洞去“禁林”,村子裡不信邪的叛逆年輕人很多,但離開洞口進入森林的到現在都沒有一個能回來的,他年輕的時候就見過有人走進禁林,前後就幾個呼吸的時間,再喊裡面的人就已經沒了聲息,絕對不能進去。
“好的,我又不傻。”我連連讓他放心,我膽子小得要死,他都說這麼清楚了,我就算再腦殘也不會進那片會吃人的森林。
“我說真的,你們小年輕别把我的話當玩笑,你可以試試,用草繩綁隻鳥,遠遠扔進森林,等你把繩子拉回來草繩就斷了,上面的鳥就沒了,吓人得很,你絕對别亂嘗試,懂嗎?”老頭苦口婆心,我不得不再三保證。
老頭這麼鄭重也是迫于無奈,好奇心重不怕死是年輕人共有的特點,别人好勸歹勸也攔不住天不怕地不怕的姑娘小夥子,上河村每隔幾年就有人作死去禁林,一去不返杳無音訊讓大家都操碎了心,要不是祭神不能封山洞堵神明的路,那該死的洞早就要被村裡人合力給填上了。
我帶來九個年輕力壯的姑娘小夥子也讓上河村有些人不太自在,上河村一共才十來戶人,青壯年加起來不到二十個,我帶來的人都是好勞力,打起架來也一點都不虛,他們很害怕我們鸠占鵲巢,畢竟上河村隻接受了我,但還不打算接受我帶來的其他人。
這些事情我早就跟村裡幾個年紀大的有過交代,我們隻是來上河村避難的,在這裡幹活還有修繕石牆都是我們分内的工作,今年來不及種植作物,估計口糧得找村裡人幫忙,但明年開始我們會開荒種地,盡量自給自足,保證不拖累村子,也不會去跟村裡人搶小山谷裡的參薯。
上河村的人到現在都用着我去年帶過來的金屬工具,那些東西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狀況,火炕和壁爐更是讓他們去年冬天過得幸福無比,他們對我還是非常有好感的,否則也不會讓我帶着九個人進村子來。
我和我帶過來的人沒有像村裡人建議的那樣暫時借住在村民家裡,而是安頓好東西以後就跟村裡人商量,讓他們劃一片區域給我們蓋房子、生活起居。
村裡人很慷慨,原本的意思是直接在村裡把幾棟現成的小石屋給我們住,但我堅持要自己重新蓋,考慮過我的描述以後村裡把靠近河邊的向陽小山坡劃給了我們,那裡陽光充沛,離水源近,周邊也方便開荒種地,确實是理想的居住地。
村裡人這麼爽快也是我意料之中的,過河之後好幾箱針線還有小工具就都分發給了他們,去年給他們的針線已經讓他們體會到了縫制東西時候的便利,針可以一直用,但線是消耗品,之前給他們每家兩轱辘線他們不敢放開了用,這次每家又發了新的針和五卷線,随後更是許諾會用布來當他們幫忙搬石頭築牆的工錢,村裡人都特别積極。
結實柔軟的布平整極了,比皮革都更漂亮更舒适,麻布更是連給它提鞋都不配,能使用這麼漂亮的棉布做衣服是村裡人做夢都想不到的,就連跟我一起過來的蘆河村姑娘小夥們都眼睛直發亮。
上河村住宅算是河對岸營地的翻版,鐵鍬在山坡上挖出坑,壘砌石塊融合起來當作牆壁,地闆也是砂石融合凝結而成,牆壁向上合攏變成屋頂,像是一個從山坡上長出的小蘑菇,不擔心漏水,建造起來相當迅捷,當天晚上就蓋好了第一間。
蓄水池和室内的水槽也是标準配備,壁爐、火炕這回也都給加上了,而且還給每間房都弄了透明的水晶窗戶。
房子密閉性是不敢弄太好的,畢竟這年頭生火都在家裡頭,為防止缺氧窒息悶死人,房子的角落處我都留了足夠通風的小縫隙和孔洞,不足夠讓昆蟲和動物鑽進來,不過能讓房間裡時刻能交換到新鮮空氣。
在這邊世界我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帶有波浪型屋檐的“蘑菇屋”在山坡上挺立起來,立刻讓所有人都贊不絕口。
這一回時間充裕,而且又打算長住,所以蓋的房子比河對岸的要大,連屋頂都更高,加了透光的窗戶以後室内寬敞明亮,圓弧形的石炕和跟屋子渾然一體的蛋形壁爐漂亮極了,更别說清淺的水池和專門擺放用具的隔闆,老拉米都不敢相信我把建好的第一棟房子交給他們一家三口。
随後幾天我繼續大展身手,一連六棟屋子在山坡上錯落有緻地拔地而起,造型各異,每一棟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蓋房,其他人除了幫我搬運石頭和挖掘土方之外就在修路,我們的六棟房子之間都要有平整的石子路相連接,路兩邊還壘了石頭小矮牆,矮牆背後填滿了撿走碎石的肥沃土壤,回頭在裡面種上花就齊活。
修路還有路邊種花是我在蘆河村就搞過的,跟我一起來的幾個人都輕車熟路,才幾天山坡上的路就有模有樣,上河村不少村民也都來幫忙,還有的人學着我們的樣子給自家門前也鋪石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