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娘側身,瞪大圓眼,豎耳朵傾聽,想要知道後續。
原來,粱知遠拿錢轉身走了幾步路,忽地又轉頭,意欲讓木匠幫忙給他順便打制一張案幾,說是小厮當初制辦的案幾高矮不合适。
講到此,頓了頓,沈書韫面色平靜,眼底一汪清水恰似被濁水滌蕩,表情亦變得撲朔迷離。
二娘一聲聲催促下,她方才繼續,聽罷粱知遠這般要求,努力解釋了一二,轉身便離開了,真是“聽君一席話……”
“一個大官人,他還真好意思開口。”
聽二娘說完,沈書韫臉上清晰地展露出戒備的表情,脫口而出,“以後躲着點!”
“對!”二娘附和道,二人聊着便漸漸酣眠。
婆娑的光影穿過窗棂,斜斜地落在兩位年輕貌美的女子眉梢,恰到好處地模糊了二人眼底各自的情緒。
日複一日地忙碌,二人也都有了各自的進展。
二娘這邊和一家賣山貨的店家商議好了,出一鍋豆腐,搭邊賣,掙得銀錢,四六分,店家四,二娘六。
而書韫這邊,鋪子修葺就這兩日便結束,接下來,還要去順天府打點,辦理經營相關的文書。
隻有牙貼下來,書鋪開業迎客,在臨京才算得上有一份正經營生。
翌日。
微風輕撫發梢,沈書韫與二娘迎着漫天春光和樹上叽叽喳喳的鳥叫聲,邁着輕快的步子向前,今日好像整個人都輕盈了許多。
快到書鋪,與之并排一側的永福燈籠鋪掌櫃探頭出來,招呼二人。
沈書韫淺笑颔首,速速移步,她心裡頭顧念着鋪子最後成型的模樣,二娘亦垂眸示意。
像沈書韫這般說話、辦事都讓人如沐春風的女子,三兩次接觸下來,便讓人可親,二人這般走在街上,恰似一股春風漫過人們心坎。
“東家,二東家,你們都來啦,瞧瞧還有哪兒需要添補的?曹叔還等着找補。”杜小五一臉殷勤迎了上來。
幾天時間,如此順利完工,沈書韫知曉因衆人齊心協力的緣故,今日即便還有添工,也可安排焚香灑掃了。
二娘不清楚讀書人的講究,也幫不上忙,隻默默跟在書韫身後。
沈書韫走到鋪子門前,轉身看了看遠處,如刀劈的丁字路口,因置一塊朱砂描紅“泰山石敢當”于此,“穿心煞”便破了。
回首看着褐黑色的木頭上,朱砂描紅的四個大字——“七雅書鋪”,書鋪招牌這麼一挂,就像那麼回事了。
門前鋪了一層青石磚,就着一顆老樹下,書韫也讓人添了一方石桌和幾個石凳子,一來方便夏天客人在此消暑小憩,二來平常自個兒在此刊刻個小玩意兒,也便利極了。
大門兩邊種了矮竹,文人雅士皆愛之,想必愛買書之人亦是。
可書韫深知這些矮竹雖比不上“綠竹半含箨,新梢才出牆“的意境,但風吹來的細細竹香,也算是添了一份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