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書鋪娘子盤下探花郎 > 第21章 第 21 章

第21章 第 21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臨京常年刮風,也不知是來自北風,還是南風,季節更疊,兩面的風都愛吹打這座城。

黃花梨案幾旁的圈椅上,粱知遠低磁的嗓音和着外面呼呼風聲一同響起,“已查出通縣知府闫明果,提前透露了試題,以至這一次家境貧寒的學子沒有一人通過。”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雙腿盤在塌上,手中握着一隻木刻的小兔子,雙眉緊皺,緩聲,“确定通過的全是鄉紳豪強子弟?”

粱知遠颀長的身影立在桌案前,眸色安靜深邃,淡語氣淡然,“就算不是通縣鄉紳豪強子弟,可隻要這些人臨時将外族人收認作幹兒子,亦算是自己的子弟,查到牽涉的鄉紳豪強有十幾家,目标分散,而楊青身負皇命查案,被人盯得緊,恐分身乏術施展拳腳,不過,我已派人暗中助他。”

語落,梁知遠掀了掀唇角,眼神裡勾帶出一抹嘲諷,“闫明果以縣學考試為餌,那些不學無術,科舉無望的鄉紳豪強自然要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為了通過考試取得生員身份,自然給出錢财無數,一來讨好了父母官闫明果,二來自己的後人科舉有望,兩廂得了好處,是以互利互好,自然想盡辦法将此事瞞得死死的。”

兩鬓斑白的老者,正是粱知遠的恩師,人稱文伯,他出身禮部,曾為朝廷選拔人才,如今已功成身退,最見不得在朝廷選拔人才之際,各路牛鬼蛇蛇幹這些貪污舞弊、偷雞摸狗的勾當。

文伯平日裡得閑較多,一直以來與粱知遠頗為投合,偶爾會來宅子閑庭。

聽了這番話,他臉色頓時鐵青,氣呼呼地說道,“人做得,便能尋着痕迹,知遠,務必将此案查清楚,給天下讀書人一個交代。”

粱知遠滿眼複雜地看向他,默默盯看了一陣兒,無奈反問,“恩師,難道您就不懷疑,區區縣令闫明果,他能有膽子在交界要塞之地做這等欺君罔上之事?”

文伯摩挲手裡的兔子,思量片刻,心裡亦不是不明白這其中的來龍去脈,可又能怎麼辦呢?年年都有這般龌龊之事,旋即,握兔的手重重地砸向桌案。

“這些蛀蟲。”

“肅北年年都在幾十裡之外的地方耀武揚威,武的不成,就怕他們通過我朝科舉考試,買通當地鄉紳豪強,将自己的人混入通縣考試,打入内部。如若這般,這就不僅僅是科舉舞弊、貪污受賄簡而言之,這将關乎我朝根基了。”

粱知遠似乎不願聽這些話,可恩師文官出身,也就有這樣的毛病,深吸了一口氣道,“陛下年是已高,恐怕就這兩年了,朝廷這些官員動作多也稀松平常。”

随即,文伯扯了扯眼,定睛道,“你估摸着是誰?”

屋内光影重重,躍動在粱知遠棱角分明的側臉,拖出一片暗影,他神色幽微難辨,“我認為是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迅速拿出證據,近來,六部忙着各部的大事,通縣的事就怕慢慢消解在朝野.....”

語音未落,文伯急不可耐應道,“這怎可行,必須将此案盡早昭然,給天下讀書人一個交代,絕不能寒讀書人的心,否則,會動搖朝廷根基的啊!”

粱知遠伸出指節分明的手,輕輕擱置在桌案沿兒上,表情無風無雨,緩聲,“既然如此,那我便順藤摸瓜、尋蹤覓迹。”

“你作何打算?”

一旁的文伯突然停下手中摩蹉的動作,端詳着面前一臉嚴肅的粱知遠。

夜裡的涼風從縫隙裡絲絲冒進,輕輕拂過粱知遠的面頰、手,還有衣衫,他語氣溫沉,“冒其中一青衿寒士之名,指認闫明果利用縣學考試收受鄉紳豪強錢财,藐視寒士苦學之功,來京城敲登聞鼓,這登聞鼓一響,衆人皆知,天下人關注了,這案子便怎麼也遮掩不了......”

文伯緩緩吹了一口氣,掀起袖口抖了抖,擔憂地看着自己的弟子,粱知遠那張白淨無暇的臉,始終風平浪靜,甚至還透露着一絲雨後天晴的氣定神閑。

“知遠,我雖弟子衆多,可身不在朝廷,倘若還有在朝官員賣我老夫幾分薄面,終究是沒有成氣候的予你援助,此事,你定要幹脆利落的處理,莫要叫人逮了把柄,讓人查到了你自己的頭上來,你也知曉,當今天子尚不待見你父親,一點風吹草動,便會讓你梁家落入萬丈深淵。”

粱知遠一時被這話挑起了情緒,語含不滿道,“朝中重臣,哪一個都比我梁家有錢有勢,東宮那邊就算懷疑到誰,都不會懷疑到我梁家,況且我隻是一個戶部清吏司的主事。”

語音剛落,他眸色微疑,盯着文伯,“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陛下厭棄了我父親?恩師你到現在也不肯與我說嗎?”

粱知遠自小便知,當今天子威武赫赫,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底下也出了一大幫重臣,小時候,父親也是深受陛下待見的,可突然有一天起,父親便不再像往常一般上朝,頻頻出沒皇宮,被皇帝召見。

即便父親骁勇善戰,為南朝立下汗馬功勞,皇帝依然對他冷冷淡淡,是以朝中大臣紛紛站隊,卻無人看一眼梁府的門臉。

後來,梁知遠十二歲随父征戰,上馬殺敵,傳去陛下耳朵裡,弱冠之年又一舉獲探花郎,嶄露頭角,适才入了陛下的眼,梁府的處境也才有所緩和。

可到底也好不到哪裡去。

粱知遠不死心,暗中追溯淵源,卻發現父親因打勝一場大仗,凱旋而歸後,聽說就此便得罪了陛下,是何緣故,一直無人親口告訴他。

于國于民,一場與敵國交戰,而後取得大勝,這不應該是一件值得慶賀之事嗎?為何會讓一代帝王飲恨至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